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仰望星空到经纬时空 中国北斗开启规模应用
■ 中国工业报记者 孟凡君 中国北斗大众应用融入百姓生活,特色服务触手可及。坐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新闻发布厅的记者此前或许还不知道,在手机地图导航中,北斗定位服务日均使用量已经突破1000亿次。11月4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 《新时代的中国北斗》白皮书。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主任、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新闻发言人冉承其告诉记者,我国始终坚持立足国情、自主创新建设北斗系统,高精度定位服务已进入大众手机,在深圳、重庆、天津等8个城市还开通了车道级导航应用。目前,全球首款支持北斗三号区域短报文通信服务手机已正式发布,用户不换卡不换号不增加外设,就能通过北斗卫星发送短信。 冉承其表示,北斗高精度运用是卫星导航的前景,具有广阔的应用市场。下一步,我国要建设一个以北斗系统为核心,构建基准统一、覆盖无缝、安全可靠、高效便捷、更加多样化的北斗时空体系。 “我们要向深空走,时空基准要靠中国自己。”冉承其说,“在银河系更远的空间里有没有时空基准,我们在努力,相信下一代时空基准可以解决这个问题,未来可期。” 从夜观 “北斗”到建用 “北斗” 探索浩瀚宇宙,是中华民族的千年梦想。白皮书首次规划了北斗发展蓝图:2035年前,我国将建设技术更先进、功能更强大、服务更优质的新一代北斗系统,建成更加泛在、更加融合、更加智能的国家综合定位导航授时体系,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奠定更加坚实的时空设施基础。 冉承其介绍,进入新时代以来,北斗系统形成了服务新能力,实现了产业新发展,构建了开放新格局,开启了未来新征程。从夜观 “北斗”到建用 “北斗”,从仰望星空到经纬时空,新时代的北斗将继续书写人类时空文明,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第一,新时代的中国北斗是世界一流的北斗。独具特色的国际搜救、全球短报文通信、区域短报文通信、星基增强、地基增强、精密单点定位等六大特色服务,性能优越,真正实现了 “人有我优,人无我有”。核心技术自主研发、系统组成创新引领、系统服务优质多样,特别是北斗三号开通以来,系统运行连续稳定可靠,服务性能世界一流,实测表明全球定位精度优于5米,在局部地区可以达到2-3米的定位精度。 第二,新时代的中国北斗进入规模应用发展快车道。制定产业发展战略,将产业发展纳入国家 “十四五”规划,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健,基础持续夯实。行业领域全面覆盖,应用深度持续增强。2022年上半年,中国境内申请入网的智能手机中,128款支持北斗定位,出货量超1.3亿部,占上半年总出货量的98%以上。截至2022年6月,北斗终端数量在交通运输业超过800万台,农林牧渔业130余万台,公安系统180余万台。 第三,新时代的中国北斗助力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倡导卫星导航系统间兼容与互操作,推进北斗系统进入国际标准体系,拓展北斗国际应用,服务全球,造福人类。与GPS、格洛纳斯等签署信号互操作声明,与伽利略系统开展合作会谈。创设中国-东盟、中国-阿拉伯国家、中国-非洲等北斗合作论坛,实施卫星导航合作行动计划。 “我国持续推动北斗系统进入民航、海事、移动通信、搜救等领域国际标准,北斗产品已在全球半数以上国家和地区得到应用,出口产品种类更加丰富,应用领域不断拓展。”冉承其说。 核心器部件100%自主可控 中国北斗的建设发展,始终锚定世界一流目标,坚持创新引领,追求卓越,不断实现自我超越。中国的北斗,技术先进、设计领先、功能强大,是世界一流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 白皮书指出,中国从自身实际出发,因应世界卫星导航发展趋势,从星座构型、技术体制、服务功能等方面创新系统设计,攻克混合星座、星间链路、信号体制设计等多项核心关键技术,在全球范围实现一流能力。 创新星座构型。