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工业报记者 孟凡君
2025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江苏昆仑互联新能源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刘怀平表示,钢铁行业是我国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领域。“推动钢铁企业构建以储能为核心的电力闭环运行网络,提升现有能源系统运行效率,对我国钢铁行业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刘怀平认为,我国钢铁行业与储能技术的深度融合仍面临三方面挑战。一是市场分割机制阻碍规模效应。二是储能技术多场景适应性不足。三是单一收益模式制约应用潜力。
为推动钢铁行业与新型储能技术协同发展,刘怀平提出三点建议:一是健全市场协同机制,促进储能规模化发展。建议在国家层面推动建立跨省储能调度平台,破除行政壁垒,完善电力市场交易规则。通过政策引导形成储能资源共享网络,探索适合钢铁行业的容量补偿机制,对参与跨区域调峰的储能设施给予适度财政支持,促进规模化储能部署,实现资源配置效率整体提升。
二是推动技术场景适配,构筑多元化技术格局。建议大力引导和发展包括压缩空气储能、重力储能、飞轮储能、超级电容储能、固态电池储能、液流电池储能以及钠离子电池储能等多元化储能技术路线,通过发展多元储能技术路线,破解单一技术风险,以满足钢铁行业多场景及极端环境储能需求。
三是创新价值实现机制,拓展综合收益维度。推动建立储能在能源转型中的多重价值定位,支持钢铁企业将储能设施深度嵌入钢铁企业的综合能源系统,通过与光伏风电、余热回收、氢能制备等场景的联动优化,开发动态充放电策略,提升绿电消纳与经济性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