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 聚焦 杨树勇:高端煤机装备不断突破 技术瓶颈依然突出
■ 中国工业报记者 余 娜 12月21日,中国煤炭机械工业协会七届理事会第七次会议暨 《中国煤炭机械工业发展研究报告 (2023)》发布会在京举行。 中国煤炭机械工业协会理事长杨树勇代表中国煤炭机械工业协会七届理事会,向大会报告了2023年以来的重点工作。杨树勇表示,全球制造业进入深度调整期,煤炭产业结构发生深刻变革,煤炭安全绿色开采需求不断增长,煤矿智能化发展持续提速。与此同时,煤机装备关键核心技术瓶颈问题依然突出,煤机制造产业发展动力仍然不足。 煤矿智能化持续提速国产装备不断突破 杨树勇表示,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经济稳中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改变,煤炭机械工业高质量发展的积极因素和有利条件不断涌现,应牢牢把握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机遇。 煤炭产业发展稳健。 一是煤炭仍是我国能源安全的兜底保障。我国工业化城镇化的深入推进,未来对能源的需求将会持续增长,从我国能源资源禀赋特征分析,目前国内能源各品种中,新能源出力存在波动性、间歇性,符合大型核电厂建设要求的厂址资源有限,石油对外依存度较高,天然气发电成本偏高。因此,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我国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不会改变,能源安全供应仍需煤炭保障。 二是煤炭安全绿色开采需求增长。随着煤矿开采深度不断增加,部分煤矿向高瓦斯、突出矿井演变,深部开采出现煤与瓦斯突出和冲击地压相互耦合的新煤岩动力灾害,底板承压水威胁日趋严重,西部地区煤矿出现洛河组砂岩含水层突水和冲击地压灾害, 《“十四五”能源领域科技创新规划》 《“十四五”矿山安全生产规划》分别对煤矿绿色智能开采、煤矿安全等领域的技术装备提出了具体要求和任务,也为广大煤机企业提供了攻关方向。 三是煤矿智能化发展持续提速。依据 《关于加快煤矿智能化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的“到2025年大型煤矿和灾害严重煤矿基本实现智能化;到2035年各类煤矿基本实现智能化”的目标,未来一段时期内我国煤炭行业将持续加速智能化建设。此外,国家也给予煤矿智能化发展财政支持,在中央预算内投资安排上,对积极推广应用井下智能装备、机器人岗位替代、推进煤矿开采减人提效的煤矿予以重点支持;在项目规划和年度计划安排上,对新建智能化煤矿优先考虑;在安全改造上,将煤矿智能化改造纳入煤矿安全技术改造范围,研究将相关投入列入安全费用使用范围;在金融政策支持上,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智能化煤矿的支持,将煤矿智能化建设投入纳入国家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专项再贷款支持领域。 煤机发展不断取得新进步。 一是行业主要经济指标连创新高。据中国煤炭机械工业协会统计,2022年,煤机工业总产值、煤机产品产值分别实现3594亿元和1415亿元,达到历史最高水平;煤机产品销售收入完成1350亿元,同比增长20.26%,实现五年来新高;利润总额实现215亿元,再创历史新高。 二是科技创新基础持续增强。2022年,煤机领域获中国专利奖12项、全国设备管理与技术创新成果奖7项、全国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奖2项,入选能源领域首台 (套)重大技术装备6项、矿山领域机器人典型应用场景39项,新增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和单项冠军产品7家。 三是国产高端煤机装备不断取得突破。自主研发的全球首套10米超大采高智能综采工作面成套装备正式投用,创造了装机功率22000kW、装备总重量20000吨、一次采全高 10米、单面年产能2000万吨以上等四项世界第一;煤海蛟龙 “掘支运一体化快速掘进系统”创造月进尺 3088米的世界纪录,跑出了 “中国速度”;全国产化智能刮板输送机突破500米长运距技术瓶颈,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此外,中厚煤层450米超长智能综采工作面采煤装备实现进口替代,短壁采煤机填补了3.5-5米单滚筒短壁采煤机国内外空白,超大断面快速掘锚成套装备、矿用敞开式TBM及全球首套铰接式百吨级综采成套搬家装备的成功应用,有力支撑了煤矿智能化建设,贡献了“中国煤机力量”。 产业结构深刻变革核心技术问题突出 杨树勇分析,煤炭机械工业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坚持问题导向,摸清形势、抓住重点,明确工作发力点和突破口。当前,行业面临的问题和挑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从外部环境看,一是全球制造业进入深度调整期。当前百年变局加速演进,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贸易保护主义 和地缘政治博弈持续加剧,不确定性和不稳定因素明显增多,同时,我国制造业面临发达国家高端制造回流、中低收入国家争夺中低端制造市场的 “双向挤压”局面,给我国煤机装备产品研发、技术创新、对外贸易、多边合作及海外市场开拓等方面带来不利影响。 二是煤炭产业结构发生深刻变革。经过“十三五”时期去产能工作的持续推动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截至2022年底,全国煤矿数量约4400处,预计到 “十四五”末,煤矿数量将缩减至4000处左右。煤矿数量的减少,势必会带来煤机装备使用的减少,而大型现代化矿井建设对成套化、智能化设备的需求增加,进一步压缩了中低端煤机装备的市场生存空间。 从内部因素看,一是煤机装备关键核心技术瓶颈问题依然突出。近年来,煤机行业围绕高质量的发展目标,大力实施科技创新,突破了一批关键核心技术,煤机装备制造能力和供给质量明显提升。但由于产业基础薄弱,缺乏顶层设计和指导,行业整体自主创新能力和科研资金不足,一些关键零部件、关键材料、核心控制器等对外依存度仍然较高,国产设备性能和稳定性较国外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 二是煤机市场环境急需优化。煤机装备制造领域行业准入门槛较低,产业关联性较强,伴随着前些年煤炭产业的高速发展,煤机装备产量短期内快速提升,但整体来看高端装备数量和规模不足,中低端产品过剩,产品同质化竞争较为普遍,不利于行业和企业的长远发展。 三是产业发展动力仍不足。煤机制造企业在产业链发展中处于被动地位,智能制造、绿色制造和服务型制造的行业全产业链协同发展互动不足,无法形成产学研用相辅相成、共同促进的良好机制,对煤机装备制造水平的提升和先进技术的推广带来影响。此外,煤机企业现有人才数量,特别是高技能人才数量无法满足行业高质量发展的需求,企业普遍面临招人难、留人难、用人难的问题,给企业高端产品研发、先进技艺传承等带来不利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