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第一钻”XR1600E荣耀下线并交付“世界第一吊”XGC88000连云港盛虹炼化项目刷新吊装纪录“神州第一挖”徐工XE7000液压铲内蒙黑岱矿煤矿施工作业徐工非公路宽体自卸车助力华北矿区科学增产西安外环高速徐工无人集群施工
【开栏的话】
工业是立国之本。世界经济发展史表明,制造业兴,则经济兴、国家强。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赴地方考察调研时,经常走进工业企业,与工人、技术人员、企业负责人亲切交流,为工业企业指明依靠自主创新、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的路径和方向,勉励广大工业企业大力发扬自力更生精神、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
跟随总书记考察调研的足迹,回访总书记勉励过的企业,本报特推出 “工业企业向总书记汇报”系列报道,旨在生动展现这些企业近年来取得的发展成果,挺起中国工业 “硬脊梁”,以实际行动庆祝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 王 琳 刘 娟
十年历程极不平凡,十年发展沧桑巨变。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围绕振兴实体经济和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作出一系列重要部署。2017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赴江苏考察,这是十九大胜利召开后习近平总书记首次调研。在徐工集团考察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这么大,必须始终高度重视发展壮大实体经济,不能走单一发展、脱实向虚的路子。发展实体经济,就一定要把制造业搞好,当前特别要抓好创新驱动,掌握和运用好关键技术。
遵照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和谆谆教导,徐工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和省市委决策部署,擘画了 “打造‘百年老店’、成为世界一流企业”的战略蓝图,构建改革创新的发展新格局。
改革开路,活力涌动
——徐工这十年,经营迈向 “三高一可”,产业迈向 “全球前三”
这被按下发展快进键的十年,不仅是我国“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也是徐工在新体制、新机制、新活力下开启新征程、迸发新活力、实现新发展的全新起点。
“这十年、甚至是我的一生中,印象最深刻的瞬间就是:2017年12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徐工集团考察,勉励我们 ‘着眼世界前沿,努力探索创新发展的好模式、好经验’。近五年过去了,当时的场景依然历历在目,习近平总书记亲切的关怀、巨大的鼓舞犹在耳畔,对我们全体徐工人来说都是莫大的荣誉和荣耀。”党的二十大代表、徐工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杨东升说,徐工始终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心无旁骛、聚焦主业,奋勇攀登世界工程机械产业的 “珠穆朗玛峰”。
如今,习近平总书记曾坐过的XCA220型全地面轮式起重机已实现全面升级,300吨级以下关键配套件国产化率达100%,千吨级国产化率达90%,徐工成套起重机械登顶全球第一。生产车间也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在徐工自主研发的世界第一条起重机智能化生产线上,不再是一群身穿厚重焊服的工人,取而代之的是成群的机器人设备进行智能化焊接工作,达到日产40台起重机,效率提高150%。
善谋者行远,实干者万成。过去十年,无论对国家还是对徐工,都并非一路坦途。这十年,徐工经历连续五年行业下滑的低谷寒冬期,吹响攀登全球工程机械产业珠峰的号角,目前已进入可持续发展的健康轨道。近年来,通过不断改革创新和产业结构优化,徐工进入高质量、高效率、高效益、可持续的 “三高一可”战略发展新时期,成功跻身全球工程机械行业第一阵营,积攒了值得珍视的丰厚经验。
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徐工时强调,必须始终高度重视发展壮大实体经济。发展实体经济,就一定要把制造业搞好。在杨东升看来,党中央对振兴实体经济和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视,是这十年徐工取得长足发展的重要原因。徐工坚持把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贯穿改革发展始终,是必须珍视和持续发扬的经验。过去五年,徐工集团营业收入连续两年破千亿元,出口收入增长近2倍,主机销量增长2倍以上,均创历史新高。经过四年努力,徐工成功完成工程机械核心业务混合所有制改革和整体上市,并保持国有控股地位不动摇,激活发展活力、创新力和竞争力,创造国企改革新经验。
