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版:行知·理论

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深入推进新型工业化

本文字数:2052

  ■  王铭霞

  新质生产力的核心标志是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将科技创新、高质量发展作为主旋律,促使各行各业实现转型的生产力。结合当前的经济发展情况与技术发展现状,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不仅可以助力相关企业找准未来发展的突破口,还可以推动实体经济与数字经济的深度融合,为国家的长远发展提供助力。为此,有必要以新质生产力与新型工业化作为研究对象,围绕如何发展新质生产力、如何深入推进新型工业化展开探讨,借此促进我国现代化发展。

  提高对外开放的程度,引入创新性资源。“闭门造车”向来不是科技创新的主要方式。若想充分发挥新质生产力在新型工业化中的积极作用,就需要重视技术的研发与引入,提升我国对外开放的程度,只有这样,才能为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生机与活力。具体来讲,发挥新质生产力在新型工业化中的积极作用需要落实好以下两点:第一,引入创新性资源。有必要秉持与时俱进的思想观念,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国外各项创新性资源,再结合我国工业的实际发展现状,对创新性资源进行本土化改造与利用,从而为科技创新提供更多保障。例如,我国可以与周边国家开展积极交流合作,推行合作项目,吸引海外高端人才来华参与研发工作,通过他们的先进经验和知识,带动我国相关领域的快速发展,为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注入新鲜血液。第二,以点带面,促进整体创新。当前,工业企业还需要密切结合国家提出的新质生产力发展政策,使创新性资源在新型工业化的各个方面大放光彩,带动工业领域的整体创新。在此期间,工业企业应当秉持创新精神,在深入分析新质生产力的前提下,规划未来一段时间内的企业发展战略,为创新性资源的利用奠定夯实基础。

  加强芯片与人工智能技术的研发。现代化科学技术的发展使新质生产力越来越多地在工业领域普及。在技术革命的背景下,需要在原有基础之上拓展产业领域,将科技含量高、绿色发展潜力大、关联性强、有利于满足产业发展需求的战略性科技引进来,从而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建设进程。具体来讲,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建设进程需要落实好以下两点:第一,加强芯片技术的研发,降低未来产业底层技术的对外依存度。就目前来看,我国对芯片技术的研发存在力度有所不足,相关的研究成果较少,不能很好地支撑新型工业化的建设等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在拓展产业领域的同时构建自主性强的算力芯片技术体系,全力突破“卡脖子”困境,并着重培养芯片技术研发人才,提升我国在芯片领域的自主创新能力。同时,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形成产学研用一体化的创新体系,加速芯片技术的成果转化和应用推广。第二,打造人形机器人新业态。相关部门需要发挥主导作用,及时关注科技创新的发展动向,将具有较大未来发展潜力的人形机器人列为重点对象。就目前来看,部分工业企业已经引入了人形机器人,使工业生产、工业运输等环节得到了优化。基于此,有必要在国内的更多工业生产场所设置人形机器人的试点示范工程,在特定区域内打造科技创新的“带头企业”,实现以点带面、共同发展的目标。

  突破重点,找准新质生产力与新型工业化的发展方向。我国在经过多年发展以后,逐步意识到新质生产力在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中的重要性,并出具了相关文件,要求各部门、各行业在创新、转型、企业和产业等多个层面协同发力,加快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进程,塑造新动能、新趋势和新的发展路径,为新型工业化的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具体来讲,需要落实好下述两点措施:第一,把握核心技术,加强科技研发。考虑到新型工业化建设的技术需求,有必要将核心技术掌握到位,循序渐进地开展重大技术的专项研发,有条不紊地完成新型工业化建设的大方针,在实际工作中需要以提升产业的科技创新能力为重心,在保障资源投入的同时聚焦于创新发展,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动能。第二,建设产业科技创新平台网络。通过建设产业科技创新平台网络,在各个区域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可以有效提升产业技术公共服务水平,为新型工业化的建设、创新提供物质基础。因此,需要结合现有的技术条件与实际需求,在保障资源投入的情况下打造高水平的产业科技创新平台网络。在此期间,工业企业需要充分参与进来,投入一定的资源,为产业科技创新平台网络的建设提供便利。上述措施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推进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加快新型工业化的进程。为此,需要着力打造协同发力,技术研发、平台建设于一体化的工作模式,坚持将科技创新列为工作的重点,确保新质生产力、新型工业化的协同发展。

  新质生产力是工业企业突破现有束缚、实现长远发展的重要生产力。为此,国家需要站在宏观层面,为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出谋划策,做好引导与规划的任务。同时,技术人员需要正视自身的职责,聚焦于芯片技术与人工智能技术的研发,为新型工业化的发展提供技术保障。本文通过对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深入推进新型工业化的相关内容展开探讨,为相关领域提供了一定的借鉴,需要引起重视。

  (作者单位:中共东营市委党校)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中国工业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新闻热线电话:010-67410661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7410661 广告招商电话:010-67410642
举报邮箱:jubao@cinn.cn   投稿邮箱:zbs@cinn.cn   服务邮箱:fuwu@cinn.cn
中国工业报社
微信公众号
中国工业报行知·理论 15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深入推进新型工业化 2025-03-10 2 2025年03月10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