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 扫描 我国首个跨地级市核能供热工程投运
11月25日,在国家发展改革委和国家能源局的推动下,我国首个跨地级市核能供热工程——国家电投 “暖核一号”三期核能供热项目正式投运。海阳核电在给烟台海阳市供暖的同时,供暖区域到达威海乳山市,实现了零碳热源的跨区域互通共享,将核能零碳供热的海阳方案有效复制到乳山,开启核能 “双城”供热新纪元。 中国工业报记者获悉,工程可覆盖乳山主城区630万平方米,预计可替代原煤消耗23万吨,减排二氧化碳42万吨。本供暖季 “暖核一号”供暖面积合计达1250万平方米,可满足约40万人口的冬季清洁取暖需求。 国家电投山东核电有限公司在 “暖核一号”两期工程顺利推进实施和四个供暖季安全稳定运行的基础上,不断开展核能综合利用新技术研发和新场景拓展,发挥核能供热示范工程的引领作用,先行先试,建成世界最大单台核电机组抽汽供热项目,投运我国首个跨地级市核能供热工程,再次刷新单台核电机组最大居民供暖面积记录,实现了核能零碳供热的创新式跨越式发展,对保障和改善民生、助力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建设、统筹推动高质量发展与高水平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该工程建立了 “政府主导、企业作为、统筹规划、协同推进”的三方跨区域沟通协调机制。在山东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在省发展改革委、省能源局、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的指导下,在烟台市、威海市党委和政府的支持下,山东核电有限公司与海阳市、乳山市政府明确接口、分工合作,统一协调设计施工,统一开展调试运行,确保了工程质量和进度。核电企业负责技术研发攻关、厂内供热机组改造和工程施工,两地政府分别负责所辖行政区域的征地协调、管网铺设及热源分配中心建设。面对跨地级市供热管网地下铺设环境复杂、不同行政区域协调难度大等挑战,三方通力合作,联合指挥,成功实现了供热管道在两地交界处的合龙和各项参数对接,使核能供热顺利到达乳山。“暖核一号”自投运以来,已累计新建核能供热主管网83公里,一级换热站 11个,完成投资近40亿元。 该工程在世界上首次开发并采用再热调节阀自动控制高压缸排汽压力实现热电联供的新模式,研发出了适用于大规模抽汽供热的堆机电热控制、热电联供安全分析、大温差远距离换热等新技术,研制出了抽汽压力控制设备、湿蒸汽流量测量装置、热电联供模拟机等新设备,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创新有效保障了大规模跨区域核能供热的顺利实现。山东海阳核能综合利用历经5年多的科研攻关和工程实践,已实施科技项目21项,累计科研投入约2.6亿元,参与研究团队涵盖国内18家单位,参研人员近500人,取得授权专利和受理专利共计67件。 该工程开创了 “核电厂+政府平台+长输管网公司+供热公司”的供热商业新模式,有效实现了多方共赢。 “暖核一号”投运以来,累计提供零碳热量456万吉焦,替代原煤消耗39万吨,减排二氧化碳72万吨,同比核能供热前,海阳市供暖季空气中PM2.5下降了16%,天气优良率上升了17%。 作为我国核能供热的开创者,国家电投山东核电有限公司从2018年开始核能供热的探索与实践,2019年建成 “暖核一号”一期项目,成为我国首个核能供热工程,2021年投运二期项目,使海阳成为我国首个 “零碳”供暖城市,今年三期项目首次实现了核能供热的跨地级市发展。我国核能商用供热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园区级到县域级再到跨区域的接续突破,走出了我国核能助力绿色低碳循环经济建设和区域协同发展的新路径。 国家电投山东核电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将持续推进核能供热技术迭代升级、让核能供热惠及更多区域和百姓,为北方地区清洁取暖提供更多方案和示范,助力我国 “双碳”目标早日实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