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内需稳外贸提信心 中国经济正向“质升量增”迈进
■ 中国工业报记者 曹雅丽 7月17日,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初步核算,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593034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5.5%,比一季度加快1.0个百分点。当天,中新社举行 “国是论坛:2023年中经济形势分析会”,与会专家表示,上半年5.5%的经济增速较符合预期,与中国经济当前的增长势头较为吻合。内需是稳定下半年经济增长的重要方面,全年经济增速有望完成年初制定的5%左右的预期目标。 经济增速符合预期 中国社会经济系统分析研究会副理事长张建平认为,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正处在一个中高速的经济增长轨道上,5%以上的经济增长目标还是符合经济发展趋势和发展规律。 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表示,今年实现5%左右的经济增速目标概率较大。明明指出,当前经济呈现两大特点:一是服务业与工业出现反向。二是有效需求不足,目前工业企业部门库存较高。从6月PMI数据来看,尽管整体指数环比回升,但生产指数强于订单指数。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副主任王远鸿认为,今年上半年中国经济增速在波动中恢复,主要指标不仅同比增长,还实现环比增长。例如6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4%,环比增长0.68%。 “下半年如果能把经济增速稳定在5%左右的水平,就实现了经济增长 ‘前低、中高、后稳’的态势,全年经济增速有望达到5%以上,可以实现经济质量和数量增长都相对较高的 ‘质升量增’的较好结果。”王远鸿指出。 合力扩内需提信心 “消费恢复在上半年的经济数据中总体保持稳定态势,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显著增强,为经济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提供有力支撑。”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对外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王蕴表示。 “今年中国经济增长最重要的贡献来源是内需,即最终消费支出和投资的拉动作用。”张建平认为,当前中国居民消费中,商品消费规模占比较高,服务消费的潜力还有增长空间。当前,国内的旅游、休闲度假、医疗、大健康、养老、教育培训、文化各方面需求都在迅速迸发,这些将会成为中国稳增长稳就业非常重要的领域。 “在当前的经济形势下,市场的信心和预期尤为关键和重要,所以需要有一系列的政策支持能够让消费者有信心去消费。”张建平举例,节能家电、新能源汽车大宗耐用消费品增长的潜力、消费需求很大,但是需要实打实政策配套支持,让民营企业家更加有信心,更加愿意去进行投资和融资。张建平表示。 推动贸易投资多元化分散化 “上半年,由于欧美市场需求明显收缩,中国外贸下行压力加大。不过,以人民币计算,上半年货物进出口总额为201016亿元,仍实现同比2.1%的增长,其中出口增长3.7%。”张建平指出,这得益于政策合力、系统性政策 “组合拳”的支持,也有重点外贸省份和企业主动抓订单,利用 《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拓展 “一带一路”市场产生的作用。 “当前中国外贸综合比较优势明显,具有一定的产业规模效应、集聚效应。同时,中国组织全球供应链和价值链的效率,在全球也有明显的比较优势,将为中国稳外贸工作增添更多信心。”张建平说。 “尽管外部环境给我们带来了不利的挑战,但还是要坚定推动高水平开放,推进贸易投资的便利化,以更加积极的态度参与到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重塑过程中,塑造中国新的国际竞争优势。”中银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管涛表示,最终要依托国内大市场的优势,把稳定出口与扩大进口相结合、“引进来”和 “走出去”相结合,塑造中国参与全球国际分工的新优势。 基建和制造业投资将持续增长 中国银行首席研究员宗良认为,下半年整个经济发展仍然有三大动力值得关注: 第一个是服务业供需两端较快复苏,成为支撑经济恢复的主要动力。“从今年5月份消费整个数据来看,服务业的强劲复苏成为上半年支撑经济恢复的主要动力,服务业占我国整个GDP达到60%左右,这样的状况还是非常值得期待的。”宗良说。 第二个是基建+制造业的投资继续在稳增长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宗良表示,基建1-6月增长达到7.2%,制造业6%,整个固定资产投资是3.8%。此外,财政支出也发挥着作用,产业的新动能驱动制造业投资增长,高技术投资、装备制造业这一块也是大幅提升。 第三是出口持续承压下结构不断优化,展现出较强的韧性。“1-6月,出口降幅低于全球其他经济体,也有一些领域比如多双边区域合作出口仍然有一定的支撑。尤其1-6月对新加坡、俄罗斯、南非的出口增速还是比较快的,还有值得关注的是新能源产业链相关产品的出口表现比较亮眼,拉动了出口增长。”宗良表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