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新质生产力 推进新型工业化 地方篇 坚持科技创新 安徽工业画卷精彩纷呈
■ 中国工业报记者 曹雅丽 “总体上说,过去的十年是安徽跨越发展的十年。这个跨越表现在安徽经济总量从1.9万亿元增加到去年的4.7万亿元,十年间连跨了三个万亿级台阶;在我国的经济版图上,实现了总量居中、人均靠后向总量靠前、人均居中的历史性跨越;我们的规上工业营收从3.3万亿元增加到5.1万亿元,已成为新兴的工业大省和制造业大省。”近日,安徽省委副书记、省长王清宪在国新办举行 “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表示。 打造科技创新策源地 打造科技创新策源地,是安徽打造“三地一区”摆在第一位的任务。 王清宪介绍,在科技创新上,安徽的确有较为优越的积累,拥有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等高水平科研机构和首个国家实验室,合肥是4个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之一,安徽省科技创新能力保持在全国前列。目前建成、在建和预研的大科学装置有13个之多,大科学装置及其集聚的大量科学家和高端人才,使安徽在量子科技、聚变能源等领域走在世界前列。 此外,安徽数十年如一日地加大科技投入,下功夫推进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培育科技型企业、实施人才兴皖工程。王清宪介绍,安徽省财政科技投入总量居全国第4位,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为2.56%、居全国第7位。拥有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近2万家,去年一年就增加4200多家;科技型中小企业2.7万多家,去年一年增加9600多家。创新驱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不断壮大,安徽省新能源汽车、先进光伏和新型储能、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等产业迅猛发展。 “目前,全球10%的显示面板,全国50%的光伏玻璃、20%的光伏组件、15%的家电、10%的汽车在安徽生产。”王清宪表示,安徽依托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创立“科大硅谷”,通过一系列科技体制机制的改革,“厚植创新生态,感召五洲英才”,一年多时间,落地创新型企业1391家,集聚各类基金200多支,总规模超过2300亿元。 王清宪表示,在量子信息领域,安徽相继推出了 “墨子号”量子通讯卫星和“九章”“祖冲之号”系列量子计算原型机等重大原创成果,成功研制了国际先进水平的锶原子光晶格钟。在聚变能源领域,成功实现了稳态高约束等离子体在一亿度状态下运行403秒,刷新了世界纪录。安徽正在进一步建设紧凑型的核聚变试验装置,将在世界范围之内首次演示聚变能发电,目前已经走到了科学研究到工程试验的跨越点上。在深空探测领域,安徽创建了全国首个深空探测实验室,前不久这个实验室研制的天都一号、天都二号探月卫星成功发射,是我国首次实现月球轨道双星编队飞行。此外还有稳态强磁场这个大科学装置,这是利用高强磁场观测调控原子核内部结构的装置,产生的磁场相当于地球磁场的90多万倍,是目前全球范围内可支持科学研究的最高稳态磁场。 王清宪表示,打造科技创新策源地,必须充分发挥市场配置创新资源的作用,激活科技创新要素,激发科学家和各类人才的创新创造力。安徽推进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就是为了这个目标。通过一系列改革,推动高校、科研院所、大科学装置与企业协同创新,构建了 “政产学研金服用”贯通的创新生态,取得了不少成果。 推动新兴产业发展 近年来,在新一轮产业发展变革中,安徽立足自身的产业基础,围绕汽车、新一代信息技术等重点领域,加快打造新兴产业聚集地,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安徽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费高云介绍,目前,安徽汽车和装备制造产业都已经超过了万亿元,新材料和新能源节能环保产业也都超过了5000亿元。特别是汽车产业发展非常迅猛。去年汽车产量是249.1万辆、居全国第2位,其中新能源汽车产量是86.8万辆、居全国第4位;汽车出口114.7万辆,差不多全国每出口4台汽车,就有1台是安徽制造。 费高云表示,十年来,安徽战略性新兴产业占规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翻了一番。之所以取得这样的发展态势,在工作中,安徽始终坚持做到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坚持集群式发展的方向。按照“龙头企业—产业链—产业集群—产业生态”的路径,坚持不懈推进产业聚链成群、集群成势。比如,以奇瑞、蔚来、江淮、大众安徽等7家整车企业为龙头,吸引汽车零部件、后市场企业超过4千家。集成电路产业集聚企业470多家,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产业链条。 二是坚持走 “科创+产业”的路子。发挥科创资源丰富的优势,促进创新资源为产业服务、向企业集聚。比如,正在实施 “2个80%”,就是每年新认定的产业创新平台中,企业牵头的要达到80%;每年产业科技攻关项目中,由企业 “出题”的也要达到80%。安徽还持续开展 “双倍增”行动,也就是到2025年,全省高新技术企业数和科技型中小企业数在2021年的基础上实现倍增。 三是坚持市场化专业化的推进机制。安徽邀请龙头企业、专家团队加入新兴产业推进组,共同制定产业规划、绘制产业链图谱,积极用好产业链招商、场景招商等模式,通过市场力量发现产业资源。同时,与国际商协会、双边基金等合作,推动安徽优势产业更好地融入全球产业链。 大力推动绿色低碳转型 近年来,安徽深入践行 “两山”理念,瞄准 “双碳”目标,大力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绿色江淮画卷不断呈现新的精彩。 “安徽的绿色发展生动实践,让我们更加深刻认识到,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不是非此即彼的选择题,而是相辅相成的必答题。”安徽省副省长孙勇表示,安徽将树牢正确政绩观,不为短期增长所动、不为眼前利益所惑,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 孙勇表示,安徽将持续推动产业生态化。强化创新驱动、科技赋能,培育壮大新能源和节能环保等绿色低碳产业,加快传统产业绿色化改造,坚决淘汰落后产能,着力提升产业发展 “含绿量”。与此同时,积极构建新型能源体系,实施风光电装机倍增工程,2023年,可再生能源发电总装机达4824万千瓦,新增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占全社会新增的比重达76%。 安徽将持续推动生态产业化。升级打造新安江—千岛湖生态环境共同保护合作区,持续深化实施全省地表水以及长江上下游省份生态保护补偿。积极发展生态康养、生态文旅产业,探索生态产品开发、生态产权交易等价值实现新路径。严格实施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让保护和修复者获得合理回报。 安徽将持续推动政策体系化。聚焦加快打造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区,坚持系统观念、集成创新,强化金融、财税、价格等政策支持,加快产业转型,促进绿色消费,让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化风成俗,从而为加快建成生态强省、打造美丽安徽提供更加有力支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