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 观察 承上启下协同发展县域制造业中试创新发展待加快
■ 杨文学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印发《制造业中试创新发展实施意见》,为我国打造现代化中试能力,支撑产业科技创新和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 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重要驱动力,中试是科技成果产业化的关键环节,是制造业创新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对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具有重要支撑作用。制造业中试在促进技术迭代、工艺改进和产品创新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县域是国家基层治理的重要单元,是建设制造强国的重要基本盘。制造业中试创新发展的短板在县域,潜力空间在县域,发挥县域在制造业中试创新发展中的承上启下作用,有利于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加快实现新型工业化、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一方面,县域是制造业的重要基地,拥有丰富的产业资源和人才资源,是制造业创新的重要源泉。以2021年GDP超千亿元的 “千亿县”为例,43个 “千亿县”规上工业企业总数超3.7万家,平均每县 (市)达到870家。“千亿县”工业企业整体表现出了创新型、龙头型企业引领,企业数量众多的特征。 另一方面,县域工业化整体发展不充分、不均衡仍客观存在,工业化主导和服务业主导的发展导向存在不确定性,县域经济存在过早过快脱实向虚风险。 从三次产业结构变化看,伴随着县域的快速工业化,工业经济取得了显著成效,工业化成为县域经济的主要动力。2000-2010年,县域第二产业占比从41.3%上升到51.9%,第一产业占比从27.4%下降到16.2%,第三产业占比保持了相对稳定。2010-2019年,在去产能、高质量发展等大背景下,县域作为化解过剩产能等优化供给侧的主战场,产业结构加快调整,服务业取得长足发展。第三产业占比由31.9%提升到44.3%,年均提升1.4%。同时第二产业占比由51.9%调减到41.7%,第一产业占比由16.2%调减到14%。 从县域整体层面看,县域工业化,特别是制造业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部分县市在腾退落后工业产能后,存在新项目导入不足,而过早过快进入服务业导向占主导的发展阶段。县域在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承载制造强国建设等方面需要发挥更大的能动性。 破解中试服务体系不健全、自主可控能力不强、中试创新能力不高、中试发展生态不完善,需更好地发挥县域在制造业中试创新发展中的承上启下的作用。 一是加强顶层设计和统筹规划。结合县域现代产业体系构建需要,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工作安排,制定制造业中试创新发展方案,明确县域制造业中试创新发展的目标、任务、路径、措施和保障。同时,与国家和省级的制造业中试创新发展规划和政策相衔接,与县域的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政策相协调,形成县域制造业中试创新发展的顶层设计。 二是突出县域重点工作和创新特色。总结县域制造业的发展现状和优势特色,确定县域制造业中试创新发展的重点领域、重点项目、重点企业和重点平台,突出县域制造业的特色优势和特殊需求,打造县域制造业中试创新发展的特色品牌和特色模式。 三是加大投入和支持。增加县域制造业中试创新发展的投入,创新模式打造县域创新中心、中试基地、科技成果转化基地等载体平台,设立专项资金,支持重点领域、重点项目、重点企业和重点平台的中试创新发展。完善支持中试创新的税收、金融、土地、人才等政策,激励和引导各类主体参与。及时总结经验、表彰先进、推广典型,形成一批县域中试创新发展的典型。 四是促进协同创新和开放合作。加强县域制造业中试创新发展的协调和联动,推动县域与国家和省级的中试创新发展的对接和协同,形成上下互动、左右互补的中试创新发展格局。加强县域制造业中试创新发展的合作和交流,推动县域与市辖区、大型创新型企业、科研院所形成共建共享、互利共赢的中试创新局面,形成跨界融合、跨领域创新、跨区域协作的中试创新发展模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