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要闻

看!中国工业“新”潮澎湃

本文字数:2462

  ■  中国工业报记者  孟凡君

  在灼灼春意、勃勃生机的时节,新动能、新机遇、新启迪——中国正在“全国两会进行时”,代表委员们心怀“国之大者”、情系“民之关切”,热辣滚烫着这个充满希望的春天。在时代的洪流中,历史眷顾的从来都是坚定的奋进者。每一个春天都是一次新的出发,记录着中国式现代化的铿锵步履。

  举世瞩目的2025年中国两会,赢得了国际社会更多的“刮目相看”。新质生产力、中国式现代化、新型工业化、科技创新、民营经济、“人工智能+”等话题层出不穷,成为中国经济变革的生动注脚,奏响了中国工业经济发展“春天的乐章”。

  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新闻发言人娄勤俭表示:“中国经济从来都是在风雨洗礼中成长、在历经考验中壮大,我们对中国经济的前景充满信心。”

  当前,“十四五”规划即将收官,“十五五”规划正值谋划,中国处在重要发展节点上,每一个人都是主角,每一份付出都弥足珍贵,每一束光芒都熠熠生辉。全国两会代表委员,有的穿梭工厂车间,记下产业发展的日新月异;有的深入田间地头,带回科技助农、乡村振兴的好点子……

  2025年“乙巳”全国两会,创新为舵、绿色为帆、开放为桨、改革为锚,破藩篱、优机制、添动力,中国工业经济的航船加速蓄能,乘势而上。

  工业是经济增长可靠的“压舱石”

  击鼓催征,踏着春天的步伐,中国经济从“能级”跨越到“枢纽”提能,从科技创新到产业倍增,从营商改善到绿色发展,进一步发挥“稳定器”和“助推器”作用,实现“质”的突围。2025年2月,中国制造业PMI指数重新回升到荣枯线之上,虽然有季节性因素影响,但也表明中国经济呈现回升向好的态势。

  新的时期,新的任务,关键要把“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统一于高质量发展全过程,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有了新的内涵。从“智造”突破到“绿色”赋能,越来越多的“中国智造”正在引领全球科技发展,工业成为中国经济可靠的“压舱石”。从服装、家具、家电等“老三样”,到电动汽车、锂电池、光伏产品等“新三样”,“中国制造”正转型“中国智造”。

  目前,中国制造业企业总量突破600万家、新能源汽车年度产量首次突破1000万辆、快递年业务量首次突破1700亿件、服务贸易规模首次突破1万亿美元、海洋经济总量首次突破10万亿元、粮食总产量首次突破1.4万亿斤……

  一个个新突破由实干写就,勾勒出中国工业经济的强劲脉动。

  全国人大代表、上海社会科学院党委书记权衡表示,我国经济发展到今天这个水平,消费态势有了一个新现象,就是消费结构转型升级。2025年新春市面上,新产品、新场景、新热点“接二连三”,中国经济的活力与潜力不断显现。

  坚持走“科创+产业”路

  作为国民经济的主体和增长引擎,工业对经济的稳定发展至关重要。在新时代背景下,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实现新型工业化是关键任务。

  2025年,将是中国新型工业化的重要转折点。全国人大代表、工信部党组书记李乐成接受采访时表示,2025年他关注的重点就是新型工业化。

  工业动能增长,离不开科技赋能。中国坚持走“科创+产业”的道路,让更多创新成果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科技发明从“书架”走向“货架”。我国升级跃迁的现代工业筑起经济的“基本盘”,剑指未来:

  一组储能锂电池,为新能源汽车赋予千里续航的强劲动力;

  一枚自主研发的国产芯片,释放出让万物智联的澎湃算力;

  一块光伏板为千家万户“种太阳”,将阳光转化成供无数家庭使用的清洁电力;

  ……

  长期在工程一线工作的全国人大代表、大连华锐重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设计师和电气首席专家孙元华,见证了车间内跃动的新质生产力和重工行业从“模仿”到“领跑”的发展。

  前进之路从来不是坦途,中国式现代化是干出来的。当前,我国一批“大国重器”上天、出海、入地,中国工业“新”潮澎湃,成为中国制造“硬核”的实力担当,显示出中国工业基础的巨大创新力量。

  今年全国两会上的“部长通道”“代表通道”“委员通道”,见证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累累硕果,向世界传递了中国“好声音”。从“大国重器”到科技创新,从生态环保到DeepSeek,全世界都清晰看到了中国工业前行的稳健步伐,深切感受到了新时代中国工业的精神气象。

  “科学技术要打头阵”

  科技创新是推动经济发展的第一动力,神州大地4.8万公里高铁线路上列车飞驰,中国正走在科技创新的道路上。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院长潘教峰认为,“科学技术要打头阵”,全国两会已经释放出更多的信号,为中国式现代化搭载“新引擎”,注入新动力。

  全国人大代表,小米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雷军表示,小米创业的15年,离不开科技创新,他要感谢北京这片沃土。

  全国人大代表、安徽博微长安电子有限公司工人黄春燕,用特殊的“焊枪”焊接出技艺的完美和极致。黄春燕焊接的军事装备,曾在国家重大阅兵式上威武亮相,并屡次在国家重要安保任务中大显身手。

  我国新质生产力正在加快形成,对高质量发展起着强劲推动和支撑作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和未来产业前瞻布局,推动重点技术、关键技术、战略技术的研发,能够推动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发展。”权衡说。

  审时度势,保持稳中求进的定力;创新引领,激发敢想敢拼的活力。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如火如荼,特别是在人工智能、智慧城市、数字经济等领域取得突破性成就,尽情释放出中国经济的活力。

  看!中国工业“新”潮澎湃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中国工业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新闻热线电话:010-67410661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7410661 广告招商电话:010-67410642
举报邮箱:jubao@cinn.cn   投稿邮箱:zbs@cinn.cn   服务邮箱:fuwu@cinn.cn
中国工业报社
微信公众号
中国工业报要闻 01看!中国工业“新”潮澎湃 2025-03-10 2 2025年03月10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