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新年献词 “双新”并起唱大风
本报编辑部
中国工业开启迎风起舞的高光时刻。 新型工业化的重磅推进,如鲲鹏击水,在中国工业战线持续激起澎湃巨浪。新质生产力的创造性提出,似椽笔点睛,为中国工业勾画出生动靓丽的产业前景。揖别2023,拥抱2024,“双新”并起唱大风,中国工业的壮美长卷正在我们面前徐徐展开。 矢志创新是中国工业高质量发展的不竭动力源泉。新型工业化的实现、新质生产力的形成无不在于创新驱动。新型工业化最突出的特征就是将最先进的科学技术应用于工业生产。随着新型工业化的加快推进,必将孕育催生一大批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茁壮成长,形成新质生产力;而作为经济发展新动能的新质生产力,又为高水平构建自立自强的产业创新体系夯实物质技术基础,不断推进新型工业化向纵深拓展。 2023年注定是中国工业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这一年,推进新型工业化势头之强劲、波澜之壮阔,一时无两。中国工业人闻令而动,整装再出发、砥砺向未来。 风起2023年9月下旬召开的全国新型工业化推进大会,旋即以一浪叠加一浪的逼人阵势,潮涌神州大地。3个多月来,江西、重庆、河南、江苏、浙江、陕西、甘肃、云南、河北、湖北、广东、宁夏、吉林、湖南、辽宁、内蒙古、天津、山东、山西、福建、贵州等21个省 (区、市)先后召开新型工业化推进会议。会议主旨无一例外,就是坚决落实党中央的决策部署在各地落地生根。 风起 “双新”,只因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明显上升。世界主要经济体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重构全球创新版图,重塑全球经济结构。中国工业机遇和挑战并存,科技创新成为我国工业发展的关键变量,也是我国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我们需要立足新型工业化的本质,紧扣智能特征,锚定绿色方向,构建高端生态,推动数字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特别是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新质生产力,为世界经济复苏和全球可持续发展注入中国动能,贡献中国工业力量。 风起 “双新”,只因中国式现代化之伟业。新型工业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前提和基础。要在人口规模巨大的背景下实现我国人均GDP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的目标,必须牢牢把握实现新型工业化这一关键任务,把创新体系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转变发展方式,创新发展路径,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提升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加快推进产业强链补链延链,加快建设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为中国式现代化构筑强大的物质技术基础,以新型工业化的发展成效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实现强国目标和民族复兴伟业。 风起 “双新”,只因幸福美好生活之向往。推进新型工业化的根本宗旨是以人为本,努力为人民创造更加美好、幸福的生活。人民至上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新型工业化必须服从和服务于人民群众消费需求的变化,不断提高供给质量,满足人民群众对个性化、多样化的高品质产品需要。以新型工业化带动城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推动区域间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创造高附加值的就业岗位,不断提升我国的劳动生产率和国际竞争力,增进民生福祉,为引领美好生活、实现共同富裕提供强大工业支撑。 心之所向,必当竭力前往;道之既定,唯有披荆斩棘。 看钢铁。智能制造加速推进,传统支柱产业蝶变焕新。钢铁工业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超过70%,行业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实现从国内标准到国际标准的突破,19个项目入选全国智能制造示范工厂。智能制造创新应用场景覆盖从矿山到原料场、炼铁、炼钢、轧钢、物流等钢铁全产业链。累计对4亿多吨粗钢完成超低排放改造,世界钢铁协会总干事赞誉有加,称其干净程度世界其他任何国家都难以企及。 看汽车。产业生态全面重塑,新能源汽车形成先发优势。已建立起一套涵盖关键材料、动力电池、电机电控、整车及充电设施、制造装备、回收利用等结构较完整的汽车产业链供应链体系。智能网联汽车从小范围测试验证转入技术快速发展、生态加速构建的新阶段。累计开放智能网联汽车测试道路2万多公里,总测试里程超过7000万公里。2023年1-11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842.6万辆和830.4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4.5%和36.7%;新能源汽车新车销量达到汽车新车总销量的30.8%。 看装备。大国重器频频上新,高端装备屡获突破。火电机组、核电机组和水电机组单机容量均超百万千瓦,特高压输变电装备超百万伏特,电力装备迈入 “四个百万”时代。全球单机容量最大、叶轮直径最大、单位兆瓦重量最轻的16兆瓦海上风电机组并网发电,中国海上风电装备为全球行业发展树立新标杆。国产体外膜肺氧合治疗 (ECMO)产品获批上市颁证,高端医疗设备国产化取得重大突破。国产首艘大型邮轮 “爱达·魔都号”命名交付,标志着中国同时具备建造航空母舰、大型液化天然气运输船、大型邮轮的能力,造船业 “三颗明珠”集齐。 看算力。总规模位居全球第二,数字经济核心生产力加速释放。算力基础设施水平持续提升,算力布局处于连点成线、密织成网阶段。东数西算工程、国家超算互联网建设等相继启动,数据中心在用标准机架数量超过760万架,算力总规模达每秒1.97万亿亿次浮点运算。国家算力枢纽加快建设,围绕数据中心集群布局新建约130条干线光缆。人工智能推理、训练芯片加速迭代优化,性能持续提升,一体化算力服务体系从概念走向产业实践。 …… 看不尽的中国制造美景,说不完的中国工业故事。随着新型工业化的加快推进,我国工业在关键领域、核心技术方面不断破解 “卡脖子”难题,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 “护城河”持续构筑,量子信息、生命科学等未来产业超前谋划布局,新质生产力加快培育和形成,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取得重要进展,制造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步履铿锵,中国工业高质量发展动能强劲。 “双新”并起,雄关漫道。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 “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巩固和增强工业经济回升向好态势,推动中国工业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筑牢中国经济 “压舱石”,中国工业人责无旁贷,使命光荣。让我们在党的旗帜下团结成 “一块坚硬的钢铁”,学深悟透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型工业化和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论述,求真务实、敢作善为,以我们自身工作的确定性应对形势变化的不确定性,以新型工业化和新质生产力的创新成果向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献礼。 这是一场义无反顾的抉择,这是一场志在必得的攻坚。新型工业化路长,行则将至;新质生产力质 “硬”,攻则必克。中国工业,值得我们永远信任。 长风破浪,光明在前! 祝中国工业人新年快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