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新三农

以实干筑基 用奋斗作答

守护边境“经济” 提升金融“肥力” 做滋养乡村兴盛的“泥土”

本文字数:3652

瑞丽沪农商村镇银行行长李佳丞(左一)向农户讲解信贷政策。

  在中缅边境的瑞丽市,近170公里的国境线犹如一条蜿蜒曼舞的丝带,在山林与村寨之间曲折穿梭。这里的经济发展如同这片土地上待播的农田,急需金融的“肥力”滋养。作为由上海农商银行发起设立,扎根于国境线上的瑞丽沪农商村镇银行(以下简称“瑞丽村行”),经过十多年奋力生长,成为一支地理位置最为偏远、守护边境经济、促进乡村兴盛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默默滋养着这方厚重的土地。

  瑞丽市,分布着29个村委会共229个村民小组,其中多数是傣族、景颇族聚居的村寨,独特的民族风情与地域特色交织。瑞丽村行秉持“沉下心、沉下身、沉下力”的“三沉行动”,以坚定的脚步丈量民情,用创新的思维化解普惠金融服务难题,为边境“三农”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全力守护着边境的经济脉络。

  自2024年1月至2025年4月末,累计投放各项贷款达3.61亿元,服务覆盖全市55.8%的行政村,户均贷款18.91万元,“支农支小”贷款占比达87.66%,信用贷款占比为65.82%。凭借在普惠金融领域的卓越贡献,使更多金融“活水”润泽这方边疆热土,为边境经济的繁荣和乡村的兴盛提供着坚实的金融支撑。

  嵌入“支农支小”基因,守护边境经济根基

  差异化、特色化经营是立足之本。瑞丽村行将乡村作为主阵地,以错位竞争的方式开展服务,重点关注那些因信息不对称或缺乏房产抵押而难以在其他银行获得授信,但踏实做事、信用良好的广大农户,为他们打开融资的大门,降低融资的门槛。

  在风控方面,瑞丽村行牢固树立“小额分散”的风控文化,严格规定新增贷款单户限额控制在资本净额的1%以内,且户均贷款不高于20万元。这种举措既保障了金融安全,又能最大限度满足基层客户的融资需求,如同精准灌溉,让每一滴水都滋润到需要的地方,确保金融“肥力”精准作用于边境经济的每一个细胞。

  为了更好地服务乡村,瑞丽村行制定了《客户经理入村工作规范》,要求客户经理每人每周入村时间不少于2天。在此基础上,逐步形成“一村一策”的精细化金融服务方案,根据每个村庄的特点和需求,量身定制金融服务,真正做到因地制宜、精准施策,金融“肥力”在不同的乡村土壤中发挥着最大效益。

  同时,瑞丽村行全力构建“零”手续费的“惠民银行”。借记卡、短信费、对公对私账户转账、手机银行、网上银行等一系列业务均免除相关的手续费,惠民举措更实。

  破解农民融资难题,助力乡村产业发展

  农村地区农户小额信用贷款服务,是瑞丽村行的根本任务。以“沪惠村居”为重要抓手,紧盯“641”目标,积极探索“支农支小”贷款长效机制,在“小而普、小而灵、小而惠、小而亲”上不断下功夫。建立了客户经理尽职免责制度,鼓励客户经理大胆拓展“农户首贷户”,提高农户信用贷款可获得性,扩大农村普惠金融服务覆盖人群,有力助推农业产业发展。农业产业是乡村兴盛的关键,破解农民融资难题,为农业产业注入金融“肥力”,让乡村产业茁壮成长。

  通过“党建+金融”综合服务模式,瑞丽村行向各行政村和村小组派驻金融服务专员,广大农户足不出户就能享受便捷金融服务。这种模式强化了基层党组织与金融机构的合作,使金融服务更为深入农村的每一个角落,如同春风化雨,滋润着乡村的每一寸土地,让金融“肥力”渗透到乡村的各个层面。

  以行政村为单元,精心规划客户经理网格责任区,明确“谁的责任田谁负责”。从家庭诚信度、产业或务工收入持续性、喜好偏好、邻里关系等多个维度构建农户信用模型,借助村委、工作队、村小组关键人等多方面评价,精准把握农户综合情况,破解“熟人社会”信息不对称难题,科学合理确定授信额度。

  通过提前介入走访宣传,开展非金融服务增进与民众的熟悉度。沟通成熟后,集中力量进村开展整村评价和授信。自2024年1月至2025年4月末,瑞丽村行累计完成近58个村组的入村授信。

  服务直达“最后一公里”,畅通边境金融脉络

  瑞丽村行配备了两辆普惠金融服务专用车,每日穿梭于瑞丽的乡间村寨,化身为“移动银行”。无论农户身处何处,只需一个电话,相关业务团队便迅速响应,上门服务。客户经理借助移动PAD和微贷系统线上审批工具,实现了从资料采集、开卡、建档、授信到放款全流程服务,均可在农户家中完成。农户无需再奔波到城区,真正实现随叫随到、手机上随借随还,成为农户身边实实在在的贴心银行。

