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工业报记者 曹雅丽
全国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新闻发布会2025年3月3日在人民大会堂一层新闻发布厅举行。大会新闻发言人刘结一表示,2024年,中国经济稳中有进,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全年国内生产总值超过134万亿元,增速达到5%,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名列前茅。新产业新业态竞相涌现,智能制造、智能产品日新月异。绿色生产力蓬勃发展,风电、光伏、新能源汽车领跑世界。春节期间消费市场需求旺盛,家电和音像器材热销,同比增长166.4%,旅游业增收37.5%。中国经济正沿着高质量发展的航道稳健前行。
“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当前内外部环境发生深刻复杂变化,中国经济运行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消费需求仍然不足,一些领域风险隐患仍待化解。但更要看到,中国经济基础稳、优势多、韧性强、潜能大,长期向好的支撑条件和基本趋势没有变。”刘结一强调。
新质生产力培育收效显著
新质生产力在2024年全国两会上被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并被列入十大工作内容之一。刘结一表示,发展新质生产力,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共中央深刻洞察时代大势,着眼于进一步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
2024年,我国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加深融合,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建设,新质生产力收效显著,经济发展向“新”而行、以“质”致远。一系列科技成果接连亮相,一项项“黑科技”闪亮登场。传统产业追“智”逐“绿”,智能装备快速普及。全球189家“灯塔工厂”中,我国占79家,其中近半数来自钢铁、食品等传统产业。新兴产业方兴未艾,未来产业布局蓄势。人形机器人上春晚扭秧歌,无人机飞夜空放“赛博烟花”,人工智能开源大模型引发世界热议。
刘结一表示,大力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是全国政协议政建言重要着力点:“新质生产力是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引擎。全国政协将持续发挥自身优势,让新质生产力释放出更加强劲的动力。”
坚定不移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
刘结一指出,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决定》,既是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全面深化改革的实践续篇,也是新征程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时代新篇,勾勒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全景图”。
“全国政协把学习贯彻全会精神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在深学细悟中坚定改革信心、凝聚改革共识,学在深处、谋在要处、干在实处。”刘结一介绍,全国政协立足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大局,充分发挥专门协商机构作用。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刘结一表示,全国政协狠抓涉及自身改革任务的落实,着力完善制度体系,健全协商民主机制。修订反映社情民意信息工作条例等基础性工作制度,实现报送信息数量和质量“双提升”;健全深度协商互动机制,强化具有前瞻性、战略性、全局性重要问题的协商,把问题议深议透;改进发言机制,注重发言委员的广泛性、代表性,增强委员发言的针对性、专业性;创新协商议政方式,推动网络议政与远程协商常态化,田间地头、车间码头的声音直达全国政协协商会场,彰显人民政协在数字化时代的新活力。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围绕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言献策,全面落实三中全会关于健全协商民主机制的改革部署,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各类制度机制。”刘结一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