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 聚焦 未来产业2022:未来到底来没来?
■ 裴金钢 基因工程、核聚变、量子科学、人工智能和石墨烯,被称为 “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核心技术”。2022年,A股上市企业在这五大领域的价值创造成绩如何,未来到底来没来? 基因工程:主业盈利两极分化 基因工程涉及食品、生物、环保、医疗等众多前沿领域。目前,全世界能在该领域形成全产业链竞争优势的国家只有美国和中国。 截至2023年4月底,在A股上市企业中,基因概念板块共有88家上市公司。这88家企业平均营收近12.36亿元,净利润平均1.36亿元,扣非净利润平均1.21亿元,88家企业扣非净利润与营业收入的比值为9.83%。 数据显示,在上述88家上市企业中,营业收入居于前10名的企业分别是重药控股 (196.2亿元)、复星医药 (108.71亿元)、药明康德 (89.64亿元)、以岭药业 (39.35亿元)、哈药股份(39.32亿元)、丽珠集团 (34.13亿元)、迪安诊断(32.32亿元)、汤臣倍健 (31.08亿元)、长春高新(27.78亿元)、华北制药 (26.6亿元)。 营业收入不足1亿元的企业有安必平 (0.91亿元)、广生堂 (0.88亿元)、南模生物 (0.87亿元)、远方信息 (0.84亿元)、未名医药 (0.76亿元)、海利生物 (0.71亿元)、成都先导 (0.7亿元)、四环生物 (0.57亿元)、三元基因 (0.34亿元)、朗源股份 (0.34亿元)、*ST紫鑫 (0.13亿元)、诺思兰德 (0.12亿元)。 扣非净利润规模排名前10的企业有药明康德(18.69亿元)、以岭药业 (11.78亿元)、汤臣倍健(9.95亿元)、复星医药 (9.19亿元)、长春高新(8.54亿元)、丽珠集团 (5.7亿元)、乐普医疗(5.62亿元)、达仁堂 (3.95亿元)、华兰生物(2.76亿元)、天坛生物 (2.53亿元)。 从主营业务净利润率角度分析,有1家企业扣非净利润与主营业务收入的比值超过119%,有7家企业的上述比值在30%至38%间,有7家企业在20%至30%间,有19家企业在10%至20%间。 总体来看,我国基因产业内有近4成上市企业主业净利润在10%以上,同时板块内还有近23%的企业主业净利润亏损。这证明,我国基因产业利润已初步具备市场内生机制且相关概念企业主业盈利两极化现象比较突出。 核聚变:净利润率差强人意 可控核聚变不需要铀矿,而是从海水中提取燃料,一直被认为是人类文明的终极能源。我国核聚变技术水平位居世界前列,但离大规模商用还有较远距离。 在A股市场,主业从事可控核聚变技术研发生产的企业有23家。截至2023年4月底,汇总上述23家上市公司发布的最新财报数据分析,其平均营收约48.37亿元,净利润平均约0.48亿元,扣非净利润平均约0.36亿元,扣非净利润与营业收入的比值约0.75%。 在上述23家企业中,营业收入规模超过10亿元的企业有中国核建 (289.29亿元)、太钢不锈(259.06亿元)、白银有色 (210.07亿元)、宝胜股份 (104亿元)、厦门钨业 (85.62亿元)、天沃科技 (28.57亿元)、国机重装 (25.73亿元)、安泰科技 (21.08亿元)、久立特材 (16.79亿元)、沃尔核材 (11.42亿元)、纽威股份 (10.92亿元)。 在上述23家企业中,营业收入不足2亿元的企业有国光电气 (1.66亿元)、弘讯科技 (1.6亿元)、高澜股份 (1.51亿元)、炬光科技 (1.17亿元)。 从主营业务净利润率角度分析,有4家企业扣非净利润与主营业务收入之比超过10%,有5家企业主业净利润率为负数。也就是说,板块内有较高主业盈利能力的企业不足两成,但主业亏损的企业却超过两成。 除此之外,板块内还有数量占比超过26%的企业,其主业净利润率在5%至10%间;有数量占比将近22%的企业,其主业净利润率在1%至5%间;有数量占比超过13%的企业,其主业净利润率在0至1%间。很显然,可控核聚变产业内的主业净利润率确实差强人意。 (下转7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