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 持续挑战“卡脖子”难题
■ 章利军 李忠好 江 霞 两年以前,我国重型H型钢市场一直被世界四个发达国家瓜分。2022年,长期被国外垄断的格局被有效打破。马钢建成的国内首条自主创新的重型H钢生产线,一举抢占菲律宾、越南、新加坡、巴拿马、日本、加拿大、秘鲁、南非、墨西哥、巴西、哥伦比亚和中国香港、内地的高层建筑、大型桥梁、场馆市场。短短两年的时间,马钢是怎样攻破 “卡脖子”难题的?1月16日一大早,笔者走访了马钢国内首条重型H型钢生产线。 走进马钢长材事业部重型H型钢生产线,经过分厂副厂长谢石峰、胡德钟的热情介绍,参观了马钢这条于2020年4月28日建成投产、世界第五、中国第一的的生产线。它的设计年产能80万吨,产品高度、宽度、翼缘厚度分别可达1138mm、476mm和115mm。采用当今世界先进的近终形异形坯连铸、全保护浇筑、液压AGC、动态轴调整DAA、小张力控制、轧后超冷却等工艺技术,可有效提高钢水洁净度、产品外观尺寸控制精度和产品平整度。 “尽管我们的工艺装备是一流的,但缺少自主研发的技术,受到国外发达国家的技术封锁和挤压。”胡德钟说,投产一个月只有1500吨的小批量订单,与装备生产能力十分不匹配。 “国外一家生产厂家于2021年初把一种极限规格的高度1109mm、宽度461mm、腹板厚21mm、翼缘厚40.5mm重型H型钢交给马钢生产。”谢石峰说,按照外发合同要求,在马钢重型H型钢设备调试和所有考核品种试生产之际,外发需派专家参与指导。可能是由于疫情影响,也可能不知道什么原因,外方专家迟迟没有到来。 为了不影响生产进度,为了攻破 “卡脖子”难题,马钢决定自主攻关。2021年2月9日,长材事业部下达了第一次攻关指令。 “由于没有任何借鉴模式,只好先按照外方考核品种去采用孔型设计,结果尺寸超差,表面存在折叠等质量缺陷。针对这种现状,我们立即进行工艺优化、重新修改参数。”分厂轧钢工程师王李生说。2021年3月6日,开始了第二次技术攻关。3月23日,通过工艺进一步优化后,再次发起冲锋。 “攻关不畏难,创新无止境。”谢石峰说,“在事业部领导的支持下,在技术中心、制造部协同配合下,于2021年4月3日、4日,连续两天进行工艺再优化、再变革、再调整。2021年4月6日进行最后一次攻关,结果大功告成。” 谢石峰说: “六次攻关,大国重器在我们手中诞生,攻破了 ‘卡脖子’的难题。” 2021年12月1日19时45分,在央视2套播出的中宣部建党百年六集工业纪录片 《钢铁脊梁》第三集,讲述了颇具感染力的马钢故事、中国钢铁故事。 “以此为新的起点,以此为新的动力,我们继续向攻破 ‘卡脖子’难题发起挑战和冲锋。”胡德钟说,“2022年,我们自主研发23系列、81个规格重型H型钢新产品,彰显了宝武马钢追求高科技、攻坚高效率、谋求高市场占有率能力。” “新年刚起步,我们又研发了两个重型H型钢新品种。今天上午9时50分将现场试制供给香港市场的UB914x419x21.4x36.6重型H型钢。”胡德钟说。 沿着现场绿色通道,白班作业长李军带着笔者走进重型H型钢生产线,攀上仰角45度27级台阶、垂直高度6米高的主控室。室内两名操作工端坐在6台监控视频前,正静静等待加热炉内即将 “游”来的红送重型H型钢坯料。 “快看前方,它来了。”技术中心型钢组主任工程师邢军有些激动。笔者看了一眼手表,果然,9时50分,火红的重型H型钢坯料顺着轧机辊道定点而来。通过BD轧机几次反复轧制,再经过万能轧机机组多次轧制,符合英标尺寸的重型H型钢就定型了,整个过程7分钟左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