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苏子越 刘 娇
为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由中国工业报社联合中国国际科技促进会创新工作委员会、现代企业创新网 (创新成果数据库)共同组织举办的第二届中国工业企业创新大会于近日举行。本次大会以“创新求变 行稳致远”为主题,采用 “线下+线上”模式举行,主要包括领导致辞、主题演讲、圆桌论坛、分享交流、学习观摩、名单发布六个环节。
国务院原派驻国有重点大型企业监事会主席、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执行副会长路耀华专程录制视频向大会致辞。他说:“中国正处于一个创新时代,创新成果征集活动,应时应势应需而生。从第一届到第三届,创新成果征集活动参与的企业越来越多,申报的成果质量越来越高,公开出版的中国工业企业创新成果年度报告逐渐成为企业创新的案例式读物,为构建中国工业创新体系提供了优质的企业理论与实践案例,抒发了、凝聚了中国工业企业创新的最强音。”同时,路耀华对中国工业企业创新大会提出三点建议,即围绕创新、记录创新和服务创新。
重庆市人民政府原副市长、重庆市人大常委会原党组副书记、副主任,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主席团主席、重庆市企业联合会原会长余远牧对大会的顺利召开、向本届进入现代工业企业创新成果 (案例)名单的企业和个人表示热烈的祝贺,对参会嘉宾表示诚挚的欢迎。他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重庆坚持把发展经济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深入推动创新发展,加快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创中心,让科技创新成为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变量。”
中国工业报社党委书记、社长徐金宝对与会领导、专家、嘉宾代表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和由衷的感谢。他说:“中国工业企业创新大会基于工业企业创新优秀成果 (案例)、论文征集活动,特点在于其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参与者、策划设计者、实施者、总结者相统一,在此基础上的交流对话更有意义和启发。越来越受到企业管理者欢迎,影响力越来越大。”
作为中国工业领域唯一聚焦创新、传播创新的工业企业创新大会,邀请到多位业界专家、学者围绕大会主题作主题演讲。来自能源、电力、航天、制造等众多行业的央企、地方国企的嘉宾代表,围绕各自企业的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成果交流分享,针对 “三重压力”叠加 “两大变量”的形势,以创新为支点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展开圆桌讨论。
在名单发布环节,主办方联合对外发布了第三届现代工业企业创新成果名单,包括党建创新成果、管理创新成果、科技创新成果、财务管理创新成果等专项成果名单。
本次大会现场部分结束后,主办方组织企业代表共赴国网重庆市电力公司和重庆顺泰铁塔制造有限公司观摩学习。
在国网重庆市电力公司能源大数据中心能源大数据中心听完数字化部主任唐巍介绍后,中国工业报社党委书记、社长徐金宝与国网重庆市电力公司副总经理、党委委员,市区供电公司总经理、党委副书记张捷进行了深入交流,观摩团其他成员对感兴趣的问题与唐巍进行了短暂而热烈的交流。离开能源大数据中心后,观摩团前往国网重庆市电力公司解放碑电缆环形隧道、朝天门岸电码头进行了现场观摩。
在重庆顺泰铁塔制造有限公司,在该公司执行董事、党委书记董广金等人的陪同下,参观了生产车间现场和企业文化室,并举行了现场座谈会。董广金与徐金宝作了主要发言。
参加本次座谈的还有现代企业创新网总编辑苏健涛,中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财务中心党总支书记、副总监成春明,新兴铸管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工作部党团主管、团委副书记张龙华,中铁建电气化局集团康远新材料有限公司赵海洋、彭平,重庆顺泰铁塔制造有限公司办公室主任赵伟和公司其他主要部门负责人。
路耀华
余远牧
刘伟
罗仲伟
蒋朝晖
程茂玖
唐里
阳廷军
罗俊力高岩张龙华徐金宝李静
雷让岐
董广金
成春明
曹浩楠
王伟伟
宋文莉
张明
方芳
与会代表参观国网重庆市电力公司朝天门岸电码头。
