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 看点 天津高新区高端装备制造业加速发展
在天津高新区,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加速成形,目前已建成4家国家级研发机构,聚集了6家央企二级公司、10家外资世界500强企业、14家国家级专精特新企业。 目前,高新区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形成了4条较为完善的产业子链条。以航天五院为龙头的航空航天产业链,以中海油为龙头的海洋装备产业链,以西门子轨道交通、凯发电气为代表的轨道交通产业链,以施耐德、约翰克兰为代表的智能制造产业链。 高新区将深入贯彻落实 “发展实体经济,建设制造强国”要求,以 “规模化、高端化、智能化”为导向,立足高新区高端装备制造优势,着力促进增量转型和存量智能升级,打造全市高端装备制造和智能制造产业高地。 中国空间站天和核心舱、问天实验舱、梦天实验舱总装工作以及中国空间站三舱测试工作在航天科技集团五院天津基地完成。该基地2008年落户天津高新区,总占地面积1043亩,主要定位为大型航天器研制基地,主要承担了以中国载人空间站工程、探月工程为代表的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工程研制任务,建设完成了大型航天器AIT中心、探月三期交会对接全物理仿真实验室等一系列具备国际一流水平的宇航配套基础设施,已成为国际领先的现代化航天产业基地。 在龙头企业的带动下,一大批企业在高新区这片土壤扎根并蓬勃成长。天津波音复合材料自1999年落户高新区以来,两次增资扩产;中海油服务区域覆盖40多个国家和地区;西门子在高新区的布局不断扩大,成立了西门子电气传动有限公司等3家公司;凯发电气23年来员工从12人增加到1500人;施耐德万高ATSE(自动转换开关电器)类产品在全国市场占有率排名前三。 (张晶晶) 武汉市新增5家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 2024年1月5日,湖北省经信厅公布2023年度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培育名单,全省共11个培育项目,其中武汉市长飞光纤牵头组建湖北省工业互联网创新中心等5个项目,作为2023年度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培育对象,培育期2年。 截至目前,武汉市已建成2家国家级、5家省级以及7家省级 (培育)的制造业创新中心梯次体系。 近年来,武汉市以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为抓手,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培育重点围绕光电子信息、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生命健康、高端装备、北斗等五大优势产业及算力与大数据、人工智能、软件和信息服务、量子科技、现代纺织服装、节能环保、智能家电、新材料、低碳冶金等九个新兴特色产业,兼顾特色产业、支柱产业发展。 据了解,2023年6月,长飞光纤牵头武创院成立长飞武创数字技术创新中心 (武汉)有限公司 (以下简称长飞数创),依托长飞数创建设湖北省工业互联网创新中心。培育期内重点突破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数据治理平台、城市生命线感知及主动标识技术研究、基于光感知的电力设备安全监测技术研究、基于AI大模型的能碳知识服务技术研究、绿色供应链数字技术及服务规范研究、工业用能设备健康算法模型研究等任务。 湖北省大模型与算力制造业创新中心重点攻关突破基于编解码网络结构的跨模态多任务统一建模、基于多粒度自监督学习的模型预训练、基于跨模态预训练模型的下游学习任务优化、人工智能开放服务平台构建与优化、多模态大模型与国产化算力适配和算子优化、大模型训练推理一体机研发等重点技术。 湖北省工业母机智能数控系统创新中心重点攻关突破工业母机智能数控系统研发设计平台、工业母机测试验证平台、数控机床互联通讯协议 (NC-Link)、工业母机边缘微服务操作系统、工业母机互联网平台、三维五轴激光数控系统、LEE系列高性能伺服电机、工业互联网标识二级节点 (机床行业)等技术。 湖北省先进功能材料制造业创新中心重点攻关突破无醛微胶囊关键技术、气凝胶常压干燥制备技术、快充型新能源电池负极材料、国家关键战略材料黑磷的规模化制备、磷酸铁低成本制备、磷酸铁锂废旧电池全资源回收等重点技术。 湖北省无人船艇制造业创新中心由武汉南华工业设备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武汉理工大学和东湖实验室作为牵头单位,汇聚全省在无人船艇产业链上下游包括用船单位、高等院校、船舶设计院、造船厂、设备配套厂家等9家创新主体联合成立,重点突破无人船艇集成设计建造、航行控制系统、电力系统、智能制造技术、高性能舱室、试验水域、试验验证标准规范、无人船艇指南制定、水上无人执法规章等技术开发,并转移扩散到首次商业化应用的创新链条各环节。 (武经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