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 关注 广东加快发展壮大智能机器人产业集群
为加快推进智能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发展,促进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高端,广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等五单位近日联合印发 《广东省培育智能机器人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行动计划(2023—2025年)》(以下简称 《行动计划》)。 集群发展优势明显 广东省是国内智能机器人产业的主要聚集区之一。国际机器人企业积极布局广东,自主品牌机器人企业蓬勃发展。 工业机器人方面,广东省已培育一批国内先进的自主品牌本体、关键零部件及系统集成商企业,工业机器人产量占全国总量的三分之一;服务机器人方面,产品类型丰富应用场景众多,在教育娱乐、医疗康养、商贸物流、家政服务等领域已研制出一系列国内领先水平产品;广东省民用无人机 (船)企业技术已处于国际领先水平;特种机器人方面,部分企业在公共安全、抢险救援、线路巡检等研发制造上具有领先优势。 数据显示,2022年,广东智能机器人产业营业收入616亿元,实现工业增加值111亿元;其中工业机器人产量超过16万台(套),连续三年产量稳居全国第一。 作为全国智能机器人生产和应用大省,广东省智能机器人集群发展优势明显。一是具有广阔的应用市场。良好的制造业基础、制造业转型升级的迫切需求为机器人产业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二是具有完整的产业链。已初步形成从关键零部件到整机和应用,从研发、设计到检测评价的较为完整的智能机器人产业链。三是形成一批自主知识产权。民用无人机技术国际领先,工业机器人企业专利申请量、授权量和有效量均居全国首位。四是初步形成了产业集聚生态。广州、深圳、珠海、佛山、东莞等地在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无人机(船)、关键零部件、系统集成等细分领域上各具优势,已初步形成产业集聚态势。 然而,广东省在智能机器人产业发展中也面临着一些挑战。首先,缺少工业机器人龙头骨干企业,市场份额被外资品牌占领。其次,高端机器人核心技术、基础软件和关键零部件仍被国外先进企业合围。另外,民用无人机(船)管理办法尤其是安全管控标准有待健全。无人机 (船)空 (海)域使用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产业发展。再加上全球疫情对国际贸易格局、全球化进程带来的新冲击也给广东省智能机器人产业带来了新的挑战。 提出四项发展目标 《行动计划》从四个方面提出发展目标。 一是产业规模不断壮大。到2025年,智能机器人产业营业收入达到800亿元,其中服务机器人行业营业收入达到200亿元,无人机 (船)行业营业收入达到500亿元,工业机器人年产量超过18万台 (套)。 二是产业技术显著提升。到2025年,智能机器人核心技术和关键零部件自主可控水平大幅提升,产品精度、可靠性、平均寿命等主要技术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整机综合指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发明专利授权量年均增长超过10%,形成一批关键核心领域高价值专利,培育一批创新能力强、成长性好的专精特新 “小巨人”“单项冠军”“独角兽”企业。 三是产业应用深入推进。到2025年,智能机器人创新产品和解决方案有力支撑产业发展实际需求,聚焦重点领域培育形成一批具有较高技术水平、创新应用模式和显著应用成效的智能机器人典型应用场景,组织实施500个以上智能制造示范项目,打造一批“机器人+”应用标杆企业。 四是产业生态持续优化。到2025年,智能机器人标准测试、公共服务平台、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以及知识产权服务体系建设等支撑体系日益完善,汇聚全球创新资源,智能机器人高端人才和创新队伍进一步壮大。 部署八大重点工程 《行动计划》发布了八项重点工程,旨在推动机器人在减速器、控制器、伺服系统、集成应用等领域的技术突破,以及无人机在专用芯片、飞控系统、动力系统等关键技术的提升。 一是机器人减速器工程。支持减速器骨干企业,联合材料、工艺和应用等上下游企业,深入开展复合基础工艺、整机装配及测试等技术研究,研发具有新型传动原理、新型结构的减速器,并支持量产应用,满足机器人关节大减速比等要求。 二是机器人控制器工程。支持突破多关节高精度运动解算及智能运动规划算法等技术,开展通用算法、主要工艺软件包等技术研究,建立开放的控制器平台,研发高性能、模块化、网络化控制器产品,提升控制器多维度保障水平。 三是机器人伺服系统工程。支持企业开展高精度伺服电机结构、工艺设计以及高精度多圈绝对值编码器技术研究,突破高性能关节伺服性等技术难点。 四是机器人集成应用工程。针对汽车制造、电子信息等行业,支持开展机器人切割、焊接、切削等多种复杂应用工艺的研究。 五是无人机工程。突破高性能无人机的专用芯片等技术,提升无人机在全自主飞行控制等方面的水平,推动在物流、农业等重要行业领域的创新应用。 六是无人船工程。支持面向海洋环境监测、海洋探测等领域,开展无人船用高性能复合材料、远程和复杂多样化任务与信息融合等关键技术研究。 七是服务机器人工程。加强机器人前沿技术在服务机器人中的应用研究,推进5G、人工智能等技术与机器人融合应用。加快发展人机交互、脑-机接口等关键技术。 八是智能提升工程。加强机器视觉、人机协作、自主决策,支持重点突破复杂动态场景感知、智能抓取操作等共性技术,提升机器人控制、传感、协作性能。 (张 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