与会代表在重庆顺泰铁塔制造有限公司车间参观。
上篇:勠力同心齐攻坚 奋楫笃行勇创新
创新在中国举足轻重。从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到党的十九大提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到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再到党的二十大进一步强调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抓创新、谋创新的路上稳扎稳打、步步为赢。
资料显示,我国全社会研发经费从1万亿元增加到2.8万亿元,居世界第二位。科技进步贡献率超过60%,基础研究经费是十年前的3.4倍。我国全球创新指数排名从2012年的第34位上升到2022年的第11位。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不断加强,一些关键核心技术实现突破,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载人航天、探月探火、深海深地探测、超级计算机、卫星导航、量子信息、核电技术、大飞机制造、生物医药等取得重大成果,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
实践证明,改革创新为中国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劲动力。作为时代精神的核心,改革创新贯穿了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和环节:从中央到地方、从部委到企业,都在为中国式现代化添砖加瓦。
国务院国资委:靶向发力 提升国资国企创新能力
国企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国务院国资委在提升国资国企活力效率、优化布局结构、推进科技自立自强等方面精准发力,取得显著成绩。数据显示,2012-2021年,全国国资系统监管企业累计实现增加值111.4万亿元,年均增长9%,超过GDP年均增速2.3个百分点。
加快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2020年6月,国务院国资委启动 “对标世界一流管理提升行动”,坚持一企一策、一行一策,引导企业从先进管理中要质量、要效益、要增长,切实提升经营管理效能。2021年,中央企业营业收入利润率6.8%、成本费用利润率7.1%、人工成本利润率80.7%,较行动之初分别提高2.3个百分点、2.4个百分点、26.8个百分点。
工信部:强基固链 凸显 “专精特新”创造活力
为发挥工业经济 “压舱石”的作用,工信部坚持创新驱动,多措并举,多点发力:推进基础和关键领域创新突破,加大对中小企业的纾困帮扶,提升信息通信服务供给能力,推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向纵深拓展,实施工业领域碳达峰行动等。
针对攻克 “卡脖子”难题,加强协同创新,提升我国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供应链韧性方面,推动各地开展专精特新 “小巨人”企业培育工作,成效显著。截至今年9月,培育4批8997家专精特新 “小巨人”企业,带动全国范围认定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4万多家,入库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1万多家。汇聚起了中国经济创新创造的强大活力。
地方工业:创新驱动 激发区域经济优势
江西:坚持创新驱动,走绿色发展之路。
2021年,江西省规上工业营业收入首次突破4万亿元;规上工业企业数突破1.5万家、利润突破3000亿元。2022年1-8月,江西省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3%,跻身新兴工业大省行列。
江西工业发展质量显著提升,在于坚持走创新驱动之路。坚持走绿色转型之路,累计培育绿色设计示范企业8家、绿色工厂144家,创建省级绿色园区37个,国家级13个、居全国第3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推进,钢铁去产能工作获国务院通报表彰。坚持走开放发展之路,连续4年成功举办世界VR产业大会,策划举办的国际麻纺博览会、南昌飞行大会、“天工杯”工业设计大赛等平台吸引八方来客,赣深、赣港、赣台等区域产业合作成果丰硕,央企民企外企 “三企入赣”,工业开放合作的大门越开越大。
山东:坚定不移推进制造强省和数字强省建设。
