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 观察 引强育优 沈阳铁西区加快建立全产业链生态圈
最近,亿纬锂能储能与动力电池项目正式签约落户沈阳市铁西区。该项目填补了沈阳新能源动力电池产业空白,未来对于沈阳市巩固汽车产业重镇地位、抢占新能源汽车产业高地将发挥重要的支撑作用。以此为开端,沈阳将以储能及动力电池为核心,逐步打造成为辽宁省乃至东北地区的新能源产业基地。 加码布局新能源汽车赛道 据了解,亿纬锂能储能与动力电池项目拟投资100亿元,分两期建成。其中,一期项目投资50亿元,建设20GWh储能与动力电池智能制造工厂及配套设施。 从项目本身看,投资方惠州亿纬锂能股份有限公司2021年动力电池装机量位居全国前十。此次签约项目规划产能40GWh,将为区域发展作出巨大贡献。从产业链价值看,亿纬锂能作为新能源动力电池产业的“链主”企业,具有较强的牵引力和影响力,能够在较短时间内吸引和带动其上下游产业链的新能源动力电池正负极、电解液、隔膜等企业入沈集聚发展,对于沈阳乃至辽宁做强做大新能源产业形成强大助力。 顺利接引总投资超过百亿元的新能源产业项目落地,沈阳市进一步扩大固定资产投资、拉动经济增长、提高税收贡献,不断优化经济结构、做强做粗产业链、促进产业转型升级,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力、新活力。 步入振兴发展 “快车道” 铁西区引强育优,聚链强链,成势显效。今年以来,已有宝马新世代电动总成、协鑫移动能源、采埃孚电驱动等一批大项目、好项目落户沈阳铁西。金秋时节,在铁西区特变变压器配套产业园、沈鼓压缩机配套产业园等项目建设现场,工程机械繁忙作业,处处充满生机活力。依托这些园区,重点头部企业的上下游配套企业正加速集聚,产业链协同发展水平和市场竞争力将稳步提升。 工业是辽宁的命脉,围绕做强工业,辽宁提出要不断提高头部企业本地配套率、科技创新成果本地产业化率、科技型企业增长率。着眼提高 “三率”,沈阳布局建设汽车、压缩机、重矿机械等10个头部企业配套园区,其中6个园区位于铁西。 经过近几年的建设积累,今日铁西已步入振兴发展 “快车道”,转型发展、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的良好态势蓬勃呈现。区域主要经济指标始终位居全省各县区前列,地区生产总值突破千亿元大关,工业总产值在全市占比超过1/3,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迈上2000亿元新台阶,亿元以上项目数量、开复工数量、产业项目数量连年位居全市首位,实现了经济总量和发展质量的“双跃升”。 “双跃升”的背后,是铁西聚焦做好结构调整 “三篇大文章”,打造1个千亿以上企业、3个百亿以上企业、20个50亿以上企业等,加速构建 “13231”产业体系的实践与实干。 链式集聚项目推进 “整零协同” 六大重点头部企业配套产业园区建设的扎实推进,是铁西实践、实干的生动写照。依托华晨宝马、沈鼓集团、北方重工集团、机床集团、特变电工沈变集团、三生制药6家产业链头部企业,铁西区链式集聚项目,推进 “整零协同”,布局打造汽车、通用机械、重矿机械、数控机床、输变电、生物制药六大配套产业园,并同步建设沈阳化工研究院特色产业园、精密铸造特色产业园2个特色产业园。 今年4月全面启动建设至今,铁西区6个配套产业园、2个特色产业园已全部开工建设。配套产业园重点推进项目97个,目前在建项目32个、落地项目8个、签约项目10个;特色产业园重点推进项目17个,目前在建项目14个。 以汽车产业为例,一批新业态、新模式的 “造车新势力”正加速向铁西聚拢。 目前,华晨宝马本地供应商规模以上企业已达46家,汽车配套产业园正在推进项目35个,年内力争引进宝马供应商项目10个。以此为依托,铁西区正加速向世界级汽车生产制造、研发和出口基地的目标迈进。 “三生”融合构筑全产业链生态圈 面向未来,铁西区在加快配套产业园、特色产业园建设的同时,坚定秉持、践行生产、生活、生态 “三生”融合理念,推动企业集中布局、产业集聚发展、资源集约利用、功能集成构建。 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铁西区以科技自立自强为导向实施高质量先进制造业行动,做强创新平台载体,推进 “卡脖子”技术攻关,促进科技成果本地转化。 目前,区域内已建成3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级工程技术中心、9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沈阳·中关村科技园、“科创中国”试点园区等一批重量级的创新平台扎根发展,500余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300余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茁壮成长,以头部企业为主体、链条企业众星拱月的产业集群生态圈正加快形成。 与此同时,铁西区着力提升精准服务能力、加大政策供给,以优化营商环境为基础全面深化改革,通过营造稳定透明可预期的发展环境,助力企业快发展、定长计、谋长远;不断完善生产、生活配套,因地制宜打造一批研发服务平台、生产性服务平台和生活性服务平台,建设全域公园城市、青年友好型街区、科创产业金融高地。 眼下,发挥沈阳产业技术研究院、金谷生产性服务业示范基地、国家级人力资源产业园、中关村创新中心等资源优势,铁西区正加快高端人才公寓、科学家花园等项目建设,拓宽双元制教育覆盖领域和订单门类,进一步提升对人才的吸引力、承载力,让“在工作的地方生活”更好更快地从理想走进现实。 (阿 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