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装备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出炉
■ 中国工业报记者 郭 宇 9月4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了 《电力装备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 (2023-2024年)》。 《方案》明确,发挥电力装备行业带动作用,同时考虑目标可实现性,通过实施一系列工作举措,稳定电力装备行业增长,力争2023-2024年电力装备行业主营业务收入年均增速达9%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速9%左右。 行业稳增长具备有利条件 工信部在解读该 《方案》时表示,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和能源安全已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电力装备作为支撑能源转型和保障能源安全的重要物质和技术基础,行业稳增长面临多方面有利条件。 从供给侧来看,电力装备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不断加快。从需求侧来看,国内装备需求旺盛,国际市场不断开拓,电力装备行业稳增长形势良好。 但是,稳定电力装备行业增长也存在一定问题,从短期看,一是电力装备行业经济运行受交货周期影响,年度内营收增速存在波动。二是受国际政治、经济等大环境不稳定影响,国际市场存在不确定性。三是部分领域产能过剩,导致行业存在低价竞争,不利于行业健康稳定发展。 从长期看,存在部分电力装备关键零部件仍依赖进口;装备供给质量有待进一步提升;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创新,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有待加强等问题。 多层面举措引领企业发展 在强化重大工程引领方面,《通知》指出,依托国家风电、光伏、水电、核电等能源领域重大工程建设,鼓励建设运营单位加大对攻关突破电力装备的采购力度。引导装备制造企业提高供给质量,保障好大型风电光伏基地项目、核电项目、风光一体化示范基地等一批国家重大工程项目建设。 《通知》提出,加快装备推广应用,强化政策引导,组织实施能源领域首台 (套)评价和评定政策,引导地方政策支持方向和社会资源流向。聚焦行业急需,继续支持在电力装备领域建设首台 (套)重大技术装备应用验证平台,推动资源开放共享,有效搭建电力装备研制与产业化间桥梁。加快产业化应用,尽快优化完善首台 (套)重大技术装备保险补偿政策,提高政策支持精准性,聚焦电力装备等重点领域,重点支持攻关突破的创新产品加快推广。 《通知》强调,要继续开拓国际市场,推动电力装备 “走出去”,着力打造标杆项目,形成海外工程品牌。深化国际交流合作,加强技术标准、检验检测、认证等方面的国际互认,强化与国际组织的交流和经验分享。 在提升产业链竞争力方面,《通知》指出,推动电力装备锻长板、补短板,利用相关机制推动核电装备关键零部件攻关,统筹推进特高压换流变压器有载分接开关等项目研发。推动电力装备智能化升级,加快与新一代信息技术融合,推动 “5G+工业互联网”典型场景在电力装备领域应用。同时,实施 “一链一策一批”中小微企业融资促进行动,加快培育专精特新 “小巨人”企业、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和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推动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 为推动相关措施落地见效,《通知》要求,加强部门协同,形成政策合力。强化财税金融支持,推动制造业企业所得税抵扣,研发费用加计扣除,节能节水、资源综合利用等税收优惠政策落实。发挥国家产融合作平台作用,加强相关企业数据对接共享,挖掘数据增信价值,引导金融机构为电力装备提供精准有效支持。 电力装备市场需求持续增加 从上半年电力装备发展数据看来,市场需求持续增加。据国家能源局数据,今年前7月,全国新增发电装机容量超1.7亿千瓦,比上年同期多投产了8773万千瓦。其中,风电新增装机2631万千瓦,同比增76.2%;太阳能发电新增装机9716万千瓦,同比增157.5%。 1-7月,全国主要发电企业电源工程完成投资4013亿元,同比增长54.4%;电网工程完成投资2473亿元,同比增长10.4%。 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二司一级巡视员袁鑫涛在工业和信息化部近日举行工业稳增长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表示,电力装备行业经济平稳运行具备坚实基础。 他表示,电力装备行业作为工业经济主导性和基础性行业之一,今年开局良好,保持较快增长,对稳定工业经济发展起到较大支撑作用。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和能源安全已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电力装备作为支撑能源转型和保障能源安全的重要物质和技术基础,行业稳增长面临有利条件。 一方面我国践行碳达峰、碳中和战略,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将给电力装备行业发展带来强劲动能。2023年预计新增风电、光伏装机1.6亿千瓦,同比增长超33%;新开工建设一批水电、特高压输变电工程,国内电力装备需求旺盛。 另一方面我国电力装备技术水平日益提升,国际竞争力持续增强,国际市场不断开拓。2022年,相关企业与哈萨克斯坦、老挝、印尼等 “一带一路”国家签订了一批风电、光伏、水电项目,随着项目进入建设期,将带动一批电力装备走出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