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特别报道

两会热词里蕴藏的期待

本文字数:2946

  ■ 中国工业报记者 左宗鑫

  春回大地,时盛岁新。2025年全国两会在万众期待中召开。

  2025年,“十四五”规划即将收官,“十五五”规划正值谋划,新征程新使命,无疑提升了社会各界对今年全国两会的期待。

  作为观察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窗口,2025年全国两会透露出哪些关键信息?对规划未来有何重要指导意义?中国式现代化更加壮美的新篇章又该如何谱写?这些问题引发外界广泛关注。

  在对标去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九大重点任务基础上,围绕全国两会上的热点、焦点问题,中国工业报社、中工智库从2月24日至3月8日,依托报社微信、网站、微博等全媒体矩阵,发起面向千万用户的“提‘质’奋进  共谱‘新’篇——2025年全国两会问卷调研”,旨在探索新观点、研究新趋势、发现新机会、提供新价值,为工业和信息化领域的高质量发展积蓄新动能。现在,我们将数据及观点展示如下,以飨读者。

  第一部分:工业提“质” 奋力向“新”

  参与调研的受众认为,我国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取得显著成效,特别是在提高生产效率、改善产品质量和促进技术创新方面。然而,在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过程中,企业仍然面临着一些挑战,如人才短缺和技术瓶颈等。为了克服这些挑战并进一步提升新质生产力,企业需要关注技术研发和人员培训等领域,并积极寻求政府政策、供应商技术合作和银行融资等外部支持。同时,企业还应明确科技创新的主攻方向,如人工智能、自动化和智能化,以及绿色生产技术等,以推动企业的持续发展和转型升级。

  【观察1】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在提高生产效率、改善产品质量和促进技术创新方面成效显著。

  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创新性提出新质生产力,一年多来,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已经在中国大地上全面落地生花、枝繁叶茂。在您看来,一年来,在培育新质生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方面有何成效?【多选题】

  【观察2】人才短缺和技术瓶颈是当前推进新质生产力发展面临的最大挑战。同时,资金不足和政策支持不足也是重要问题。

  您认为,在推进新质生产力发展过程中,最大的挑战是什么?   【多选题】

  第二部分:“新”型消费 “质”向未来

  调查问卷结果显示,中国品牌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高科技和新兴产业领域品牌备受认可。然而,在国际市场上,中国品牌仍需在产品质量、品牌形象、产品设计和市场营销策略等方面加以改进。未来,中国品牌应继续拓展国际市场、增强创新能力、提升产品质量、加强品牌建设,以实现更高水平的发展。

  【观察1】新能源产业、航空航天、新能源汽车和人工智能等领域的品牌被认为最能代表“中国制造”,展现了中国在高科技和新兴产业方面显著进步和影响力。

  您认为,哪类品牌最能代表“中国制造”?【多选题】

  【观察2】中国品牌在国际市场上最需要改进的方面是产品质量、品牌形象、产品设计和市场营销策略等方向。

  您认为,中国品牌在国际市场上最需要改进的方面是什么?【多选题】

  第三部分:全球“新”局 “质”造出海

  调查问卷结果显示,企业在国际市场上遇到的主要挑战包括政策法规的复杂性、文化差异和竞争加剧,而高水平对外开放为企业带来了扩大市场份额、提升品牌影响力和促进技术创新等机遇。此外,绿色贸易、服务贸易和数字贸易的发展也对企业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在政策支持方面,企业应关注融资支持、行政审批简化和税收负担降低等关键领域。

  【观察1】高水平对外开放为企业带来的最大机遇主要体现在扩大市场份额和促进技术创新上,同时也有助于提升品牌影响力。

  您认为,高水平对外开放为企业带来的最大机遇是什么?【多选题】

  【观察2】绿色贸易的推广对企业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提升企业形象、增加市场竞争力和降低环境风险上,同时也有助于吸引投资和提升社会价值。

  您认为,绿色贸易的推广对企业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哪里?【多选题】

  第四部分:绿色点亮 “新质”生辉

  从调查数据结果可以看出,绿色低碳转型已成为企业发展的重要趋势,大部分受众对此持积极态度,并认为将有助于提升企业品牌形象、市场竞争力和法规合规性。同时,政府也应在推动绿色低碳转型中发挥重要作用,提供政策支持和资金扶持,加强技术研发和促进企业间合作。

  【观察1】大部分行业在绿色低碳转型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仍有一部分行业的转型效果一般或不明显。

  您所在的行业实施绿色低碳转型的成效如何?【单选题】

  【观察2】未来绿色生产力的发展趋势主要侧重于技术创新。

  您认为,未来绿色生产力发展的趋势主要包括哪些方面?【多选题】

  第五部分:“新”城涌动 “质”美中国

  新型城镇化政策在大部分受访者中得到了认可,被认为在推动城市发展和改善居民生活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然而,在新型城镇化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如教育资源分配、医疗设施建设以及社区服务等方面。同时,随着新型城镇化的推进,环境保护和文化认同感等问题也逐渐浮现出来,需要政府和社会各界共同关注和解决。

  【观察1】新型城镇化带来的最显著变化包括就业机会增加、投资环境改善和生活便利性提升,其中,生活便利性提升的比例最高。

  您认为,新型城镇化最显著的变化是什么? 【单选题】

  【观察2】新型城镇化对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较高,超过80%的受访者认为,政府对此“非常重视”或“重视”。

  您认为,新型城镇化对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如何? 【单选题】

  中工智库是中国工业报社充分发挥更懂产业的产经财经融合媒体的信息链接优势,遵循开放、共创、共建、共管、共享、共赢原则,建设的链接“线上+线下”“行业+地方”“工业+科技”“专家+平台”的新型媒体生态型智库。

  【数据来源】面向中国工业报社、中工智库全媒体平台超千万用户发放该问卷。

  【样本数据】参与本次调查问卷的总人数为1210人,其中男性占比45.45%,女性为54.55%;年龄区间18-25岁占比18.18%,26-30岁占比24.79%,31-40岁占比42.98%,41-50岁占比9.92%,51-60岁占比0.83%,60岁以上占比3.30%;学历高中及以下的占比为1.65%,大专的占比为10.74%,本科的占比为78.51%,研究生及以上的占比为9.09%;地区位于东北地区4.96%,华北地区26.45%,西北崎岖4.96%,华中地区16.53%,华东地区14.05%,华南地区23.97%,西南地区9.09%;从事制造业的占比38.02%,信息技术业的占比21.49%,服务业的占比17.36%,其他的占比23.13%。

  中工智库

  阅读全部报告内容请扫码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中国工业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新闻热线电话:010-67410661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7410661 广告招商电话:010-67410642
举报邮箱:jubao@cinn.cn   投稿邮箱:zbs@cinn.cn   服务邮箱:fuwu@cinn.cn
中国工业报社
微信公众号
中国工业报特别报道 12两会热词里蕴藏的期待 2025-03-10 2 2025年03月10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