“这十年,新发展理念引领我国发展全局深刻变革,经济建设取得伟大成就。徐工始终牢记 ‘国之大者’,在各级党委正确坚强领导下,在产业发展、技术创新、深化改革、国际化拓展等方面均取得一定成绩,稳固发展根基、增强发展后劲。我和徐工的广大干部职工,为我们党和国家取得的伟大成就感到骄傲和自豪,同时我们也对未来更加充满信心,更加干劲十足。”杨东升表示,他和2.8万徐工人一样,非常期待、热切期盼着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创新跃动,厚植优势
——徐工这十年,产品迈向 “三高一大”,发展迈向 “创新驱动”
发展是硬道理,创新是硬支撑。
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徐工时强调,“创新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源泉,很多核心技术是求不到、买不来的。”徐工坚持把创新作为企业的 “生命线”,坚持 “三高一大”产品创新战略,大力推动技术迭代、转型升级、产业数字化和绿色化发展。
徐工集团年度研发投入占比始终保持5%以上,五年来新增授权发明专利3687件,其中新增授权国际专利140件;新增主持和参与制修订行业及以上标准101项,其中国际标准4项、国家标准69项。1999年徐工专利数仅为6件,2012年底徐工获授权有效专利近千项,发明专利102件。目前为止,徐工拥有授权专利9600多件,发明专利2300多件。
全球62万台轮式起重机,每三台就有一台徐工造,徐工轮式起重机市场占有率世界第一;千吨级全地面起重机创新成果频频爆发,从XCA1200到XCA2600,每两年就有一款全球吊载能力最强的轮式起重机产品下线;在全国各个风电场,百余台徐工千吨级全地面起重机走向市场、供不应求,在风电、石化等施工领域打破外资品牌主导格局,已成为不可忽视的主力军。
徐工获得工信部授予的6个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与产品;“全球第一吊”4000吨履带吊实现3台销售;超级移动起重机创新工程获得第二座中国工业大奖;“神州第一挖”700吨挖掘机打破外资垄断,让中国成为继德国、日本、美国之后,第4个具备超大型矿山研发制造能力的国家;全球最大后驱刚性矿车、全球最大旋挖钻机、全球最大塔式起重机、首台锂电定向钻、亚洲最高云梯消防车等百余项重大装备首台 (套)竞相迸发。起重机产业占据世界第一,桩工机械、混凝土机械、道路筑养护机械位居世界前三。
高竞争力来自强创新力。徐工牢记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徐工时强调的 “创新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源泉,很多核心技术是求不到、买不来的”,围绕数字化推动转型升级。徐工正以 “徐工智造4.0”建设为抓手,强化大数据、人工智能、5G、工业互联网等信息技术的研究应用,快速推进智能制造向世界级水平发展,构建世界一流研究院、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级创新中心,自主研发更多 “技术领先、用不毁”的卓越产品。
同时,徐工作为带动全球4000多家上下游企业的 “链主”企业,正通过打造全球最齐全、最完备的工程机械综合产业链,带领中小企业共克时艰。“我们紧紧围绕产业链发展中堵点、痛点等 ‘卡脖子’难题,集中精力攻克关键零部件和核心技术。”杨东升表示,徐工紧扣 “双碳”战略,积极推进绿色设计、绿色产品、绿色制造、绿色施工,正加快突破新能源、电动化等关键技术,自主研发新能源动力集成系统等核心零部件,力争为产业链自主可控、绿色健康发展提供支撑。
徐工不仅为重大工程项目输送精品设备,而且不断赋能更多行业,打造支撑中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 “新的大国重器”。2017年,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徐工时,来到公司起重机底盘装配车间,观看工业互联网大数据平台操作演示。当时汉云平台接入设备40多万台,经过五年的发展,汉云平台不仅连接徐工的设备,还涉及2000多种类型,平台能够支持95%以上工业协议为上千家企业提供服务,被评为国家级跨行业跨领域工业互联网平台。在2022年以120.18亿元的品牌价值首次跻身《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
开放加速,通达四海
——徐工这十年,市场迈向全球布局,品牌迈向高端引领
中国经济是一片大海,世界经济也是一片大海!
