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 关注 济南市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成绩显著
近年来,济南市推动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算网一体化协同创新发展,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成绩显著。 “2022年,济南市数字经济核心产业收入达到5853亿元,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比达到17.63%(高于全省10.03个百分点),全市数字经济规模占GDP比重达到47%,发展水平跻身全国城市排名第6位。”近日,在济南市政府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济南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党组成员、总经济师王冲青岛透露了以上一组数字。 济南在全国率先提出打造数字先锋城市,深入实施工业强市发展战略和数字经济引领战略,率先发布 《济南市 “十四五”加快数字化高质量发展规划》《济南市数字经济建设方案》,并印发实施软件、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元宇宙等一系列专项政策举措。 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 聚焦数字产业化,济南加力提升数字经济核心产业竞争力。围绕重点细分产业链群,着力做好建链强链补链延链工作,持续提升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发展能级。一是擦亮软件名城金字招牌。实施软件名城提档升级新一轮三年行动计划。2022年,软件产业规模达到4382亿元,居全省首位、全国前列,今年将突破5000亿元新台阶。二是筑牢先进计算产业优势。以部省市共建 “中国算谷”重大产业生态项目为依托,聚焦整机制造的关键环节,加大双招双引力度,加速完善服务器制造配套体系,浪潮服务器市场占有率蝉联中国市场第一,AI服务器市场占有率全球第一。三是加力工业互联网和人工智能赋智增效。深化国家工业互联网示范区和国家人工智能先导区、人工智能试验区 “三区”同建,深入开展 “工赋泉城”和 “AI泉城”赋能行动,工业互联网平台加速扩规提质,人工智能计算中心投入运营,人工智能岛加快建设,入选中国AI创新之城20强,人工智能发展潜力跻身全国前三。四是塑优集成电路产业链群。制定出台促进集成电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行动方案和专项政策,推动天岳碳化硅、比亚迪半导体、岱微电子等重点企业、重点项目快速发展。 聚焦产业数字化,济南加快提升数实融合水平。以工业数字化转型为牵引,推动一、二、三产业加快数字化转型升级步伐。济南推动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出台 “工赋泉城”三年行动计划,加速平台体系提质扩容,培育2个国家级 “双跨”、5个国家级特色和63个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11个标识解析二级节点,打造100个以上应用示范场景,工业互联网发展水平领跑全省。 推动数字赋能制造业 华为轮值董事长胡厚崑表示:“公司经营结果符合预期。感谢客户、伙伴一直以来对华为的信任和支持。面向未来,我们将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发挥公司产业组合优势,不断提升产品和服务竞争力,为客户、伙伴和社会创造更大价值。” 平台支撑提效方面。发挥好综合服务平台、工业互联网平台、算力平台 “三类”数字化转型赋能平台作用,持续提升平台的技术水平、支撑能力和服务范围。一是建好用好国家级综合服务平台。加快建设国家工业互联网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应用体验推广中心,提供转型咨询、解决方案、供需对接等一揽子服务。二是建好用好工业互联网平台。在现有浪潮云洲、火石两大国家级双跨平台、5个国家特色平台和63个省级平台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工业互联网平台培育和创新应用,到2025年,打造10个国家级平台、100个省级平台,培育200家晨星工厂、工业互联网标杆和5G全连接工厂。三是建好用好算力平台。积极融入国家 “东数西算”工程,加快推进济南超算中心、济南人工智能计算中心、浪潮一体化大数据中心等重大项目建设。到2025年,全市算力规模突破2500P。 在数字化服务供给提质增效方面,着力提升数字化诊断服务、解决方案和人才队伍“三个能力”。一是全面开展数字化转型诊断评估。在全省率先开展免费的数字化转型评估诊断服务,首批遴选20个数字化服务商队伍,计划每年为500家以上的企业提供诊断服务。二是培育一批优秀解决方案。聚焦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共性和个性需求,加快开发一批 “好用、易用、成本低”的产品和解决方案,到2025年,培育形成100个左右优秀解决方案。三是加快培育数字化转型人才。到2025年,培育数字专员1000人,服务企业1万家。 数字化转型路径优化方面。重点做好“点线面”的系统优化。“点”就是发挥龙头骨干的引领作用。支持龙头骨干企业开展数字技术应用创新、全流程数字场景建设,打造试点示范项目,有效带动其他有转型需求的企业,对标提升企业数字化水平。 “线”就是做好行业数字化转型。发挥产业大脑、工业互联网平台等协同带动作用,梳理打造一批典型应用场景,构建汇集软件、数据、平台、服务于一体的智能制造新体系,“一链一策”推动10条标志性产业链群加快数字化转型升级,“沿链”带动上下游企业开展网络化改造和数字化应用。“面”就是大力推动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全面建设好全国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城市,深入推进 “上云用数赋智”,大力实施技改 “双千”工程,支持企业开展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改造,加大对企业数字化转型财政支持力度,到2025年,推动2000家以上中小企业实施数字化转型。 (文 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