山东坚定不移推进制造强省和数字强省建设,为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建设积蓄了强大势能。截至2021年,山东省全部工业增加值、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规模分别达到2.72万亿元、10.9万亿元,比2012年分别增长50%和54%左右。
山东产业体系优势凸显,拥有全部41个工业大类、207个工业中类中的197个、666个工业小类中的526个,超过100种重点产品产量居全国前三位,是工业门类最齐全的省份之一。特别是创新推行省领导挂帅的 “链长制”,深入实施标志性产业链突破工程,大力培育先进制造业集群,积极打造特色优势产业集聚区,在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等外部冲击中展现了强大的产业韧性和潜力。
中篇:政学研企媒纵论创新与高质量发展
国务院原派驻国有重点大型企业监事会主席、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执行副会长路耀华:
“中国式现代化”必将对企业管理创新提出更高的要求
党的二十大提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明确了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的使命任务,深刻阐释了 “中国式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必将对国家治理创新和企业管理创新提出更高的要求。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领会,深入贯彻落实。
当前工业经济转型升级,科技创新和科技创新管理的重要性日益凸显。科技创新管理的重点是搭建创新链。从创意到形成市场价值的全过程,既包括研发链,也包括 “产业链”(产品-小试-中试-产业)和 “市场链”(商品供应-流通-销售-服务)。这三条链形成一个有机的系统,可称之为 “创新链”。在创新链中,环节间联结互动,链条间整合贯通,呈现出研发牵动产业、产业构建市场、市场引导研发的螺旋式推进态势。创新管理将创新链纳入管理范畴,在拓展科技发挥作用空间的同时,也契合了当今时代发展的要求。科技管理应覆盖创新链的所有环节。进入21世纪,科技创新不断涌现且呈现出群体突破的态势,研发链被大大压缩,研发与创新其他环节的联结更加紧密,对创新链强化管理的需求则急剧上升。随着科技基础条件、资金、知识产权、信息等创新资源的社会化程度明显增强,科技项目的工程化、集成化趋势愈加显著,科技人才的流动化、国际化、团队化日渐突出,迫切要求科技管理覆盖整个创新链的所有环节。
重庆市人民政府原副市长、重庆市人大常委会原党组副书记、副主任,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主席团主席、重庆市企业联合会原会长余远牧:
让科技创新成为高质量发展的关键 “变量”
党的十八大以来,重庆市坚持把发展经济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实施 “制造强市”发展战略,工业经济规模不断壮大,产业结构持续优化,现代化工业体系加快构建。
重庆市工业门类齐全,形成了具有持续竞争力和支撑力的工业体系,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传统制造业形成比例结构合理、相互促进提升的动态优化格局。重庆市深入推动创新发展,加快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创中心,让科技创新成为高质量发展的关键 “变量”。2021年,重庆市高技术和战略性新兴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8.1%和18.2%,有力推动了工业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持续发展。
企业科技创新精神最直观的体现是创新主体和平台的大幅增加。十年来,重庆市累计建成10个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建立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40家,其中长安汽车在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评价中持续居行业第一。在这样的实力影响下,重庆市产业核心竞争力不断提升。
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工业经济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工业报社党委书记、社长徐金宝:
中国企业和产业集群要大力发展产业链建设
全球产业链正处在深度重构的关键时刻,对中国企业提出巨大挑战。中国已经将保障产业链发展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实现这一目标,中国企业和产业集群要大力发展产业链建设,促进国内大循环,并积极地投身到国际大循环发展中,市场呈现网络化、绿色化、国际化、韧性化的 “四化”发展趋势。
多层级、全链接的网络结构,将研发生产、采购物流和市场销售等环节与产业生态进行融合打通,能够帮助企业打造韧性的产业链的同时实现跨行业与区域的联合,形成产业链协同网络。“研发链”“产业链”和 “市场链”这三条链形成一个有机的 “创新链”,呈现出研发牵动产业、产业构建市场、市场引导研发的螺旋式推进态势。链主企业作为组织者与驱动核心,整合上下游企业,以数字平台实现产业链的一体化,实现跨行业、跨区域的产业协同,定义标准及规则,实现绿色产业链创新发展。
中国国际科技促进会创新工作委员会主任李静:
掌握创新理论体系 从根本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中国共产党人拥有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武装,因而,中国共产党人勇于理论探索和理论创新。在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新篇章中,对创新实践活动进行了科学研究和系统探索,取得了富有成效的理论成果,形成了系统完整的理论体系。这些理论成果成为培养创新人才的核心知识资源,也成为指导人们从事创新实践活动的强大思想理论武装。系统掌握这些理论武装,就能从根本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高创新体系的整体效能,加快创新发展的实际步伐。
重庆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刘伟:
从追赶到实现赶超与引领需要在科学技术自立自强上发力
当下,科技创新成为国际战略博弈的主要战场。中国在实现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关键核心技术自立自强存在挑战,因为任何创新系统都存在系统故障和系统效率,存在不确定性、非普适性、特异性。只有国家创新系统有最好的效应,能够克服最强的系统故障,才能在新一轮科技革命中占优势。因此,我国要从追赶到实现赶超与引领,需要在科学技术自立自强上发力,重视科学、技术和创新政策侧可持续性转型,强调社会、生态和技术变革的齐头并进和共同进化。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罗仲伟:
服务型制造是构筑产业新发展格局的着力点
在未来百年大变局背景下,世界产业格局重构的重大历史时刻,将推动产业变革和发展现代产业体系的着力点放到促进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发展服务型制造上来,对中国经济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全面塑造高质量发展新优势,尤其是对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提升产业能力和保障产业安全,具有重要的战略性、引领性意义。
陕西商洛发电有限公司总经理郭进民:
顺应 “双碳战略” 积极探索煤电企业管理新模式
“双碳”战略是推动国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大势不可逆。随着各项改革配套政策逐步到位,燃煤机组必须要坚决认清在新型电力系统中 “兜底保障、灵活调峰”的价值定位与历史趋势。在改革阵痛期,必须无怨无悔地履行国企担当、顾全大局,做一个关键转折期的利益牺牲者;在改革阵痛期,必须要有壮士断腕的勇气更新经营理念、变革经营模式。
面对行业短暂的困局,陕西商洛发电有限公司一致努力探索煤电企业管理新模式。商洛发电2×660MW燃煤发电机组作为秦岭腹地唯一的大型火电机组,是陕西电网东南断面唯一支撑电源,陕南全境没有煤矿,燃煤运输距离在陕西省火电项目中是最远的,点火价差劣势明显,盈利能力不被看好。另外,项目处于秦岭山区腹地,总书记说 “秦岭,和合南北、泽被天下,是我国的中央水塔,是中华民族的祖脉和中华文化的重要象征”,项目在绿色、低碳、文明生产等方面压力巨大。
在企业改革发展中,坚决贯彻落实 “两山”理论、坚持守正创新、重视管理创新,立足新阶段、解决新问题、形成新模式。自我担任总经理以来,大力推行 “以十要素为核心的发电企业精细化管理模式”,在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固废高附加值就地处置、绿色低碳安全生产等方面均走到了区域同类型机组前列。
