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工业报记者 徐如玉
模具是金属、非金属材料成形的工艺载体,以1:100的 “放大器”作用,深度融入终端产业。模具市场较上年大为改善,创新需求活跃程度十分明显。
中国模具工业协会资料显示,2023年中国模具产值3432亿元人民币,中国模具进口不到11亿美元,同比上年下降超过8%,对国际供应链的依赖度继续下降,中国模具承担了中国成形制造所需模具消费量的97%以上,对汽车、家电、包装等产业发挥强大支撑的同时,也满足了航空航天、信息电子、能源储运、医疗大健康等战略产业和新兴产业等巨大市场产品成形的模具需求。
中国模具作为稳经济、补链强链的成形核心产业,作为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的成形载体,以终端制品的需求为导向,推动终端制品新材料成形、新工艺替代的步伐加快;在提供轻量化成形技术、降本降耗、高效成形、低成本制造等方面,对中国制造业具有强大支撑力。2023年中国模具出口超过82亿美元,国际模具份额占比保持增长,在全球制造市场需求推动下,中国模具在世界模具制造很多领域具有不可替代性,具备应对国际市场变化的技术实力,以最具竞争力的性价比获得国际市场认可。
中国模具所取得的成绩,得益于模具装备的不断更新投入,得益于模具制造的全面数字化、自动化变革。“十四五”期间,随着对模具产品高水平、高质量、高效率的 “三高”要求,对模具成形产业链制造系统化、服务定制化、工艺优融化的 “三化”要求,以及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的推动下,模具行业迎来创新与变革的全面活跃期。在此背景下,第二十三届中国国际模具技术和设备展览会(以下简称 “DMC2024”)的举办可谓正逢其时。
DMC2024于6月5日至8日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 (浦东)举办,汇聚了超六百家展商,展出面积达60000平方米,为推动中国模具集聚区域发展和产业发展相融合注入新力量。
打造技术展示大平台推动合作共赢
2024年全国两会明确,中国将鼓励引导新一轮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将有超5万亿元的设备更新市场,今年7000亿元中央预算内投资逐步到位,不仅激发模具企业设备更新推动降本提质增效,同时为机械设备制造企业高级化、产线化、定制化的设备产品带来新机遇。
模具制造设备需要满足高精、高效、重载荷、大程序量、复杂型面加工,还要满足高合金钢、硬质合金的红硬性等切削性能,以及模具在线检测的闭环制造需求,使得模具装备成为现代装备的代表!模具加工的同时,具备服务模具成形零件精密加工的需要,通过模具成形产业链延伸设备供给,实现模具与零件加工设备双供给,服务全产业链。
记者在展会现场集中走访了国际装备馆以及国内设备、工具、材料馆,来自国内外的众多高端机床品牌企业,集中展示了全球先进的五轴机床、高速加工中心、电火花加工机床、激光加工设备、3D打印装备、自动化系统、测量仪器、刀具量具,展现了当今精密加工的先进水平,为模具企业带来最新的制造装备和加工解决方案。
以益模科技为代表的高端装备自动化集成的运用示范场景,分享装备供应链的集成,推动模具智能化设计、数字化制造技术、流程管理技术体系建设,促进自动化和信息化应用,为采购商提供多元的需求服务。
展会期间多家企业聚焦智能化技术的融合发展,以山崎马扎克为例,该企业延续 “马扎克数字化智造解决方案DX”这一主题,综合展出了其最新产品及技术,呈现多领域的应用案例及成熟的解决方案。比如环保型 “NEO”系列五轴新产品VARIAXISi-700NEO,通过强化主轴/工作台功能,削减加工周期时间,主轴种类丰富,可选择最适于各种不同应用的主轴。该产品通过搭载节能技术及设备,使功耗、再生电力可视化,对设备进行节能控制,为工厂的减碳作出贡献,同时配置了SmoothAi系统,可利用AI、数字孪生技术缩短加工周期,改善精加工表面。
通过现场与多家企业的交流可以了解到,我国模具制造已经实现了从传统的简单模具到高精度、高复杂度模具的转变,并逐步向智能化、自动化方向发展。智能模具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不仅在传统的汽车、电子等行业得到广泛应用,还在新能源、航空航天等新兴领域展现出巨大的潜力。
然而,我国智能模具行业在发展中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部分企业在技术创新和研发投入上还存在不足,导致产品质量和性能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仍有一定差距;同时,行业内的竞争也日趋激烈,企业在提高产品质量和性能的同时,还需加强品牌建设和市场推广,提高自身的影响力与竞争力。
打造产学研用专区促进行业发展
科技创新需要研究型机构建设持续完善,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需要各种专业人才。DMC2024特设产学研用成果展示区,在展会的平台上,大力促进院校融入行业,教学实训与行业实践结合,促进技术与人才交流,扩大院校在行业中的影响力,本次产学研用成果展示区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院校积极参与,包括:华中科大国家重点实验室、同济大学机械学院、上大模具钢产业化平台、中南大学机电学院、上交大模具CAD国家工程研究中心、郑州大学橡塑模具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上海理工材化学院、宁职院。
华中科技大学材料成形与模具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带来了钣金快速成型仿真与模具智能化团队最新的钣金成形解决方案。该方案针对航空航天航海、战略新兴产业等领域大型复杂构件与功能化器件的重大需求,围绕多能场作用下材料成形过程性能演化的科学问题,创新材料成形工艺与装备的新概念、新原理、新方法,突破材料成形机理与形性仿真、高端模具设计与制造、大型/精密/高效成形装备等关键技术,取得重大原创性成果,为我国国防建设和经济支柱产业发展作出不可替代的重要贡献,成为制造领域的国家战略科技力量。
同济大学机械与能源工程学院带来了通过深入研究先进高强钢的成形和仿真技术,为解决成形过程中的 “控形”难题和挑战提供了有效的解决方案,推动汽车先进制造技术的发展。推广到其他成形技术如辊压成形等。该创新成果的产业化应用将推动先进高强钢在汽车制造中的广泛应用,提高汽车的燃油经济性和碳排放,加速汽车行业向更安全、更轻、更节能的方向发展,为持续推进低碳绿色发展和落实“双碳”行动作出贡献。
上海交通大学模具CAD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带来了轻体结构零件精密成形 (精冲+板料锻造)、低频振动辅助成形、高强轻质材料的板管热成形技术、轻质高强板材塑性成形工艺与机理研究、大型锻件热制造形性预报技术及工程应用等一系列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