首创中高轨混合异构星座,高轨卫星单星覆盖区域大、抗遮挡能力强,中轨卫星星座全球运行、全球覆盖,是实现全球服务的核心,各轨道卫星优势互补,既能实现全球覆盖,又能加强区域能力。 构建星间链路。首次通过星间链路实现卫星与卫星之间、卫星与地面之间一体化组网运行,实现星间高精度测量和数据传输,基于国内布站条件提供全球运行服务。 优化信号体制。突破调制方式、多路复用、信道编码等关键技术,率先实现全星座三频服务,实现导航定位功能与通信数传功能、基本导航信息与差分增强信息的融合设计,信号测距精度、抗干扰和抗多径等性能达到世界一流水平,实现与其他卫星导航系统的兼容共用并支持多样化特色服务。 据白皮书介绍,北斗系统由空间段、地面段和用户段组成。北斗系统星间星地一体组网,是中国首个实现全球组网运行的航天系统,组批生产能力卓越,有力推动中国宇航技术跨越式发展。同时,关键器件自主可控,实现宇航级存储器、星载处理器、大功率微波开关、行波管放大器、固态放大器等器部件国产化研制,北斗系统核心器部件100%自主可控,为北斗系统广泛应用奠定了坚实基础。 带来更多样化应用和服务 中国北斗是发展中的北斗、前进中的北斗,应用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走出了一条高质量、高效益、低成本、可持续建设发展道路。目前,我国已经建成了全国北斗地基增强系统一张网,具备向行业和大众用户提供实时米级、分米级、厘米级或者事后毫米级高精度定位服务能力。冉承其表示,北斗地基增强系统实时定位精度实测水平2厘米、高程5厘米,事后处理精度可以达到2毫米、高程5毫米,带来了更多样化的应用和服务。 追求卓越是中国北斗的永恒目标。全国北斗地基增强系统一张网已经从传统的测量测绘向精准农业、变形监测、自动驾驶、电力巡检、智慧港口、共享单车等多个领域拓展应用。 一是为230多个国家和地区超过15亿用户提供了北斗加速定位和北斗高精度服务,总服务次数已经达到2万亿次,日服务次数接近30亿次,已经为国内2000多万部手机提供了高精度定位服务。 二是高精度服务和汽车导航结合,选取深圳、广州、东莞、成都、重庆、杭州、苏州和天津8个城市进行试点,下一步将向全国提供服务。 三是为国内共110万辆共享单车和全国12个城市的20万个停车电子围栏提供高精度服务,并且为共享单车管理提供了很多技术手段,调整规范引导高精度应用场景。 四是为国内21款智能汽车提供了高精度定位服务,行驶里程已经突破25亿公里,为国内无人机公司共5万架提供高精度定位服务。 中国北斗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已经深度融入基础设施、赋能各行各业、走进千家万户,产生了显著的经济社会效益。2021年,中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总体产值达到约4700亿元人民币,年均复合增长率超过20%。 催生新的行业与产业 时间或空间对经济社会发展至关重要,尤其是随着国家经济社会化转型、信息化发展、智能化、无人化技术进步等,时空信息特别是高精度时空信息的重要性更加凸显。冉承其认为,北斗服务千家万户,可以跟所有新兴技术融合,比如智能技术、无人技术、云计算、大数据等,可以融入各行各业。比如,北斗三号系统自开通建成以来,目前共有45颗卫星在轨提供服务,计划2023年发射3-5颗卫星,进一步强化星座,确保系统的稳定运行。 2020年7月31日,北斗三号系统建成开通,当时设计的指标是可用性99%,意味着允许有1%精度超标。全世界卫星导航系统都是99%的指标,1%精度超标时间大概是一年中的86.4个小时,我国通过各方技术和管理措施保障,把99%提高到了99.9%。冉承其认为,虽然只是0.9%的提升,看似一小步,实则一大步。后续还要把所有跟时空信息有关的新兴技术全部纳入到北斗系统里一体统筹,进一步深化发展下一代更加泛在、更加智能、更加融合的北斗系统,预期目标是2035年全面建成。 “届时无论是在水下、地面、室内、空中、深空甚至遥远的太空都有北斗,都有中国北斗时空体系。希望中国北斗时空体系建成以后,全世界用户都能分享到。”冉承其表示。 事实上,我国通信授时、气象监测、应急减灾、城市管理等领域正在加速推进北斗规模化应用,北斗正在成为智能手机、可穿戴设备等大众消费产品标准配置。冉承其说,如果更多的车辆、更多的手机、更多的行业参与到北斗应用,北斗一定为各个行业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催生出新的行业、新的产业,带动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