锻造新绿色动能 能源发展正从资源依赖转向技术依赖
■ 中国工业报记者 孟凡君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应对气候变化、实现碳达峰目标的关键期和窗口期,是重点工业、重点省份实现绿色低碳转型发展的关键五年。日前,由自然资源保护协会 (NRDC)和中国环境科学学会主办、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 (NCSC)和北京大学能源研究院协办的 “2023绿色转型与高质量发展国际研讨会”在北京举行。 能源发展正从资源依赖转向技术依赖 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理事长刘世锦提出了一个重要概念,即 “创新型碳替减”,通过低碳、零碳技术替代传统高碳技术以达到减碳的目的。 刘世锦表示,“创新型碳替减”不仅减少了碳排放,同时也大幅降低了单位产出的碳排放强度,降低了减碳成本,提议将 “创新型碳替减”纳入全口径碳核算体系,形成包括产出增量与存量、碳替减与传统碳减排在内的全口径碳减排核算体系,客观评估创新带动的 “碳替减”在绿色转型中的意义和价值,并为实现碳中和目标提供新的思路和解决方案。 我国能源资源禀赋决定了要走由可再生能源直接替代煤炭的路径,而不是由油气替代煤炭,再由可再生能源来替代油气。中电联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家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委员王志轩认为,在可再生能源替代煤炭的过程中,要坚持 “先立后破”的原则,传统能源的逐步退出要建立在新能源安全可靠替代基础上,这也是构建新型能源体系的核心要点。同时,新型能源体系的相关要素较过去也发生演变:首先是经济、能源、环境三者的平衡点关系发生变化,从资源价值导向生态价值、技术价值导向演变;其次是转型动力也有所演变,包括技术进步、融合发展、市场与政府等;最后是转型约束由资源禀赋约束逐步向气象要素、能源安全要素约束演变。 能源发展正在从资源依赖转向技术依赖,带来深刻变革,新能源技术的经济性提高驱动新能源快速增长。过去10年,我国风电发电量占比从2012年的2.0%增长到8.8%,太阳能发电量占比从0.08%增长到4.9%,2023年更是得到了爆发式增长,预计风光装机将超过2亿千瓦。 北京大学能源研究院副院长杨雷分析,“生产力改变生产关系”将在能源领域生动展现。我国不能再继续按照传统能源的方式来规范和扩大新能源,应该推动能源体系建设从传统的能源供应向能源供应与需求融合发展转变,这样才能真正构建起新型能源体系。 实际上,新型电力系统是新型能源体系的核心。清华大学教授夏清表示,目前社会上担心新能源增长太快以至于电网难以消纳,其实只要现货市场机制到位,必然激活分布式储能遍地开花。 逐步转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 “双控” 我国新能源已经实现产业自信,需要加快市场机制创新。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有力的 “双碳”目标引领与倒逼及有效的碳排放 “双控”制度供给与创新是其中核心要义。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主任徐华清表示,在碳排放强度控制基础上,逐步转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 清华大学教授夏清认为,我国 “双碳”的步伐正在加快,特别是新能源这个赛道走在世界的前列,但目前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出现产能 “过剩”的现象。同时,我国新能源配比诸多储能却未能得以利用,所以这种 “过剩”是一种表象,其本质是机制没有到位,生产关系需要适应生产力。技术、机制、商业模式三大创新的核心是机制创新,因为只有合理的机制才能使得技术创造的价值得到认可与补偿,也只有机制创新才能孕育着新的商业模式。 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一级巡视员蒋兆理表示,党的十八大以来,生态环境部贯彻新发展理念,将应对气候变化摆在国家治理更加突出的位置,构建完成碳达峰碳中和 “1+N”政策体系,以最大努力应对气候变化,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我国坚持减缓和适应并重,推动落实 《国家适应气候变化战略2035》,全面提升适应能力。 不断培育锻造新绿色动能和竞争优势 当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进入了以降碳为重点战略方向、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由量变到质变的关键时期。刘世锦分析,我国在创新型低碳绿色技术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包括完善的产业链、强大的韧性和抗冲击能力,以及民营企业在创新中的活力和快速反应能力。这些优势将有助于中国在全球绿色转型中发挥重要作用,推动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的和谐共赢。 工业高质量碳达峰是建设新型工业化的基本要求。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能源研究所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执行主任田智宇表示,工业既是能源消耗和碳排放的重要来源,也是低碳零碳技术、材料创新的重要载体和主要动力。我国作为世界第一制造业大国,具备高速工业化向高质量工业化转型的基础条件。先进企业、领先行业、发达地区有必要有条件率先加快工业绿色低碳转型,加大节能提效、电气化和数字化转型力度,在开发环境下、在保障安全前提下,不断培育锻造新的绿色动能和竞争优势。 新型工业化不仅是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的体现,而且也是对绿色低碳转型的探索。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产业政策研究所所长王昊认为,面对人口结构变化和国际绿色低碳要求,我国制造业遇到了挑战,但也迎来了转型的机遇。因为,新型工业化需要新技术和模式,特别是信息技术的应用将推动产业模式创新,并促进制造业与服务业的融合,我国必须通过产业创新来推动绿色发展,这是新型工业化的核心动力。“通过技术和创新的引领,我国将实现更加绿色的发展。”王昊强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