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版:思想·理论

红色工业故事涵育大学生奋斗精神的实践路径

本文字数:2248

  ■  徐荧松

  中国工业发展史,既是技术突破、产业升级的历史,又是一代又一代工业人接续奋斗、攻坚克难的历史。红色工业故事承载着丰富的奋斗精神资源,对涵育当代大学生奋斗精神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将红色工业故事转化为培育大学生奋斗精神的资源,可以从课堂教学融入、校园文化浸润、社会实践拓展、网络平台构建四个维度展开,以培养具有奋斗精神与以建设工业强国为己任的时代新人,让红色工业故事的精神火炬在青年大学生手中持续传递、焕发光彩。

  深耕课堂教学,植入奋斗基因

  在高校教育中,可将红色工业故事变成课堂教学的重要资源,把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结合起来,共同涵育大学生奋斗精神。

  一方面,以专题教学形式系统呈现红色工业历史与精神。从“一五”计划提前完成背后的艰难筹备与奋斗拼搏,到大庆油田铁人王进喜带领工人勇跳泥浆池制止井喷……这些红色工业故事展示了新中国工业从筚路蓝缕到奋起直追的壮阔图景。引导学生了解这些故事,能让他们真切理解社会主义工业化起步,是在重重困难与挑战下艰难推进的,更让他们在了解红色工业故事的过程中学习榜样的奋斗精神,以具象化案例增强思政课的情感共鸣与理性认同。

  另一方面,根据学科特性将红色工业故事渗透融入专业课程,理工科专业可结合学科发展史,以机械工程领域高端数控机床从模仿引进到突破 “卡脖子” 技术的自主研发历程为例,展现工业先辈在简陋条件下精益求精、科技报国的精神,从而激发学生的专业自豪感与奋进力量,明白自己肩负着建设工业强国的使命。文科专业可从工业发展史、工业文化传播等维度切入,通过讲述工业企业转型升级、勇于担当社会责任的历程,将工业发展置于国家发展大局中的故事,让学生在理解红色工业故事的同时,构建多学科融合的知识体系,涵养深厚的人文底蕴与时代使命感。

  构建校园文化,涵养奋斗风尚

  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可通过多维路径将红色工业故事转化为涵育奋斗精神的生动载体。

  首先,在校园举办红色工业主题专栏。利用校园展厅、图书馆长廊等空间,在国庆节、劳动节等特殊节日举办红色工业故事的相关图片、产物以及文献展览。通过展示旧工业模型、工业产品设计图纸以及劳模典范奖状等,配合文字解说,还原前仆后继的工业人艰苦卓绝的奋斗场景,使大学生漫步校园也能感受工业奋斗气息,激发大学生的奋斗精神。

  其次,开展红色工业文艺活动。在校园定期举办红色工业主题征文、文艺表演等活动,让学生在举办的活动中体会和展现中国工业史的奋斗豪情,让奋斗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再次,打造校园红色工业景观。高校应深入挖掘校史中的红色工业故事,为在行业领域作出突出贡献的校友树碑立传,在校园设置具有红色工业元素的文化石、雕塑等,使学生在耳濡目染中厚植“工业强国”的使命意识和奋斗精神。

  拓展社会实践,成就奋斗人生

  引导大学生参与红色工业社会实践,是传播红色工业故事的重要路径。这一实践路径可从认知深化、实践淬炼、价值传播三个维度构建。

  在认知深化层面,组织大学生深入工业遗址遗迹开展实地调研与沉浸式参观。通过探访老厂房、陈列馆、生产线旧址等红色工业地标,让学生具象化理解“工业强国”的精神内涵。这种实践教学,使大学生在目睹工业先辈奋斗足迹的过程中实现理论认知向情感认同的转化。

  实践淬炼环节则以工业企业实习培训为主要方式。学生深入生产一线参与产品研发、质量监管等具体工作,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掌握现代工业所需的奋斗精神和工匠精神。这种实践模式,不仅能提升学生的职业技能,更能通过亲身实践明晰个人职业发展与国家工业进步的内在关联,从而为投身工业事业埋下精神火种。

  在价值传播阶段,积极引导大学生参与红色工业故事传播的志愿服务。通过在工业博物馆、展览馆担任解说员、引导员等实践角色,大学生可以在挖掘、讲述红色工业历史的过程中,实现对红色工业文化的认知深化与价值内化,最终促成红色基因传承与个体精神培育的有机统一。

  借助网络平台,厚植奋斗情怀

  网络平台作为数字时代文化传播的核心场域,在传播红色工业故事、传承奋斗精神中具有重要意义。

  一方面,要搭建校园红色工业故事线上资源库。高校积极引导图书馆、档案馆、党史研究部门等整合与红色工业故事相关的图片、视频、音频资料,搭建兼具学术规范与检索便利的红色工业文化数字资源库,以便学生学习。

  另一方面,运营好主流社交平台。学校利用微博、微信公众号、抖音等平台,开设传播红色工业故事的专栏,定期推送解读红色工业故事的相关内容,以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宣传红色工业故事,助力青年学生筑牢工业强国的使命担当。

  借助课堂教学、校园文化、社会实践以及网络宣传的多维育人方式,既通过学习和了解红色工业故事将奋斗精神代代相传,使红色工业精神从历史记忆转化为具有时代生命力的文化基因,又引导大学生将个人职业发展与国家工业强国目标深度绑定,将奋斗精神持续贯穿于工业实践中。挖掘红色工业故事中的奋斗精神,既是回应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时代命题的主动作为,更是确保红色工业故事始终鲜活、持续滋养大学生心灵的现实需要。

  (作者单位:华中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中国工业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新闻热线电话:010-67410661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7410661 广告招商电话:010-67410642
举报邮箱:jubao@cinn.cn   投稿邮箱:zbs@cinn.cn   服务邮箱:fuwu@cinn.cn
中国工业报社
微信公众号
中国工业报思想·理论 15红色工业故事涵育大学生奋斗精神的实践路径 2025-06-30 2 2025年06月30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