宝钛集团党委副书记、总经理雷让岐:
以突破 “卡脖子”技术为己任
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是我国实现科技自立自强,在新技术新产业领域稳固国际竞争地位,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的唯一选择。我国钛产业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产业规模位居世界第一。但是高品质钛原料供应仍然依赖国际市场,国内低品位钛矿的冶炼技术需要进一步创新突破;大尺寸型材、高壁厚管材、航空紧固件等产品仍然没有摆脱依赖国外进口的局面。为此,宝钛几十年如一日,以突破 “卡脖子”技术为己任,努力保障我国钛材安全稳定供应,深潜器钛合金载人球舱等国之重器,突破关键技术壁垒。
今年,我们积极借助陕西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在西安构建新的研发创新平台及产业孵化基地,集聚科研、人才、资本等资源要素,在科技创新等方面谋求更高水平的发展。
重庆顺泰铁塔制造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党委书记董广金:
用发展的眼光积极应对、解决企业发展中的问题
重庆顺泰铁塔制造有限公司用发展的眼光去积极应对、解决发展中的问题,以真正做实文化软实力、做强生产硬实力、做优市场竞争力,持续推进精益管理。
(一)推动党建经营深度融合,开展党员网格化管理,实施 “党建+”工程,制定 “党建+安全生产”等7大类具体实施方案。推行党员立项攻关工作,落实“一把手”监督机制,建立监督员制度。
(二)深入推进智能制造,开展大众创新 “小改小革”,推进ERP+MES系统上线运行,成立彩色镀锌技术研发领导小组,协同多方研学单位启动彩色镀锌技术研究开发。
(三)强化客户拜访,有序推进资质入围工作,大力提升生产履约服务能力,积极履行国企担当和社会责任。
(四)进一步推动管理创新,深入实施业务全流程“紧盯”和 “倒逼”工作机制。推进经理层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签订任期经营业绩责任书,进一步优化中层干部配置,强化责任担当,深化绩效考评结果运用,持续激发干部队伍活力。
下篇:中国工业企业创新成果异彩纷呈
酒钢 (集团)宏达建材有限责任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经理蒋朝晖:
走 “创新驱动、循环利用”新路
酒钢宏达公司作为水泥行业没有石灰石自备矿山的大型水泥企业,立足新发展理念,实现了 “纳废吐新、变废为宝”,走出了一条绿色发展新路。建立“1224”管理创新体系,把创新作为发展主基点,聚焦固体废弃物循环利用,打造了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和甘肃省冶金废渣高效利用建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两个省级平台,实施了知识产权创造、应用和科技人才队伍建设两项重点工程,推进了资源综合利用技术专业化、发明专利产业化、固 (危)废资源化和产品应用向军民融合领域转化的四类成果转化。形成了一批具有国际、国内先进或领先水平的科技成果,年消纳冶金固废300万吨以上,减少了二氧化碳和氮氧化物的排放量,企业经济运行质量持续提升,推动了水泥行业技术进步。
河南许继仪表有限公司区域经理王伟伟:
以提升核心制造力为目标打造智能工厂标杆
河南许继仪表有限公司以提升核心制造能力为目标,应对内部管理挑战,打造业务精益化、管控标准化、平台信息化、运行智能化及系统化的智能工厂标杆。主要做法包括:(一)通过重构生产组织体系及组织机构、再造业务流程,夯实智能工厂的管理基础;(二)借助智能核算及智慧指挥体系、信息神经中枢系统,打造智能化的交互平台;(三)实施适应智能工厂的激励考核评价体系,保障智能工厂高效运转;(四)重构智能工厂新型管理方式,形成以精益化思想为指导,以信息化为神经网络、自动化为 “四肢”的智能化制造工程。从而推动 “供应链+许继仪表+客户”全价值链的协同发展与共赢,促进业务精益化、运营管控标准化、管理平台信息化,实现智能制造水平和管理能力的提升。
陕西西凤酒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宣传部干事宋文莉:
推进全价值链体系化精益管理
陕西西凤酒股份有限公司从市场出发,以满足消费者需求为本,科学分析内外部环境变化和企业发展形势,确定以高质量发展为目标,基于精益思想理论,建立了由运行保障、体系建设、流程优化、现场管理构成的全价值链质量管控体系。全价值质量管控体系构建的实践路径包括:调整公司顶层制度设计,实行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全面推进信息化建设,以两化融合促进产业升级。加强企业创新能力,推进产学研一体化建设。开展品质提升试点工程,加强质量及食品安全管理。完善精益现场管理,建设智能化生产体系。
