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 观澜 中国经济:2024年出口或好于预期
2023年四季度中国经济负产出缺口扩大,投资者对2024年经济形势,特别是对外需、通缩压力和政策力度仍有担忧。对此,国联证券发布研报认为,随着中美关系步入 “新常态”,2024年的中国出口或将好于预期,宏观经济整体风险可控。 首先,2024年中国出口无忧。 2024年美国经济有望实现软着陆,支撑外需。同时,2024年中国出口在全球市场的份额或也好于预期:从最新的数据上看,2023年6月来我国的出口份额在75个主要经济体组成的样本中保持平稳(11.5%左右);其中,中国产品在美国及其盟友市场的份额也维持稳定 (18%-19%),并无 “断链脱钩”影响加速显现的迹象。此外,近期中美互动改善,可能意味着中美关系正逐步进入稳定竞争的“新常态”,中国外部环境的稳定性增强,也有利于出口。 其次, “债务-通缩”循环发生的概率较小。 近期市场对高债务可能导致通缩有较多担忧。我们认为,由高债务导致通缩的一些微观机制在中国不完全成立, “债务-通缩”循环出现的概率较小。一方面,我国银行体系有广泛的政府信用背书,同时存款保险制度也已经建立,高债务引发金融危机导致通缩的可能性有限。另一方面,我国企业部门的高杠杆很大程度与融资平台有关。但从我国工业企业杠杆率处于历史上的相对低位(57.3%)来看,并不存在债务率过高影响信贷获取的问题。 第三,产能过剩导致通缩的可能性较小。 有投资者担心当前的产能过剩可能加剧通缩压力。产能过剩分周期性和结构性两种。只有大范围结构性的产能过剩才容易因为出清触发经济萧条和进一步通缩。2023年4季度中国工业行业的产能利用率为75.2%,明显高于2014-2016年工业部门存在严重的结构性产能过剩的时期。这说明,当前的产能过剩可能主要受宏观经济周期偏弱的影响。随着总需求回升,产能过剩问题就有望缓解,并带来价格水平的反弹。 第四,宏观政策力度无忧。 一些投资者担心当前逆周期调节的政策力度不够。海外经验显示,其他国家在地产拐点后的政策力度可能也受到限制,但经济最终也都迎来复苏。同时,我们认为市场参考PPI计算通胀水平,可能高估实际利率。虽然我们认为还会有降息出现,且降息会更有力地推动经济复苏。但是,从ROA与贷款利率的视角来看,即使不降息,货币政策的宽松力度可能也已经够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