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院 做好绿色金融文章 助力新时代高质量发展
■ 王 遥 当前,我国经济转型进入到关键时期,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坚期。中国式现代化是绿色、可持续的现代化,做好绿色金融这篇文章,对推进新发展理念落实,助力高质量发展目标而言意义重大。 此前召开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金融是国民经济的血脉,是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是全球最大的发展中经济体,作为配置资金的重要经济活动,金融畅通了资金的流动循环,优化了资金的均衡配置,为我国经济运行、科技创新、企业生产等输送着源源不断的资金活水。 作为全球绿色金融发展引领国之一,我国绿色金融发展取得了积极成效,绿色金融三大功能正在显现,五大支柱也初步形成,在支持我国低碳转型和高质量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政策体系的指引下,我国已经形成绿色贷款、绿色债券、绿色保险、绿色基金、绿色信托等多层次绿色金融产品和市场体系,引导资金流向绿色、低碳领域,给予相关产业发展、技术升级、消费直接资金支持,为产业发展、技术创新、消费升级注入新的动力;近年来我国ESG主流化趋势渐显,越来越多的金融机构和企业了解并践行ESG理念,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有生力量;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气候投融资试点工作的开展,为我国绿色金融体系、气候投融资系统构建和发展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为绿色低碳发展贡献了力量。 推动高质量发展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谋划经济工作的根本方针,金融必须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高质量服务。绿色金融作为金融支持高质量发展重点领域之一,在从金融大国向金融强国迈进之路上,更应从产品创新、融合发展等多角度出发,为科技创新、普惠小微、绿色发展等薄弱环节和重点领域提供优质金融服务,为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有力支撑。 一、进一步发挥绿色金融作用,推进绿色金融产品创新 绿色金融产品创新是满足市场需求和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不仅要扩展传统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等产品应用场景,也要积极围绕绿色项目、绿色企业的金融服务需求和需求主体特点,推进绿色保险、绿色基金、绿色信贷等产品创新应用,融合科创金融、普惠金融、乡村振兴等领域,构建绿色金融服务场景,加快综合化转型进程,以满足不同市场主体的需求,激励更多的投资者参与绿色金融,推动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 二、推进绿色金融融合发展,全方位赋能转型发展 中央金融工作会议首次提出了要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是对金融体系提出了新的更高的服务实体经济要求。事实上,“五篇大文章”之间相辅相成,高度相关。“五篇大文章”所涉及的科创企业、先进制造业、绿色低碳等领域是经济社会转型的关键领域,也是发展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推动其融合发展,对于推动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数字化转型,助力中小企业发展壮大,服务实体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来讲意义重大。例如,运用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数字技术进行绿色企业和项目智能识别、碳核算与环境效益测算、环境信息披露等,精准识别普惠金融和绿色金融融合发展中面临的环境信息披露、绿色认定等难题。 三、发力转型金融发展,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新动能 高质量发展既离不开绿色产业的发展,也必须要做好高碳行业的转型。这要求金融系统不断优化金融资源的配置,为高碳行业转型提供有效支持,并持续推进产业转型升级。一方面,完善转型金融顶层设计与标准体系。在碳达峰碳中和 “1+N”政策体系的指引下,因业制宜地构建转型金融目录,为金融机构、企业等市场参与者提供行动指引,还应建立转型金融法律体系,明确市场参与方相关权利与义务,同时为转型金融发展划清红线;另一方面,继续创新实践更多转型金融产品,大力推动股权类融资工具,包括推动高碳产业转型升级的基金、PE/VC基金、并购基金等,以及相关保险产品和其他风险缓释工具、证券化等创新,推出 “市场首单”,以形成市场示范效应,推动金融支持社会低碳转型。 四、深入贯彻ESG投资理念,大力推动ESG相关信息披露 ESG作为一种价值理念,在国际上已是主流化理念,成为国际社会较为认可的支持高质量发展的理念。一方面,应推进ESG相关信息披露在资本市场中的广泛运用,为打造现代金融机构和市场体系,疏通资金进入实体经济的渠道赋能。另一方面,提升金融机构和实体企业双向对于ESG理念的理解程度,把环境、社会和企业自身治理、创新的水平进行指标化衡量和引导,通过金融手段支持和引导实体企业的创新和转型,提升金融资源配置效率及畅通金融与实体经济的良性循环,实现金融对于实体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支持。 蓝图已经绘就。站在发展新阶段,我们更要锚定会议提出金融强国目标,把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作为根本宗旨,做好绿色金融这篇重大文章,持续提升绿色金融服务能力、健全金融产品体系、完善金融生态环境,全面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力量。 (作者系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院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