辛集市建投燃气有限公司调控中心主任曹浩楠:
建立智能调控一体化运营体系
城镇燃气从90年代初期就开始致力于信息化建设,在长期的开发过程中积累了相关经验,现已建设诸多燃气管网运营相关的信息化系统,这些系统在各自的专业中发挥作用,但相互独立,系统之间没有关联性,形成信息孤岛,综合效益较低。针对这些问题,辛集市建投燃气有限公司将燃气管网数据采集与监控系统 (SCADA)、地理信息系统 (GIS)、管网巡检系统 (GPS)、生产管理系统等诸多系统相结合,建立集通信、指挥、调度于一体的智慧化调控中心,进行数据整合,建立了一个完整的综合信息化平台,实现燃气管网输配调度的高度智能化、科学化、信息化、自动化、互动化。进一步促进了安全生产,树立了该公司运营形象;管理链条缩短,提高了生产效率;进一步提高管网运行平稳性,降低了事故的发生。
河北西柏坡发电有限责任公司方芳:
应用约束理论优化风险管理 健全招标采购管理体系
河北西柏坡发电有限责任公司招标管理工作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以程序完整、文件规范、行为正确为目标,秉持第一次把正确的事情做正确的工作原则,用审计思维开展工作,紧盯关键环节和载体,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管理模式。在合法、合规、合理、合情的基础上,应用约束理论优化风险管理,强调事前事中管理,通过标杆比对和内部审核识别出良好实践、风险、问题、不符合和改进机会,落实内控机制,打造出了适合自身发展的质量管理体系。日常工作表格化管理,坚持问题导向,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实行项目负责制一项目一策,以提升招标文件编写质量为抓手精益精细管理,以实施日常信用评价管理机制塑造公开公平公正和诚实信用的招标人形象,持续提升招标投标活动质量,提前两年完成了全面实施电子招标的对标任务。
淮南矿业 (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地质勘探工程分公司定向钻技术研究所所长阳廷军:
淮南矿区重大灾害精准体系的构建与应用
围绕淮南矿区日益凸显的水、火、瓦斯等重大灾害治理难题,淮南矿业集团创新使用定向钻进技术,经实践与摸索,形成定向钻 “3369”方法论,构建了淮南矿区重大灾害精准治理体系。为保障淮南矿区重大灾害精准体系的构建与应用,淮南矿业集团基于原有的技术管理体系,明确了企业发展思路、创新格局,提升了创新能力;推进了装备革新,筑牢了创新基础;开拓了多方位创新形式,疏通创新渠道;通过创新团队建设,强化创新项目责任制、流程化,加强了创新项目过程管控;通过创新激励机制,充分激发了企业创新活力,形成人人参与创新的局面;通过多方式成果转化,将创新成果广泛应用于各类工程,助力企业发展。通过多举措并重,依托定向钻 “3369”方法论,构建并应用了淮南矿区重大灾害精准治理体系。
中天合创能源有限责任公司总会计师程茂玖:
创新经营机制 提升发展质量
中天合创煤炭分公司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贯彻 “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坚持深化改革和创新驱动,坚持安全高效绿色智能,坚决落实中煤集团 “存量提效、增量转型”发展思路,以党建为引领,建立 “111356”和 “四精八化四提升七控制一激励”经营管理思路理念。完善制度管理体系,做优授权管控体系,做细界面管理体系,构建预算管理体系,科学考核评价体系,建立定额价格体系,培育管理创新体系,做实成本管控体系,创建对标提升体系,筑牢风险防控体系。立足 “提升质量、提升效率、提升效益、提升管理”四项提升工程,以高质量经营管理助推公司高质量发展。
中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财务中心党总支书记、副总监成春明:
推行责任价值管理 实现 “两金”深度管控
“两金”管理是一项长期系统工程,装备制造企业技术密集、采购制造周期长、回款结构复杂,须从全业务链一体化的高度,用系统的思维、整体的架构,深度实施责任价值管控。
一是完善内部长效管理基础,持续推进业务流程标准化、管理控制规范化,全面重构制度体系;二是优化责任管理机制,强化组织机构协同;三是以责任价值管理发挥绩效杠杆价值,建立以 “责任价值”为核心的绩效考核指标;四是责任价值信息化,构建由合同管理、应收账款管理、存货资金占用评价组成的信息集成共享平台;五是拓展责任价值管理边界,建立科学、合理、全面的客户信用评价体系。
