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电项目审批加速 一季度核准装机超去年总装机量
■ 中国工业报记者 余 娜 2023年一季度,煤电核准 “热潮”仍在持续。 国际环保组织绿色和平近日发布的简报《中国电力部门低碳转型2022年进展分析》(以下简称 《简报》)显示,2022年中国新增核准煤电项目82个,总核准装机达9071.6万千瓦,是2021年获批总量的近5倍。地方政府对煤电的核准热情已延续到2023年,今年一季度新核准煤电项目装机达2045万千瓦,超过2021年获批煤电的总装机量。 北大能源研究院近期发布的 《中国典型五省煤电发展现状与转型优化潜力研究》统计,2022年1月至11月,国内新核准煤电项目装机总量已达6524万千瓦,超过2021年核准总量的3倍。数据对比下,尽管已核准的装机到投产尚需时日,但煤电装机回暖态势已明。 “我们观察到,在面对能源安全、社会经济发展、‘双碳’等多重目标时,中国电力系统出现了可再生能源大幅增长和煤电装机审批加速并行的情况。”绿色和平气候与能源资深项目主任谢雯雯分析。 推动煤电产能升级66万千瓦以上项目占比七成 2022年,可再生能源持续高速发展,全国可再生能源装机突破12亿千瓦,首次超过煤电装机。与此同时,电力供需紧张持续,四川、重庆、云南等地出现阶段性 “有序用电”。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 (以下简称中电联)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底,中国煤电装机容量约11.2亿千瓦。煤电占全口径发电装机的比例从2012年的66.2%下降至2022年的43.8%。并网风电和太阳能的装机占比从2012年的5.6%增长至29.5%。煤电发电量占总发电量的比重从2012年的73.9%降低至2022年的58.4%。 根据各省在政府部门的官方网站和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公布等官方渠道公开的数据,《简报》统计发现,2022年共有18个省份新核准通过了9071.6万千瓦的煤电项目,其中广东 (1818万千瓦)、江苏 (1212万千瓦)、安徽 (828万千瓦)、江西 (802万千瓦)、河南 (735万千瓦)、河北 (606万千瓦)、浙江 (532万千瓦)和广西 (532万千瓦)八省新核准煤电装机总量超过500万千瓦,八省审批煤电装机占全部新审批装机的77.88%。 2022年新核准煤电项目以百万千瓦大机组为主,其中66万千瓦以上的燃煤发电项目占总核准项目数量的70.73%,而2021年新增核准煤电项目则以满足供热需求的热电联产项目为主,66万千瓦以上的项目仅占到总项目的16.67%。 虽然煤电装机核准数量不断增加,但装机质量也在大幅提升,并非如同过去粗放式“大上煤电”。在新核准的煤电项目中,大多数是100万千瓦级别的大型先进燃煤发电机组,这些高效率的机组不仅煤耗更低,还可实现超低排放,早已不是从前的 “污染大户”。新建煤电机组的同时,我国也在关停落后的小煤电机组,这些机组普遍存在煤耗高、设备老旧、可靠性差等问题,许多省份都在“十三五”期间出台了关于淘汰关停30万千瓦以下燃煤机组的通知,并且给出了明确的量化目标。因此,“一增一减”成为推动煤电产能更新升级的重要一环。 自国家能源局明确提出未来煤电角色将逐步向支撑性和调节性电源转变,电力保供和新能源调峰成为煤电项目上马背后的主要原因。另据 《简报》显示,拉动经济增长也是去年煤电项目核准的重要原因之一。据统计,在2022年新增核准的82个煤电项目中,共有57个项目在官方文件中公开了建设原因,出现频次最多的新建煤电目依次为:“保障电力安全供应”(28次),“满足供热需求”(21次),“满足电力增长需求”(21次),“促进地区/区域经济发展”(16次)等。 