  这种服务模式,打破了传统银行服务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解决了偏远地区农户办理金融业务不便的问题,提升了金融服务效率与质量。农忙时节,农户无需放下手中的农活,只需一个电话,就能在家中完成贷款申请和放款流程,确保了农业生产的顺利进行。而且,通过手机银行实现的随借随还功能,让农户能更灵活安排资金使用,降低融资成本,切实将金融服务送到村居“最后一公里”,畅通了边境金融的脉络,金融“肥力”能够顺畅地输送到乡村的每一个角落。

  坚持“长期主义”,与乡村经济共成长

  村镇银行是金融体系中的毛细血管,作用不可替代。瑞丽村行深知自身价值取向在于服务广大农村基层和市场末梢。因此,始终坚持与“三农”小微长尾客群携手同行,深入群众,与老百姓和小商小贩密切打交道。通过实地走访,真切了解融资需求和痛点,不断优化业务流程,迭代金融服务。

  在长期实践中,瑞丽村行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也赢得了众多客户的信任。针对季节性经营的农户,依据其经营特点,推出灵活的还款方式和贷款期限,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资金周转问题。对于信用良好但缺乏抵押物的客户,解决了农户心中的担保忧虑,并给予合理的授信额度。这种长期坚持、持续优化的服务理念,让广大农户切实感受到融资更便利,服务更接地气,客户经理更有人情味,逐步成为广大农户心中值得长期信赖的伙伴银行。瑞丽村行与客户共同成长,推动农村经济繁荣发展,如同持久滋养庄稼的“泥土”,与乡村经济相互依存、共同繁荣。

  凸显“边境银行”底蕴,稳定边境经济大局

  受国际经济下行等多重因素影响,瑞丽市一些实体商家和农户经营面临阶段性经营困难,贷款到期时无法通过经营现金流正常还贷。面对此形势,瑞丽村行认真研究相关部门出台的金融纾困政策,秉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与客户风雨同舟、共渡难关。

  统筹谋划,提前与客户协商,积极用好用活用足续贷政策,坚决做到不抽贷、不断贷。这一举措极大地缓解了客户的还款压力,为确保区域小微市场主体的流动性,促进实体经济复苏,贡献了普惠金融的坚实力量。例如,某边境贸易商家因境外周边局势不稳定,货物运输受阻,资金回笼困难。瑞丽村行了解情况后,主动与其沟通,为其办理无还本续贷,帮助该商家渡过难关,维持正常经营,展现了“边境银行”的担当与底蕴,为边境经济稳定发展保驾护航,守护着边境经济的大局。

  落实责任彰显情怀,滋养乡村文化教育

  践行金融向善的力量,彰显人民金融的深厚情怀,瑞丽村行更注重行动。2024年,瑞丽村行积极争取主发起行上海农商银行的支持,联动开展“相伴童行,‘沪’苗成长”公益活动。累计捐赠资金10.2万元,为瑞丽市勐卯镇喊沙小学完善基础设施,配备了8个爱心图书角,添置孔雀舞教学音响设施,并修建了气排球场地。公益活动,惠及400名莘莘学子。

  这些设施的完善,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更促进了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例如,孔雀舞教学音响设施的配备,让傣族学生能更好地学习和传承本民族的舞蹈文化。瑞丽村行通过一系列公益行动,为边境地区的教育事业贡献了力量,为乡村的文化教育土壤增添了肥沃的“肥力”,更加滋养着乡村的未来。

  瑞丽村行始终牢记自身的普惠使命,以高度的政治意识和大局意识,牢固坚守在边境线上,更把主发起行上海农商银行的经营理念以及企业文化融入这方热土,紧密连接瑞丽与上海更为携手共进。各项发展工作持续做到与边境地区经济发展、百姓福祉紧密相连,做稳定边疆的重要力量。积极发挥自身优势,全力守卫一方经济,助力产业繁荣、贸易畅通。同时,秉持“一心为民”的赤诚,致力于改善民生,为广大民众提供优质金融服务,做弘扬、传播民族文化以及促进民族团结、民族繁荣的银行,让发展成果惠及每一位边疆人民,推动边境地区和谐稳定发展。

  下一步,瑞丽村行将进一步强化“边境银行”“百姓银行”的底色与本色,勇毅肩负起更多的政治责任、社会责任和金融责任。继续守护边境“经济”,不断提升金融底肥的“肥力”,持续做滋养乡村兴盛的“泥土”,助力瑞丽这朵经济之花绽放得更加绚丽多彩,助力乡村发展更加美好,农民生活更加富足安康。

  (作者系瑞丽沪农商村镇银行行长李佳丞)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中国工业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新闻热线电话:010-67410661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7410661 广告招商电话:010-67410642
举报邮箱:jubao@cinn.cn   投稿邮箱:zbs@cinn.cn   服务邮箱:fuwu@cinn.cn
中国工业报社
微信公众号
中国工业报新三农 12守护边境“经济” 提升金融“肥力” 做滋养乡村兴盛的“泥土” 2025-06-30 2 2025年06月30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