四川二重集团生产的热电机组相关设备。 (二重集团供图)
■ 中国工业报记者 郭 宇
“中国这十年”主题新闻发布会四川专场上,中共四川省委书记王晓晖表示,全省经济总量连跨3个万亿元台阶,从2012年的2.39万亿元,增长到去年的5.38万亿元,总量跃居全国第六。工业、服务业、农业三次产业协调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基本形成,电子信息、食品饮料产业规模相继迈过万亿元大关,工业大省地位进一步巩固提升;全省粮食产量时隔二十年再次突破700亿斤 (去年达716亿斤),生猪出栏数连续多年位居全国第一 (去年达6300多万头),农业大省的金字招牌越擦越亮、天府粮仓的保障能力持续提升;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8.5%、高于全国年均增速1个百分点。乌东德、白鹤滩等大型水电站建成投用,全省已建水电装机容量、发电量和天然气产量均居全国首位,清洁能源装机突破1亿千瓦、占比提高到85%以上,绿色发展的底色更加鲜明。
创新创造能力显著提升。四川被列为国家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域,中国 (绵阳)科技城、成渝 (兴隆湖)综合性科学中心和西部 (成都)科学城加快建设,成都超算中心进入国家序列,连续举办科博会、海科会等促进科技成果交流转化。四川拥有亚洲最大的航空风洞群、高海拔宇宙线观测站、极深地下暗物质实验室等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参与承担了大飞机、华龙一号、玲龙一号等国家重大专项任务,孕育诞生了歼20、 “嫦娥五号”探测器、 “北斗三号”全球导航系统、我国第一座 “人造太阳”等大国重器。
这些年,四川省高新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蓬勃发展,全省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超过千亿元,总量居中西部第1位、全国第7位;高新技术企业突破1万家、是2012年的7.4倍,高新技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达2.3万亿元、是2012年的2.8倍,区域综合创新能力进入全国前列,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大幅提升。
特别可喜的是,即便今年以来经济发展遭遇前所未有的下行压力,四川省高技术产业发展依然保持强劲态势,上半年增加值同比增长15.1%,其中动力电池、晶硅光伏、钒钛、计算机通信产业同比分别增长152.5%、74.3%、32.1%、17.8%,为稳住经济大盘作出了重要贡献,为四川长远发展积蓄起强劲动能。可以说,今天的四川,创新要素加快集聚,创造活力不断迸发,在全国科创版图中地位越来越重要。
四川在科技自立自强中的地位更加突出。四川不仅是人口大省、经济大省,还是科教大省,汇聚了一批共和国 “长子” “独生子”,有10个大科学装置、居全国第三,拥有全球最深的地下暗物质实验室、亚洲最大的风洞集群。位于甘孜稻城的高海拔宇宙线观测站,是全球灵敏度最高的高能宇宙线探测装置,犹如孙悟空的 “火眼金睛”,最近发现了最高能量光子,开启了 “超高能伽马天文学”时代。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是我国三大航天发射中心之一,嫦娥一号、二号、三号从这里奔月、北斗系列卫星从这里升空。中国最先进的战斗机歼20是在四川研制的,大飞机运20、C919机头在成都生产。去年5月在成都落户的国家川藏铁路技术创新中心,将为人类历史上最大工程川藏铁路提供科技的 “硬核”支撑。
四川绿色低碳转型发展优势更加明显。四川是我国最大的清洁能源基地。水电装机容量超过4个三峡,全国每100度水电就有28度来自四川。白鹤滩水电站装机容量1600万千瓦,是世界第二大水电工程,全球单机容量最大的100万千瓦水轮发电机组是四川东方电气集团公司生产的。天然气储量全国第一、每100立方米天然气就有23立方米来自四川。10年来四川 “西电东送”相当于11个三峡水电站年发电量,“川气东输”累计1382亿立方米、相当于四川省5年的消费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