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版:新产城

专访四川省社科院研究生学院院长柴剑峰
发挥七大优势 进一步壮大发展动能

本文字数:1274

  中国工业报:成都市新质生产力发展有哪些特点和亮点?

  柴剑峰:成都市新质生产力发展呈现出“技术攻关纵深突破”与“应用场景超前布局”双轮驱动,“硬科技+软实力”发展并举的特征。一是技术驱动,坚持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二是数字经济壮大,激活产业布局优势和新动能。三是绿色发展,以低碳经济实现弯道超车。四是人才赋能,创新人才高地构建活跃生态。五是开放协同,注重国际化合作和区域协同效能。六是产业融合,打造科技与文化共振的科幻之都。

  中国工业报:四川省及成都市的后发优势在哪?

  柴剑峰:四川省及成都市的后发优势包含七个方面。一是地理区位优势,二是资源优势,三是政策支持优势,四是土地人才优势,五是产业基础雄厚,六是超大市场腹地,七是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

  中国工业报:对于成都市而言,如何进一步将经济潜力释放出来?

  柴剑峰:根本是要让新质生产力变成发展新动能。其关键点在于:站位国家创新发展战略层面,抢占新质生产力发展高地;科技创新与科技成果转化同时发力,因地制宜协调好新质生产力和传统生产力的关系;结合成都自身优势与实际情况,前瞻性培育未来产业;调整构建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组织形态和制度体系。

  具体而言,一是加大科技创新投入。构建开放的创新生态系统,鼓励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多方合作,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实现技术的快速迭代与应用。

  二是优化产业结构。通过智能化改造和技术创新,提升传统制造业的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加大对人工智能、脑机接口、先进材料等新兴产业的投入。

  三是完善人才培养机制。建立与新质生产力发展相适应的人才培养体系,加大对本土人才的培养力度,完善教育体系,提高教育质量。

  四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大5G、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的应用和部署,开放智慧交通、智能医疗等场景,提升城市整体的综合服务能力。扩建天府国际机场,提升中欧班列运输效率,建设全球供应链节点城市。

  五是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完善相关政策法规,确保降低企业的创新和研发成本落到实处,提供税收优惠和财政补贴。构建精准赋能型政策体系,在试点区域放宽政策,允许企业数据跨境流动、无人驾驶测试等,让企业以“风险可控、快速迭代”模式验证新技术的商业化路径。

  六是促进国际合作与区域协同发展。举办会议、展览等活动,深化区域合作。高标准建设国际铁路枢纽,高质量建设陆港型、空港型国家物流枢纽,积极参与“数字丝绸之路”建设,不断增强内畅外联的枢纽通达能力。推动成都在全球新质生产力领域的影响力。推动“成德眉资同城化”战略,与东部共建“飞地园区”,共同打造跨区域产业协作平台。

  七是推动绿色发展。发展光伏、锂电、新能源汽车等循环经济和低碳产业,推动产业向绿色低碳方向转型。注重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推动城市空间结构向多中心、组团式、网络化转型,推动绿色技术的应用和提升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中国工业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新闻热线电话:010-67410661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7410661 广告招商电话:010-67410642
举报邮箱:jubao@cinn.cn   投稿邮箱:zbs@cinn.cn   服务邮箱:fuwu@cinn.cn
中国工业报社
微信公众号
中国工业报新产城 13专访四川省社科院研究生学院院长柴剑峰
发挥七大优势 进一步壮大发展动能
2025-03-10 2 2025年03月10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