中国建材集团财务有限公司项目总监徐达飞:
借鉴金融科技创新理念 建设产融服务共享平台
“1+N”产融服务共享平台以集团成员企业经营管理各环节与资金业务的衔接融合为切入点,通过多个产业场景,为集团成员企业提供涵盖资金共享、票据管理及票据池、供应链金融、数据驾驶舱等多种综合智慧产融服务,构建业、财、资、税一体化的共享生态体系。结合 “一企一策”,通过 “1+N”产融服务共享平台更好地将系统先进性与成员单位的个性化产融服务需求相结合,财务公司提出了产融新服务三步走战略,包括 “资金服务共享”“产融服务协同”“数据应用创新”,满足集团成员企业的个性化产融服务需求。同时为集团成员企业提供 “四免一提高”的优质服务:免系统建设费、免升级费、免年运维费、免结算手续费、提高结算资金存款利率,加快集团成员企业数字化转型步伐,助力集团成员企业实现多个产融场景升级。
中国航发南方工业有限公司高级主管罗俊力:
构建良性循环的应收账款压控管理体系
以问题为导向,以应收账款遥压控目标为牵引,运用PDCA管理工具,构建基于PDCA良性循环的应收账款压控管理体系,将应收账款管控分为四个阶段,即Plan(计划)、Do(执行)、Check(检查)和Action(处理),分析现状找出问题、分析原因、找出问题所在、制定措施提出行动计划,实施行动计划、评估结果、标准化和推广、尚未解决的问题转入下一次循环。依据PDCA循环四个基本步骤,可以对应收账款全流程进行综合分析,识别所有流程的风险因素并实施对应的控制措施,进一步提高应收账款过程控制和精细化管理水平,持续推动企业经济运行质量的提升。
广西汽车集团市场经理高岩:
基于区块链的汽车金融创新应用
广西汽车集团在实现财务数字化的基础上,积极搭建 “区块链+汽车数字金融服务平台”,夯实服务基础、再造服务流程、探索服务模式、降低服务成本,促进服务协同,实现供应链金融服务的转型升级、服务效率的提升,满足汽车产业链上下游中小微企业的不同融资需求。面向未来,广西汽车将通过供应链金融服务平台,积极推动工业产业信息共享,帮扶供应链上下游中小微企业享受核心企业优质信用,解决融资难和融资贵问题,携手金融机构,共同构建完善的区块链金融生态体系。
新兴铸管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工作部党团主管、团委副书记张龙华:
以 “五融入五结合”推进党建与经营管理相融互促
新兴铸管股份有限公司 (以下简称新兴铸管)在探索党建与生产经营深度融合的过程中,以 “督导+调研”形式深入基层党组织开展专题检查,厘清企业基层现状及问题。以 “围绕一流党建目标、打造 ‘五型’党委、推进党支部 ‘五化达标’动态管理、用好一套考评办法”的 “1551”高质量党建工作体系,“打造深度融合型党委”实践案例为研究对象,新兴铸管推动 “五融入五结合”。从思想上融入,在学习教育方面找结合点;从组织上融入,在组织建设方面找结合点;从机制上融入,在制度建设方面找结合点;从谋划上融入,在战略规划方面找结合点;从实践上融入,在主题活动方面找结合点等五个方面推进实施,充分体现了以新兴铸管股份有限公司为代表的国有企业发挥基层党组织组织力,推动党建与生产经营融合的创新思路。
中铁十一局集团第四工程有限公司党委组织部副部长唐里:
创建支部品牌 打造拼搏战斗堡垒
中铁十一局集团第四工程有限公司以 “一支部一品牌”创建活动为抓手,以推进基层党支部建设整体升级为目标,通过持续开展一年一个主题的党建主题实践活动,狠抓 “三基建设”,培育支部品牌,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项目生产经营和全面建设。党支部品牌创建按照品牌确立、品牌培育、品牌申报、品牌评审、品牌命名五个步骤进行。定期召开 “一支部一品牌”创建活动推进会。将党支部品牌创建纳入日常管理考核和党建工作责任制考核。每年底召开成果交流会,达到 “培育一个、成熟一个、带动一批”的效果,充分发挥了示范引领作用。
铜陵有色金属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金冠铜业分公司机关第一党支部书记张明:
“一抓五建”强化党建品牌创建
金冠铜业公司党委在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中,把党的领导融入公司治理各环节,凝练出 “传承红色基因·引领绿色冶炼”党建品牌,充分发挥品牌的示范、引导、激励和带动效应,点燃了红色引擎、激发了广大党员的内生动力。在品牌推进实施过程中,创新实施 “一抓五建”工作法,即抓牢传承红色基因这条主线,积极建设 “红色教育、绿色发展、人才成长、党建共建、共同发展”五大平台,切实把党建政治优势转化为公司治理效能,在实践中不断提升品牌创建成果,推动了公司持续保持全国第一大单体矿铜冶炼工厂地位,多项生产技术指标国际领先,核心竞争力不断提升,打造世界铜冶炼样板工厂目标不断取得新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