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工业经济总量迈上万亿元台阶的新起点,最近,江苏省盐城市吹响了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 “冲锋号”,展现大抓工业、大抓产业、大抓项目的鲜明导向,以及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培育新质生产力的坚强决心。
“新型工业化,‘新’在创新驱动、‘新’在数智赋能、‘新’在融合发展、‘新’在绿色低碳,准确把握新内涵,才能确保新型工业化沿着正确方向推进。”盐城市委书记周斌在全市新型工业化推进大会上表示,推进新型工业化,是盐城使命所系、优势所定、未来所在。
工业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推进新型工业化是盐城历史的选择、现实的必然。近年来,盐城市委、市政府抢抓产业风口和政策机遇,着力构建以新能源汽车及核心零部件、新能源、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大健康和数字经济、海洋经济 “5+2”战略性新兴产业和23条重点产业链为主体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成为江苏省唯一的设区市入选国家首批碳达峰试点城市、“双化”协同转型发展综合试点城市,新能源产业入选省首批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示范集群、3个低(零)碳园区和盐城经开区列入省新型电力系统建设试点。
周斌强调,推进新型工业化要坚持以绿色低碳为方向,以全国首批碳达峰试点城市建设为契机,着力补齐短板、拉长长板、锻造新板,积极构建多点支撑、多业并举、多元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传统产业要 “向高攀登”,“断”粗放式发展模式,“舍”低端落后产能,“离”以高能耗高物耗和低价格竞争为主的老路,坚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不断焕发产业活力。新兴产业要“向新发力”,坚持以 “5+2”战略性新兴产业和23条重点产业链建设为主抓手,深入实施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聚企成链、聚链成群、集群成势,打造更多千亿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形成 “优势产业链+特色产业集群”发展格局。未来产业要 “向前而行”,积极培育第三代半导体、氢能、新型储能、未来网络、人工智能等未来产业,抢占未来竞争制高点,形成新产业领先优势。
作为全市新型工业化牵头推进部门,盐城市工信局紧盯目标、紧扣部署、紧抓不放,深入推进工业强市。“聚力强链壮群,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加快布局未来产业,持续推动产业升级,力争23条重点产业链规模年内突破 8000亿元。”盐城市工信局局长孙庆树说,聚力以数强实,实施 “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网络化联接”三大行动,不断厚植发展动能。聚力低碳转型,实施工业节能降碳行动、绿色制造推广行动、资源高效利用行动,加快打造绿色样板。聚力培大育强,做强龙头骨干企业、壮大专精特新企业、健全高效服务体系,激发更多优质企业。
盐城市委、市政府提出,将坚持以科技创新为驱动,把创新当使命,视创新为生命,抓创新像拼命,努力闯出新赛道,塑造新优势,破圈勇争先,激发强劲工业动能。激活创新主体,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集中优势资源实施科技攻关项目,组建高水平产业创新联合体,推进产业链关键技术难题协同攻关,将更多科研创新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提升创新平台,加强科创飞地建设,建立健全 “域外创造孵化+盐城转化制造”机制,支持盐南高新区打造 “创新之核”,推动沿海可再生能源技术创新中心创建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嫁接高端创新资源,一体推进科技创新、产业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推动现有创新平台增加投入、引进人才、提升能级。
同时,盐城将坚持以培优育强为路径,抓好股改上市、专精特新、高企培育 “企业发展三件事”,推动形成大企业顶天立地、中小微企业铺天盖地、专精特新企业独占一地的企业雁阵形态。推动企业在资本市场扬帆远航,加强与沪、深、北证券交易所及监管机构的战略合作,“一企一策”服务重点企业上市,扩充上市后备企业库,培育上市梯队,打造资本市场盐城板块。推动企业练就专精特新独门绝技,一手扩增量,一手提质量,引导更多企业聚焦主业、精耕细作成为单打冠军、配套专家,推动企业向产业链价值链中高端迈进,练成并保持 “招招鲜”,展现 “盐城制造”的担当与实力。推动企业持续不断登高求新图强, “外引”加大科技招商力度,“内培”培优培强存量企业,把高企培育作为重要突破口,推动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打通盐城产业升级的 “任督二脉”。
企业是推进新型工业化的主力军,推进新型工业化,最终要落实到具体工业企业的生产发展上。如何破解企业发展难题,焕发市场主体新活力,为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要做到为企业发展 ‘赋能添翼’,就要瞄准优化营商环境 ‘软实力’,为企业送政策、优服务。”作为风电领域的龙头企业,江苏中车电机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郑桥表示,在盐城市各级领导的关心和支持帮助,中车电机破解了发展过程中的诸多难题,将与盐城共同推进新能源产业发展。
(吴沐宸 李四阳 祁宗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