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时评 筑牢大国制造根基
■ 张全林 制造业是立国之基,是经济命脉所系。没有强大的制造业,就没有国家和民族的强盛。日前,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全国两会江苏代表团审议时指出,任何时候中国都不能缺少制造业。 没有完善的制造业体系,就没有国家的安全。新中国成立之初,尤其机械,只能修修补补,产品基本依赖进口。1952年我国工业增加值只有120亿元,1978年达到1621亿元,到了2020年达到31.3万亿元。近五年,高技术制造业、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年均分别增长10.6%、7.9%,高铁、核电、4G/5G等产品或技术走出国门,“中国制造”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中举足轻重。 锻造兴国之器,筑牢强国之基。我国制造业是世界上工业体系最健全的国家,在500种主要工业品中,超过四成产品的产量位居世界第一。光伏、新能源汽车、家电、智能手机等重点产业跻身世界前列,通信设备、高铁等一批高端品牌走向全球。我国建设制造强国取得的新成就,极大增强了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 推动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迈进,而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制造业发展壮大的密码,高质量发展是制造业强起来的必取路径。我国制造业正处在结构调整、提质增效的关键时期,面临由大变强、爬坡过坎的艰巨任务,机遇与挑战并存。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与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阶段形成历史性交汇,这是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有利条件。 让国家真正强大起来,就必须打牢大国制造的坚实基础、激发科技创新的强劲动力,走好“质量兴造”之路。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要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从根本上说,还是要依靠科技创新,制造业打前锋。因此,要围绕制造业重点产业链,集中优质资源合力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统筹推进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制造业创新驱动发展的后劲就会越来越足。 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是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发展,是创新成为第一动力、协调成为内生特点、绿色成为普遍形态、开放成为必由之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同时,建立政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质量创新体系,集中实施产业链供应链质量攻关,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铺平创新成果转化道路。 一个国家的制造业强不强,不是光看会造什么,重要的是要看怎样去造,用什么样的工具和材料去生产。对于制造业企业来说,如何推进智能化升级改造、如何推动制造业数字化模式创新、如何通过自主创新实现关键核心技术国产化、如何推动我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等,才是重要使命。只有不断深化改革才能解决制约发展的瓶颈,只有深入转变发展方式才能不断增强制造业的核心竞争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