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核电二期工程建设全面铺开。
■ 中国工业报记者 余 娜
9月27日,“国家名片”华龙一号批量化建设再传捷报!
中核集团旗下中国核电 (股票代码:601985.SH)投资控股漳州核电二期工程4号机组浇灌核岛第一罐混凝土。至此,漳州核电二期工程建设全面铺开。
中核国电漳州能源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吴元明接受中国工业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漳州核电4号机组核岛筏基第一罐混凝土浇筑 (FCD),标志着漳州核电二期工程建设全面铺开,‘华龙一号’批量化建设工程漳州核电基地实现四台华龙机组共建的盛况。项目投产后将进一步优化福建省能源结构,对促进福建省绿色低碳转型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吸收经验 不断优化设计和施工
进入初秋,福建省漳州市云霄县列屿镇依旧烈日炎炎。
9月27日下午,换上蓝色工装、黑色劳保鞋、亮黄色反光马夹,中国工业报记者来到了漳州核电4号机组核岛筏基第一罐混凝土浇筑现场。偌大的核岛地基,仅直径就达到56米,需要的C45P8混凝土用量超8000立方米。9月27日下午14点28分,序号为1、2的布料机开始浇筑,连续浇筑近66小时后,9月30日8点28分浇筑完成。
作为漳州核电4号机组核岛土建的施工单位,中核二四公司漳州项目部党委书记、副总经理王顺泽向中国工业报记者介绍,漳州核电4号机组的建设,始终坚持核安全底线,充分总结和吸收华龙首堆以及漳州一期经验,围绕“模块化、自动化、数字化”进行重点攻关、成果转换应用。其中,钢衬里筒体全模块化、不锈钢水箱整体模块化、钢筋墙体模块化、齿条式预应力双层平台等取得了首创的突破,进一步确保了安全质量。
“上述成熟技术的应用独特之处在于充分吸收绿色施工、装配式施工理念开展模块化施工,攻克制约施工难度的重大瓶颈问题,在重点工程建造领域取得技术突破,华龙一号的建造技术已经走在了世界前列。”王顺泽说。
中国工业报记者获悉,相比一期工程1、2号机组,此次开工的4号机组以一期工程为参考设计,在充分考虑一期工程已实施的重要技术方案、厂址适应性修改、经验反馈、满足法规变化技术改进等基础上,实施了多项重要设计改进。
建设周期上,根据 《漳州核电3、4号机组里程碑及一级进度计划》,漳州核电4号机组按计划将在2029年建成并投入商运。
“漳州核电4号机组投产后,将有利于福建省优化能源结构,推进清洁能源产业发展,助推福建生态省和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吴元明表示。
安全可控 首台机组即将并网发电
作为 “华龙一号”批量化建设的始发地,漳州核电共规划建设6台 “华龙一号”核电机组,目前已有4台机组开工建设,安全质量均处于良好受控状态。
资料显示,漳州核电厂规划建设6台百万千瓦级 “华龙一号”核电机组,总装机容量约720万千瓦,总投资超1100亿元。目前,已有4台机组 (即1-4号机组)开工建设。截至9月27日,建设中的漳州核电厂已连续安全生产2063天。
“1号机组预计今年内投产发电;2号机组正全面推进冷试前相关工作;3号机组今年2月22日开工建设,5、6号机组前期工作正在有序推进。漳州核电4号机组计划于2029年建成投产。”吴元明表示。
据悉,“华龙一号”是我国具有完整自主知识产权的三代核电技术,满足全球最高安全标准,是我国核电创新发展的重大标志性成果,被誉为国之重器、“国家名片”,对于我国实现由核电大国向核电强国的历史性跨越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华龙一号”已成为全球在运在建机组总数最多的三代核电技术,标志着中国核电技术与综合竞争力跻身于世界第一方阵。
“‘华龙一号’具有双层安全壳,可以抵御17级台风,可以应对9级烈度地震。在反应堆内部, ‘华龙一号’创新性采用 ‘能动与非能动相结合’设计理念,以非能动安全系统作为高效、成熟、可靠的能动安全系统的补充,层层布置,纵深防御,安全性能有可靠保障。”中核国电漳州能源有限公司安监总经理张宇介绍。
漳州核电4号机组核岛顺利开工的同时,1号机组有望在今年年底迎来商运。
9月27日下午,跟随漳州能源工作人员的指引,中国工业报记者来到1号机组核岛内部,地上16.5米的核岛“最深处”。穿过各种错综复杂的管道与设施,一汪装满蓝色硼水的水池赫然出现在记者眼前。
据现场工作人员介绍,再过一个月,核燃料组件将最终装入反应堆水池下方的压力容器中。
核燃料组件装料完成后,1号机组将进行带核运行,测试全部顺利通关后,漳州核电厂便具备商运条件,正式发电。
值得一提的是,依托核电产业,一个涵盖抽水蓄能在内的大型清洁能源基地即将在漳州建成。基地建成后,预计年发电量可达635亿千瓦时,将成为福建省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的新发展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