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版:装备

cippe2025北京石油展:从万米深地到低碳智慧未来

本文字数:2934

  ■  中国工业报  张安媛

  作为全球能源生产与消费大国,我国始终将能源安全与绿色转型视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命题。在“双碳”目标与“十四五”规划的持续推进下,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增强能源资源安全保障能力,推动能源清洁低碳高效利用”,这为能源与石化行业划定了清晰的发展路径。

  目前,第二十五届中国国际石油石化技术装备展览会(cippe2025)在北京召开。春日的北京顺义新国展,人流如织,机械的嗡鸣与数字的流光交织成能源工业的交响。

  本届展会,汇集了来自全球75个国家和地区的近2000家参展企业。这些企业携“深地利器”与“未来方案”同台竞技,上演了一场从万米底层到云端智控、从黑色石油到绿色氢能的技术狂欢。

  深地钻探:大国重器叩击地球“脉搏”

  深地钻探装备作为能源勘探开发的“国之重器”,是我国突破能源瓶颈、保障能源安全的核心支撑,在技术突破、资源开发、产业升级等层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价值。本届展会现场,众多深地钻探领域的佼佼者共聚一堂,展现了众多行业前沿高水平解决方案。

  在中国石油展团的核心展区,一台银灰色的“钢铁巨人”矗立中央——宝石机械12000米特深井自动化钻机模型,正通过全息投影重现“深地塔科1井”钻穿10910米地层的震撼场景。这台曾钻开5亿年前古老岩层的“深地利器”,配备8套自动化管柱装备,如同机械臂般精准完成从堆场到井口的全流程操作,动力猫道与电永磁吊运装置在现场演示中流畅协作,引得观众惊叹:“过去需要十多个工人的体力活,现在屏幕轻点就能完成。”

  北石机械的展台上,技术人员通过交互屏幕演示万米顶驱的“智能心脏”,集成扭摆减阻系统让钻机在超深井中如水中游鱼般灵活,软扭矩控制技术则像给钢铁巨兽装上了触觉神经,实时感知井下阻力变化。而济柴动力的12V175柴油机展台前,现场的工作人员启动透明机舱模型,高压共轨技术下的燃油雾化如星云般扩散。“这台‘中国心’打破了国外垄断,在南海高温高压井连续运转500天零故障。”工作人员介绍。

  穿过熙攘的人群,杰瑞集团的“AI·R FRAC智慧压裂舱”如科幻电影中的“太空指挥站”般吸睛。玻璃幕墙内,三维数据沙盘实时跳动着压裂作业的压力曲线,AI算法正以毫秒级速度识别异常。“压力突变识别率100%,柱塞泵故障预判准确率97.8%,相当于给井场配了个24小时在线的‘智能医生’。”现场的工程师介绍。工程师还在现场进行了远程操控演示,原本需要40人驻守的井场,如今在智能系统下仅需15人。效率提升的同时,安全预警系统也得到了进一步升级。

  连续多年获得cippe北京石油展展品创新金奖的中国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本次现场重点展出了“万米深井超高温钻井液技术”。据展位现场的相关人员介绍,该技术使钻井液体系在220℃下仍能保持稳定流变性,较传统体系耐温能力提升40%,有效解决了超深井钻井液“高温稠化”和“低温胶凝”问题。其智能漏失防控技术采用集成随钻漏失监测-智能决策-精准封堵闭环系统,实际堵漏成功率高达92%。同时,该技术采用可生物降解的润滑剂和抑制剂,更符合国家绿色矿山建设要求。目前,该技术已在塔里木盆地、四川盆地等深层超深层油气田累计应用200口井,平均单井钻井周期缩短18%,事故复杂时效降低65%,为我国深地战略实施提供了关键技术支撑。

