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版:知行·理论

法治化引领新型工业化高质量发展的路径探究

本文字数:2056

  ■  徐来凤 朱丽丽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新型工业化作为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核心引擎,正以科技创新为驱动、以产业升级为目标,重塑着中国经济的核心竞争力。法治化作为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为新型工业化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制度保障。“如何以法治化引领新型工业化高质量发展”成为新时代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课题。法治化引领新型工业化高质量发展,需要从制度保障、创新驱动、营商环境优化等多个维度协同发力,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法治保障体系。

  完善法律法规体系,筑牢制度根基

  新型工业化涉及数字经济、人工智能、生物制造等新兴领域,这些领域的快速发展对法律法规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完善法律法规体系是法治化引领新型工业化的首要任务。

  一方面,需要加快健全工业和信息化法律法规体系,特别是加强数字经济、人工智能等领域立法研究储备。这包括制定和完善数据产权、算法治理、平台责任等关键领域的法律法规,明确各方权利义务关系,为新兴产业发展提供明确的规则指引。例如,针对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需要明确数据产权归属、数据交易规则、数据安全保护等法律问题,为数据要素的流通和利用提供法律保障。

  另一方面,需要积极发挥立法引领和推动改革的作用。将比较成熟的改革经验和行之有效的改革举措及时上升为法律,及时修改或者废止不适应改革要求的现行法律法规。例如,在电信、无线电频谱资源、道路机动车辆生产管理等重点领域,需要细化和完善相关配套制度,确保法律法规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同时,还需要加强立法协调,避免法律法规之间的冲突和矛盾,确保法律体系的统一性和权威性。

  强化法治保障,激发创新活力

  创新是新型工业化的核心动力,而法治是保护创新成果、激发创新活力的重要手段。知识产权保护作为法治化营商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企业的创新积极性和市场竞争力。

  一方面,需要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力度。通过完善知识产权全链条保护机制,提高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的法治化水平,为创新成果提供有力的法律保障。这包括加强知识产权的审查、授权、维权等环节的制度建设,提高知识产权审查质量和效率,加大知识产权侵权惩罚力度,形成对侵权行为的有效震慑。同时,还需要加强知识产权国际合作,积极参与国际知识产权规则制定和修订工作,提升我国在国际知识产权领域的话语权和影响力。

  另一方面,需要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社会氛围。通过完善创新激励机制、优化创新资源配置、加强创新人才培养等措施,激发全社会的创新活力。在法治化的环境下,企业能够更加勇于尝试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从而推动产业不断创新发展。例如,通过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促进科技成果与产业需求的有效对接;通过加强创新创业孵化平台建设,为创新创业者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和服务。

  优化营商环境,促进公平竞争

  法治化营商环境是新型工业化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通过简化审批流程、提高行政效率、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等措施,能够为企业发展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服务体验。

  一方面,需要依法平等保护各类经营主体产权和合法权益。坚持内外资企业一视同仁、平等对待的原则,打破行政性垄断和市场壁垒,防止市场垄断和不正当竞争行为的发生。通过完善商事法律制度体系、加强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执法力度等措施,维护市场公平竞争秩序。例如,通过完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明确禁止和限制投资经营的行业、领域、业务等,为各类市场主体提供平等的市场准入机会;通过加强反垄断执法,打击垄断协议、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等垄断行为,维护市场公平竞争环境。

  另一方面,需要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通过完善信用法律法规、加强信用信息共享和公开、强化信用监管和惩戒等措施,提升市场监管制度和政策的稳定性、可预期性。在法治化营商环境下,企业能够更加注重诚信经营和品牌建设,从而推动产业健康发展。例如,通过建立完善的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公开企业的信用记录和评价结果,为市场主体提供信用信息服务;通过加强信用监管,对失信企业进行联合惩戒,形成“一处失信、处处受限”的信用约束机制。

  法治化是新型工业化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通过完善法律法规体系、强化法治保障、优化营商环境等措施,法治化将为新型工业化提供坚实的制度保障和强大的发展动力。展望未来,随着法治化进程的不断深入和新型工业化的持续推进,二者之间的互动关系将更加紧密和深入。在法治化的引领下,新型工业化必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作出更大贡献。同时,法治化也将不断适应新型工业化发展的新要求、新挑战,不断完善和进步,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更加坚实的法治保障。

  (徐来凤单位:中共抚州市委党校;朱丽丽单位:中共新余市委党校)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中国工业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新闻热线电话:010-67410661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7410661 广告招商电话:010-67410642
举报邮箱:jubao@cinn.cn   投稿邮箱:zbs@cinn.cn   服务邮箱:fuwu@cinn.cn
中国工业报社
微信公众号
中国工业报知行·理论 13法治化引领新型工业化高质量发展的路径探究 2025-06-30 2 2025年06月30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