挤占其他电源空间?大型煤电机组经济性受质疑 今年一季度,地方政府持续推进煤电项目核准工作,新审批通过的煤电项目仍以大型机组为主。 《简报》统计,2023年第一季度新核准煤电项目装机达2045万千瓦,超过2021年获批煤电的总装机量。其中,单个项目装机量超过66万千瓦的项目占总获批项目数量的66.67%。2023年第一季度审批通过煤电项目装机最多的三个省份为河北 (639万千瓦)、湖北 (532万千瓦)和安徽 (264万千瓦)。 由绿色和平编制的 《中国电力供应安全的经济分析和保障路径研究》报告认为,新建大型煤电机组来满足尖峰负荷供应极其不经济。电力供应安全是电力工业发展的首要命题。用最为经济可靠的方式满足用电负荷需求、保障电力供应安全是电力规划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电力是特殊的商品,需要大量电力资源保障系统实时平衡,但并不意味着在出现电力缺口时一定要新建电源机组来满足。在保障电力供应安全的前提下,可利用电力资源充裕度技术经济比较的方法,从规划层面优化电力供应结构、设计尖峰负荷资源保障体系。在满足未来经济发展对电力需求的前提下,以更为经济的方式满足同样的电力服务,能够让整个规划的社会总投入最小,避免电力系统整体效益进一步下滑。 煤电项目的集中上马,或将挤占电力系统中其他灵活性解决方案的发展空间。伴随间歇性可再生能源发电渗透率的不断提升,多种类型的发电侧灵活资源有待挖掘和配置。例如,采用电网互联、扩大平衡区域范围的方式可以实现空间的扩展和互补;用户侧的负荷控制手段、管理平台的建设;储能系统的发展等。而部分省份大规模新建煤电将挤占电力系统中其它灵活性解决方案在未来的发展空间,从长期来看,不利于充分挖掘“源-网-荷-储”灵活性潜力,从而支撑未来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的发展。 自2021年秋季以来,全国多地区多次出现供电紧张问题,而严控煤电项目的政策导向,也正悄然变奏。尽管2022年核准体量超过500万千瓦省份除江西外均提出过 “严控新增煤电项目”“禁止新建燃煤自备电厂”“严格落实国家煤电产能控制政策”等要求,但在执行层面上却为新项目上马留了口子。 对此,谢雯雯表示:“地方新建煤电以期解决保供问题,如此大体量的煤电若全部投运,不仅有可能深化电力系统结构性矛盾,从长远来看也不利于新型电力系统的构建和长期有效保供。在能源安全重压之下,各省政策制定者更应该保持战略定力,严格审查、审慎评估已经审核煤电项目上马的必要性和经济性。” 中电联2023年供需形式预测显示,2023年全国电力供需总体紧平衡,部分区域用电高峰时段电力供需偏紧。今年2月下旬云南再遭遇限产限电的问题,安全保供依旧是2023年电力系统的重中之重。 “保供不应与新建煤电划等号,特别是应对近两三年的尖峰供电紧张,除电源侧的规划外,中央和各省应加紧从系统性解决方案入手,加速对于地区间互济机制的探索和试点、加速省间和省内电力市场的建设和发展,大力发展需求侧响应,着力解决新能源大规模并网消纳与现有系统灵活性不足之间的矛盾。”谢雯雯建议。 另有不少专家认为,近期煤电项目审批加速的核心原因是保障能源安全。一方面,我国经济社会还在快速发展,用电量还有很大增长空间。另一方面,煤电可有效缓解高峰时段和极端天气下的电力保供压力,也可为大规模可再生能源并网提供支撑。无论是为电力供应兜底,还是支撑新能源增量发展,短期都离不开煤电。因此,加大核准力度的同时,对于新增煤电项目并不是 “一放了之”,各地应从长远谋划,对于新上项目科学论证、严格把关,平衡好煤电转型优化与托底保供之间的关系;同时新增煤电项目要做到 “精准滴灌”,投放到需求最迫切的地方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