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业景气回升 中国经济内生动能逐步增强
■ 中国工业报记者 曹雅丽 日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发布了亚洲及太平洋地区经济展望报告,预计2023年亚太地区经济增速为4.6%,高于2022年3.8%的增幅。其中,中国经济有望增长5.2%,将为亚洲的经济活力提供主要动力。此前,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23年一季度国民经济运行情况显示,一季度我国GDP同比增长4.5%,比上年四季度环比增长2.2%。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1575亿元,同比增长3.7%;第二产业增加值107947亿元,增长3.3%;第三产业增加值165475亿元,增长5.4%。在中新社近日举办的 “国是论坛:2023年一季度经济形势分析会”上,多位专家对经济形势进行了解读。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付凌晖表示,随着疫情防控较快平稳转段,各项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政策举措靠前发力,积极因素累积增多,国民经济企稳回升。考虑到去年二季度受疫情影响基数较低,今年二季度经济增速可能比一季度明显加快。随着基数升高,三、四季度增速会有所回落,但总体上我国经济增长内生动力逐步增强,宏观政策显效发力,经济运行有望整体好转。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原副院长白景明表示,一季度,我国GDP同比增长4.5%,增长势态较强、经济潜能大、韧性强。白景明说:“中国经济增长韧性强,从数据可以看出,这些年我国一直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现在改革到了收获期。发展实体经济,使我们应对疫情的时候很从容,我们的供应链、产业链不断,虽然有弱的方面需要补,但是总体是好的。一季度制造业增长还是相当不错的,特别是制造业结构调整显现出来了,装备制造业增长相当不错,绿色制造、绿色产业、太阳能电池、新能源汽车增长都很亮眼,反映了中国经济的韧性。” 中金研究院董事、总经理赵扬认为,2023年中国经济会呈现出复苏态势,而复苏在于三个方面:首先是经济内生增长动能。经济环境优化后,从供给到需求,中国经济内生增长改善。随着疫情防控调整优化,可看到包括产业链供应链的供给会有较快恢复,需求方面可能会稍慢一些,但也会是非常显著的复苏,特别是在服务业。 其次是前期的宏观政策起到良好效果。赵扬称,2022年中国财政政策较为积极有力,尤其值得关注的是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之间的配合,协同作用加强,现在货币供给当中有相当一部分来自财政贡献。 第三则来自于政策面执行,尤其是地方经济。赵扬说:“我们看到基建投资保持了较快增速,地方政府的举动保证了很多经济政策落地,也使当前经济增长动能有了较大的恢复。” “一季度中国经济增速为4.5%,这是一个超出预期的数字。”中国银行首席研究员宗良表示,中国经济发展势头不断向好。 宗良表示,首先,从发展势头上看,从去年底开始中国经济数据慢慢走高,在这种背景下不确定性也开始减少,呈现出数据不断向好的新态势。第二个方面,中国经济发展呈现出消费回暖、出口增长超预期。 第三个方面,明天要更好。“第一季度确实不错,二季度根据相关预期,再加上去年二季度基数比较低,今年二季度中国经济增速至少7%以上,全年实现中国经济同比增长5%左右的目标应该没问题。”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原院长、中国世界贸易组织研究会副会长霍建国表示,透过3月的外贸数据,可以看到一些积极信号。例如,新兴经济体支撑外贸增长,将对 “稳外贸”发挥积极作用。新能源汽车、光伏、锂电池等新产品,对外贸出口的增长拉动作用显现。”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综合形势研究室主任郭丽岩表示,今年以来,接触式服务业和聚集型消费场景加快恢复,住宿、餐饮、旅游、文化等流动型消费行业快速回暖。 郭丽岩说:“当前各地因类施策,采取大量组合拳式促消费的政策,效果明显。而接触式、流动型、聚集型服务业和消费同步恢复,带动了就业和收入稳步回升。” 郭丽岩强调,在市场发力的同时,政府还要做好更多保障工作,比如加大助企纾困政策力度,紧扣消费者急难愁盼问题优化消费环境,加快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等。“展望全年,消费能够成经济增长的主拉动力,而居民消费物价仍稳定在合理区间,呈现小幅温和波动走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