  绿潮涌动:可再生资源谱写“双碳”乐章

  在全球能源绿色发展趋势下,以及在地缘政治冲突加剧的背景下,绿色转型成为破解“油气卡脖子”技术的关键抓手,我国近年来在氢能、风能、太阳能等绿色能源领域的成绩斐然。据生态环境部相关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10月,我国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约12.8亿千瓦。各项目标实施进度符合预期,其中森林蓄积量和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已提前实现2030年预设目标。

  绿色技术创新催生新经济增长点。2024年,全球氢能市场规模突破1200亿美元,中国占比超30%;新型储能装机量达7376万千瓦,年增长率130%,带动锂电、液流电池等配套产业规模突破万亿。这种“技术-产业-市场”的正向循环,正在重塑全球能源产业链格局。绿色能源的发展变化在本次展会现场也可见一斑。

  走进展会的氢能展区,神开股份的氢燃料电池无人机正在模拟如何在飞行舱中穿越雪山与沙漠。银白色机身下,燃料电池堆轻轻震动,3小时续航、50公里作业半径的参数,让传统锂电池无人机相形见绌。“在青海油田,它能在零下20℃的寒风中巡检管道,搭载的AI摄像头连指甲盖大小的裂纹都能识别,还能自动生成三维漏点地图。”工作人员边介绍边向现场的观众演示着无人机换氢过程,3分钟快速换罐让“全天候作业”成为可能,零碳排放的尾迹更暗合了展会“碳中和”的主题。

  渤海装备的绿色沙盘则展现了另一种“绿色魔法”,熔盐注汽锅炉模型旁,流动的光影模拟着太阳能、风能转化为热能的过程。这套多能耦合系统在新疆油田替代了传统天然气加热炉,800小时运行节省的1900千瓦时电量,足够点亮2000户家庭一周的灯火。斯伦贝谢展台前,现场的工作人员通过AR眼镜演示Ora-DTT钻具测试技术,在虚拟井壁上标注着实时油气数据,中外技术的碰撞让绿色勘探的未来清晰可见。

  《“十四五”智能制造发展规划》提出,到2025年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基本普及数字化,能源装备领域数字化转型成为必然趋势。因此,AI技术与工业互联网正在深度融入能源生产全链条,能源行业正在由“自动化”向“自主化”的技术方向跃迁发展,“少人值守、自主运行”的智慧能源体系正在成为越来越多行业用户的关键需求。

  通过构建油气田全要素数字孪生体,实现设备故障预测、应急演练虚拟化,将安全事故发生率降低50%以上。这些发展需求及发展趋势的背后,是技术创新与市场需求的双向驱动。当全球能源需求持续增长与减排压力并存,当深地深海资源开发与传统油气田挖潜同步推进,企业必须以“技术+模式”双创新应对挑战。

  在cippe2025北京石油展展会现场,观众看到了众多智能化能源解决方案和行业前沿技术。从智能加油机器人到全钒液流电池,从AI压裂系统到超临界二氧化碳管道,每一项技术突破都在印证,能源行业的未来,属于那些既能深耕传统领域、又能拥抱变革的创新者。

  宝石机械的电驱压裂橇通过物联网技术实现设备状态实时监控,故障预警准确率提升至95%。北石机械的智能液压抽油机搭载AI算法,可根据油井工况自动调节运行参数,单井能耗降低20%。杰瑞集团展示的AI数字人像与智能控制体验舱,预示着“无人化作业”时代的到来。通过数字孪生技术,工程师可在虚拟空间模拟钻井、压裂等复杂场景,提前预判风险并优化工艺。

  从政策赋能下的战略机遇,到展会现场的技术迸发,再到未来趋势的清晰勾勒,cippe2025北京石油展不仅是一场行业盛会,更是我国能源装备产业升级的缩影。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中国工业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新闻热线电话:010-67410661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7410661 广告招商电话:010-67410642
举报邮箱:jubao@cinn.cn   投稿邮箱:zbs@cinn.cn   服务邮箱:fuwu@cinn.cn
中国工业报社
微信公众号
中国工业报装备 09cippe2025北京石油展:从万米深地到低碳智慧未来 2025-04-14 2 2025年04月14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