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经济上市公司前三季度营收增速明显
■ 余 娜 数字经济事关国家发展大局。从2017年到2021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从27万亿增长到了超45万亿,稳居全球第二。华为、中兴通讯、立讯精密等龙头企业在数字经济方面展现出强劲实力,人工智能、量子信息、区块链等前沿领域亦涌现出一大批独角兽企业。 “前三季度,光伏、动力电池、新能源汽车等新兴产业业绩突出,数字经济上市公司营收增速也高于整体水平。”中国上市公司协会学术顾问委员会委员程凤朝表示。 中国科学院院士梅宏则提醒,数字经济发展对政府监管体系以及国际治理体系正带来诸多挑战。现行国际治理体系难以适应数字化发展需求,正带来市场垄断、税收侵蚀等问题。 市场垄断问题凸显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数字技术创新活跃,数据作为关键生产要素的价值日益凸显,深入渗透到经济社会各领域全过程。 在11月18日召开的中国电子云峰会主论坛上,梅宏分析,当前数字治理提上日程,全球治理体系面临深刻重塑。 “数字经济的内涵和外延尚未形成共识,仍然存在一些认识误区,如将数字经济等同于虚拟经济,数字经济理论体系远未形成。”梅宏说。 梅宏坦言,当前数据要素化认识不足,作为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统筹推进。“目前,数据要素化面临诸多挑战,如数据资产地位尚未确立,确权难题尚待破解,隐私保护和安全体系尚不健全,数据要素市场的培育任重而道远。” 在其看来,数字化转型面临观念、制度、管理、技术、人才等方面的全系列挑战。其中,观念上的转变最为核心和关键,面对数字化转型,许多企业都存在 “三不”现象,即不想,鉴于传统观念和路径依赖,对科技发展态势的理解认识不够,甚至对新技术应用持抵触情绪;不敢,即面对转型可能带来的阵痛期和风险,不敢率先探索,期待他人能先吃螃蟹,以降低自身的投入风险;不会,缺少方法、技术和人才,缺少实践验证过的成功经验和路径。 11月16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关于数字经济发展情况的报告 (全文)。报告指出,我国数字经济还存在大而不强、快而不优等问题,关键领域创新能力不足,传统产业数字化发展相对较慢。其中,农业、工业等传统产业数字化还需深化,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相对滞后。 数字经济发展对政府监管体系以及国际治理体系亦带来诸多挑战。“现行国际治理体系难以适应数字化发展需求,数字平台的发展正带来市场垄断、税收侵蚀等问题。”梅宏提醒,“金融科技巨头凭借数据壁垒形成了一家独大或寡头竞争的现象,存在着潜在风险,对金融监管带来了全新的挑战。与此同时,信息技术应用带来的一系列道德伦理和社会问题,也值得关注。” 数字经济平台凭借强大的锁定效应、网络效应、规模效应以及拥有的巨大经济体量、海量数据资源、技术创新优势和雄厚资本优势,构建了自成一体的生态竞争体系,并不断延伸和强化,形成 “赢者通吃、强者愈强”的市场竞争效果。相比传统企业,数字经济平台更容易损害市场公平竞争,成为垄断发生的 “重灾区”。流量和数据的恶意获取、恶意的定价行为、通过强行捆绑销售实现对自我的优待等,均成为数字经济领域不正当竞争行为的具体表现形式。 可喜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正在向社会征求意见。据悉,此次反不正当竞争法修订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完善数字经济领域反不正当竞争的法规体系建设,规范治理新经济、新业态、新模式发展中出现的扰乱竞争秩序的行为。 头部企业七成增收增利 《2022年三季度我国数字经济金融形势分析报告》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国内外形势复杂严峻,数字经济对稳定经济增长起到重要作用。 前三季度,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5%,高于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5.6个百分点;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累计增长8.8%,高于GDP增速5.8个百分点。数字经济生产有力支撑经济恢复,对GDP增速起到重要拉动作用。 从A股上市数字经济企业看,无论是代表硬件制造的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企业,还是代表软件服务的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企业,今年以来均延续良好发展态势,主要表现为 “较高研发投入、较高营收增长、较高市场估值、占比较快提升”等特征。 今年上半年,数字经济核心产业A股上市公司研发强度 (研发支出/营业总收入)为5.9%,比全部A股上市公司高出3.9个百分点,较一季度提高0.8个百分点,提高幅度比全部A股上市公司高出0.4个百分点。 数字经济核心产业企业IPO数量及募资规模快速增长。伴随数字经济蓬勃发展,新企业快速涌现,一些企业快速成长并受到资本市场青睐。前三季度,数字经济核心产业A股新上市公司99家,占全部A股新上市公司数量的近三分之一,通过IPO募集资金2109.5亿元,占全部A股IPO募集资金的43.4%;IPO募集资金数量较去年同期增长97.3%,而同期全部A股IPO募集资金增幅仅为29.6%。 值得一提的是,三季度我国数字经济头部企业股价普遍出现大幅下跌。其中,阿里巴巴(09988.HK)下跌超过30%,腾讯控股 (00700.HK)下跌25.3%,京东 (09618.HK)下跌23.7%,百度 (BIDU.US/9888.HK)下跌22.4%,网易(09999.HK)下跌18.6%,美团 (3690.HK)下跌15.7%。 《2022年三季度我国数字经济金融形势分析报告》认为,中国数字经济企业三季度股价下跌与美国 《外国公司问责法》带来的不确定性有着一定关系。 在数字经济各细分产业,不少上市公司正积极布局。 中兴通讯、吉大通信、中芯国际、深南电路、中国联通、中国移动、太辰光、晶旺电子、特发信息等深耕5G行业;腾讯、阿里巴巴、金山云、神州信息、中科曙光、拓尔思、四方伟业、广联达、美林数据、中通国脉植根大数据;绿盟科技、蓝思科技、盈趣科技、映翰通、瀚川智能、苏美达、永福股份、用友网络、金现代、世纪鼎利、宜通世纪则加码工业互联网。 中国工业报梳理统计,以2022年前三季度营收排序,中国数字经济公司营收排行榜前十名企业依次是中国平安 (601318.SH)、中国移动(600941.SH)、中国电信 (601728.SH)、美的集团(000333.SZ)、中国联通 (600050.SH)、立讯精密(002475.SZ)、苏美达 (600710.SH)、长城汽车(02333.HK)、中兴通讯 (000063.SZ)、徐工机械(000425.SZ)。 这十家头部企业中,中国移动、中国电信、美的集团、中国联通、立讯精密、长城汽车、中兴通讯7家企业前三季度实现 “增收增利”。其中,立讯精密前三季度实现营收1452.52亿元,同比增长79.30%,营收增幅最大;长城汽车前三季度实现归母净利润81.60亿元,同比增长65.03%,利润增幅最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