在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下,徐工积极响应国家战略号召,将国际化升级为企业发展的主战略,加快提升全球区域本地化开拓能力,加快提升海外经营与全球运营能力。全球工程机械排名从2012年第11位上升至第3位,连续33年保持国内行业第一,“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覆盖率高达97%,国内行业唯一连续三年入围 “世界品牌500强”榜单的企业。
顺应国内国际双循环发展格局,实施国际化主战略。徐工旗下德国施维英公司是欧美混凝土机械第一品牌;巴西工厂获中巴交流最高荣誉勋章,巴西银行为首家制造业海外银行;印度挖机基地开始运营。目前,徐工拥有外籍员工3000多人、全球5大研发中心、10多个海外制造基地和KD工厂、70多家分子公司和办事处、300多家经销商,产品出口到190多个国家和地区。挖掘机等产品批量进入欧美高端市场。五年来,徐工连续保持中国工程机械出口第一的位置。徐工遍布全球的销售及服务网络能够满足各国用户全方位的需求与服务。卡塔尔2022年世界杯赛主体育场建设、全长480公里的肯尼亚蒙内铁路施工项目、非洲最大的丹格特石油炼化项目等一系列大工程在全球的落地生根,让徐工在中亚、非洲、中东、亚太等区域的品牌知名度达到90%以上。
围绕 “高质量、控风险、千亿级、稳增长”的自我发展定位和目标,致力于为全球客户提供成套的工程装备和解决方案,徐工人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作为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过的制造业企业,我们必须坚定信心、勇挑大梁,坚定走好自己的道路,坚持办好自己的事情,为国家制造业转型升级、建设制造强国、推动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多作贡献。”
有力的实际行动首先来自对 “两个大局”的理解和把握。“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越是困难时刻,越要坚定信心。无论环境如何,我对工程机械行业始终充满信心。”杨东升认为,中国经济韧性强、潜力大、活力足,随着国家密集出台靠前发力的各项有利于经济稳定的政策,长期向好的基本面不会改变。同时,我国要大力发展经济、改善民生福祉,离不开制造业、离不开工程机械。 “纵观全球工程机械发展的历史经纬,我认为行业未来增长空间仍然很大。在行业进入下行周期的新形势下,徐工更要坚持稳字当头,做到稳中求进、进中提质,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主动融入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杨东升表示。
杨东升表示,徐工将坚定实施国际化主战略,抢抓国际市场良好机遇,加快 “研产供销服融”全价值链、多模块的全球战略布局, “高举高打”全球高端市场,全力以赴开拓增量市场,持续提高国际化收入占比,打造极具竞争力和影响力的世界级品牌。
乘风破浪,人人出彩
——徐工这十年,管理迈向治理现代,党建迈向示范引领
国企混改三年行动的落实实施让徐工更加聚焦主业,更加聚集人才,更加聚合资源,更加聚力凝心,顺利完成徐工集团与徐工有限在产业板块划分和资产剥离重组,使主业得以轻装上阵。同时,徐工积极推进徐工有限整体上市,在挖机、矿机、混凝土等产业板块纳入上市板块后,将实现主业资产完全证券化,大幅提高资产流动性,资本配置效率更加高效。此外,徐工在工程机械主业领域更加聚焦、地位更加巩固。2021年,徐工各类主机产销量历史性突破20万台,同比大增16.4%,12类产品稳居国内行业第一,22类产品销量增幅领先国内企业。其中,起重机械、移动式起重机、水平定向钻位居全球第一,塔式起重机跃升至全球第二,道路机械、随车起重机提高至全球第三,挖掘机成长为国内第二、全球第六。
乘风破浪勇者胜,创新的事业呼唤创新的人才。
2017年12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徐工集团,亲切看望了公司劳动模范、技术能手等职工代表,嘱托广大企业职工要增强新时代工人阶级的自豪感和使命感,爱岗敬业、拼搏奉献,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在为实现中国梦的奋斗中争取人人出彩。
2020年11月,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一线职工张怀红被光荣授予“全国劳动模范”。在刚刚结束的首届全国职业技能大赛上,杨长剑、代士玉勇夺桂冠,与数位徐工高技能人才与顶尖高手交流切磋。
在全球各个角落,徐工钢铁般职工队伍,人人争做抗打击、冲顶峰的骨干力量、精神力量,持续提升产品质量,助力企业创新突围。
制造业是需要沉淀的行业,做工程机械是徐工定下的终身事业。而终身事业的背后,需要一批批耐得住寂寞、经得起诱惑、“一根筋”的徐工人接续不断地坚守和创新。
发挥党建政治优势,培养高端研发、高技能工匠、党员模范、优秀企业家等优秀人才群体,徐工拥有以博士、硕士为骨干的4500余人研发队伍,拥有国家技能大师工作室2个,全国技术能手20人,高技能人才占比57.4%,行业领先;成立35个党委、190个党总支部和支部,拥有5341名党员,狠抓党风廉政建设,推进本质健康工程,各级党政干部成为经营过程中的 “主心骨”和 “加油站”,全体党员成为各个链条发展的 “领头雁”和 “排头兵”。公司投身于各类社会公益事业,捐款捐物和投入设备资源总价值超2亿元,荣获 “全国抗震救灾英雄集体”等各类奖项。
征程万里风正劲,重任千钧再出发。“非常期待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全球经济复杂多变的新形势下,党的二十大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谋篇布局,指引我们坚定信心、克服困难,为中国实体经济腾飞注入新动能、增添新活力,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巍巍巨轮乘风破浪、行稳致远。”杨东升表示,实干兴邦,实干兴企,徐工将紧跟国家战略需要、行业变化和市场需求,紧盯世界装备制造业的最前沿,努力打造成为高端装备制造业的 “百年老店”和世界一流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