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实“制造强市”战略 产业链对接促济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5月25日,在2023年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经验交流会期间,济宁市分别在济宁高新区、曲阜市、邹城市、金乡县举办了高端装备产业、高端化工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新材料产业4场产业对接会,旨在为产业界搭建深入交流、促进合作的平台,这也是济宁落实 “制造强市”促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一项举措。济宁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林红玉表示, “近年来我们把 ‘制造强市’作为发展的首要战略,大抓先进制造业,大抓招商引资,助推 ‘231’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加速成长,助力济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制造强市”是头等大事 济宁工业门类齐全,产业基础较好,涵盖国民经济工业大类41个行业中的38个。济宁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制造业发展,将“制造强市”列为九大发展战略之首。 2021年8月起,济宁市实施 “制造强市”战略,成立由市委书记、市长任总指挥的制造强市建设指挥部,把大抓产业、大抓制造业作为头等大事、主攻方向,以 “231”先进制造业集群为抓手,统筹推进制造强市建设,实现力量向制造业集中、政策向制造业集聚、要素向制造业集合。通过深化开展“干部助企攀登”活动,选派1629名干部,深入892家高成长性企业开展 “助企攀登”活动,形成全社会聚力联动 “大抓产业、大抓制造业”的良好氛围,推动制造业 “链条式培育、集群化壮大、方阵型崛起”。 聚力打造 “231”产业集群 “231”先进制造业集群,是济宁市建设制造强市的重要抓手。 “231”先进制造业集群,即高端装备、高端化工 “两高”优势产业集群,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新能源 “三新”新兴产业集群,以及医药产业集群。 近年来,济宁市积极打造 “231”先进制造业集群,推进制造强市建设,并取得积极成效。以其中规模最大的产业高端装备产业为例,2022年提交了优质成绩单。数据显示,2022年,济宁市高端装备产业集群规上企业达到650家,实现营收1061亿元。济宁在高端装备领域,构建了企业集聚、链条延伸、产业发展的良好格局。 在高端化工产业方面,截至2022年底,济宁现有规模以上化工企业 (含橡胶)200家,全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905.98亿元、利润51.53亿元。济宁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迅速,2022年完成营业收入596亿元,同比增长61%。而济宁新材料产业园已连续9年跻身中国化工园区20强。 从济宁市医药产业集群发展专班获悉,济宁以打造国内一流的医药产业高地为目标,把助企攀登作为促进医药产业快速发展和高速成长的关键抓手。目前,医药产业已经呈现出龙头企业支撑渐强的产业特点和优势。据悉,2022年,以化学制药、生物制药为主导产品的鲁抗医药主营业务收入达到55.78亿元,同比增长14.06%,迈入领军型企业方阵;以化学药品为主的辰欣药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45.62亿元,同比增长5.3%。 提速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济宁举办的四场对接会,是济宁促进项目落地,助力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的具体实践。 济宁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济宁市制造强市指挥部高端装备产业发展专班主任张睿说,高端装备产业集群作为济宁市重点培育的千亿级产业之一,已集聚形成了工程机械、汽车及零部件、应急装备、矿用装备、农机装备、高档数控机床及成套装备六大优势细分产业链条和山推股份、中国重汽商用车等知名企业。 在对接会现场了解到,济宁高端化工产业目前已形成以煤化工为特色,盐化工、生物化工等融合发展的多元化工产业体系。济宁市正在锚定千亿级高端化工产业集群发展目标,着力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和特色优势的高端绿色化工产业集群。 济宁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张茂瑞介绍,近年来,济宁市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持续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实现了高端起步、跨越发展。未来济宁市将以集成电路、机器人、智能终端、北斗导航等产业链为重点,着力推动产业链集群式发展,不断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 济宁把新材料产业摆在突出位置,在新材料产业发展迅速的济宁金乡县,高标准规划打造济宁新材料产业园,已培育形成化工新材料、生物新材料、煤基新材料、高端精细化学品四大产业集群,落地集聚凯赛、键邦、亿盛等一大批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 在产业对接会现场,天津友发钢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广东芬尼克兹节能设备有限公司、广州市白云化工实业有限公司、青岛科海生物有限公司、陕西烽火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海南金盘科技智能股份有限公司、北京眼神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市豪鹏科技有限公司、大连百傲化学股份有限公司等来自全国各地的高端装备、高端化工、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等领域的企业进行了分享和交流,探讨促进合作。 聚力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聚焦新模式,济宁围绕 “制造强市”战略,正在从集群、产业链、企业、项目四个维度,加力提速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为制造强国建设贡献济宁力量。 (王棕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