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罗艾明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我国对多领域、跨学科等现代工匠型人才需求迫切,尤其急需技术人才、能工巧匠和大国工匠。高等工程教育是培育工匠人才的关键,其学科发展与专业建设呈现跨界融合、创新驱动的特征,为培育现代工匠人才提供优质环境与资源。研究表明,工匠精神维度表现好的教师,因内生动力和教学发展影响,教学能力更优,且在责任意识驱动下,参与工匠人才培养及产教协同的能力更强。基于此,本文结合数字化赋能背景,全方位探究高校教师队伍工匠精神的培育。
打造云端教师发展共同体:数字技术赋能高校教师协同创新平台建设。数字化时代,线上教师工作坊是培育教师工匠精神的创新载体,通过将智能技术与教育智慧相融合,搭建教师专业发展生态体系。其依托数字孪生技术,将传统治学态度转为云端协作实践模式。教师团队借助智能备课系统研讨教学设计,用虚拟现实技术营造教学场景,在数字白板上雕琢方案,体现“精雕细琢”的专业追求。线上教师工作坊构建“问题导向-协同攻关-持续改进”培育闭环,以数字化创客工坊为实验场地,通过多阶段教学原型开发与迭代测试,将创意转化为优质方案。该模式既坚守教学细节追求,又拥抱智能技术革新,让工匠精神在数字时代焕发活力,传承师者初心,培养协同创新能力,为教师共同体可持续发展注入动力。
构建数字化转型终身学习生态:服务制造强国人才战略的教师能力提升体系。数字化技术的快速演进正深度重构教育生态格局,为培养具备工匠精神的终身学习型教师群体打开了新通道。在搭建数字时代终身学习体系的进程中,需将教师专业发展作为核心要务,把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嵌入数字化教育全流程。这需要从教育理论创新与实践变革两个方向同步推进,在数字教育学的框架搭建中凸显教师作为学习主体的专业提升需求,既要借助认知科学和信息技术的前沿成果优化教学设计、课程开发以及学习评估系统,更要强化教师在数据驱动模式下的个性化学习能力,使其在虚拟与现实融合的教学场景中持续打磨教学技能。教育管理者应秉持协同共治理念,构建政校企联动的数字化教育联盟体系。通过跨部门的资源整合为教师提供模块化、菜单式的专业发展路径选择,让教师既能通过智能平台获取精准的学科知识更新内容,又能在校企合作实践中锤炼解决实际教育问题的实践智慧。数字化转型与终身学习体系的深度融合,要求建立动态化、多维度的评价机制,既要运用学习分析技术追踪教师专业成长的轨迹,又要创新成果认证方式,将教师在教学创新、课程研发、数字素养提升等领域的突破纳入职业发展评估体系,形成激励持续精进的良性循环机制。在此过程中,需着重培养教师的信息甄别能力和网络安全意识,引导其以理性思辨能力应对数字洪流的挑战。同时,将工匠精神延伸至教育伦理层面,使教师在技术赋能的背景下坚守育人初心,在终身学习进程中实现从知识传授者向教育创新者的跨越式转变,最终构建起既能够传承教育本质属性又具备数字韧性的新型教师发展生态体系。
创新数字化评价激励机制:多维赋能工科教师成长的现代化治理实践。在工科教师工匠精神的培育实践中,数字化的评价与激励体系成为塑造严谨治学态度和创新实践能力的关键载体。通过搭建多方面整合的数字化评价体系,可将教学技艺提升、科研攻关深度、数字化素养增强以及师德师风锤炼等核心要素纳入系统化的观测架构之中。运用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技术手段,对教学行为轨迹、科研产出质量以及师生互动效能等数据展开深度挖掘,从而为教师生成包含课堂设计精准程度、工程实践指导效果、技术转化创新力度等关键指标的动态化能力图谱。这种以数据为驱动的评价模式,不仅突破了传统评价的平面化局限,更借助实时反馈机制,助力教师发现教学环节中需要雕琢的细节。结合智能诊断所生成的个性化改进方案,为教师追求教学卓越开辟了精准优化的路径。评价过程的全程透明化设计与结果可视化呈现,既保障了工匠精神培育标准的客观性,又通过搭建教学案例共享云平台,促进了教师之间的技艺交流,让工程教育所特有的严谨性、实践性和创新性在教师共同体中得以传承和升华。
在激励方面,数字化手段为工匠精神的持续培育提供了创新环境。基于教师专业发展档案构建的智能匹配系统,能够针对不同教师在工程教育创新、产教融合实践、技术研发突破等领域的独特优势进行识别。通过提供个性化荣誉认证、定向推送虚拟教研资源包、智能撮合跨校协作项目等方式,激发教师在专业领域深耕的持久动力。通过设立数字化工匠培育专项基金,支持教师参与智能制造仿真工作坊、虚拟现实教学实验室建设以及工业4.0相关的前沿技术研修等高阶培训项目,将工程领域的前沿技术引入教学实践,推动教学技艺与产业需求实现动态适配。针对工科教育注重实践创新的特点,激励机制着重加强对教学成果转化效益和学生工程创新能力培养效果的量化评估。同时,建立专利孵化云平台、校企协同育人积分体系等创新载体,让教师在教学改革中付出的创造性劳动转化为可感知的职业价值,进而在数字化生态环境中持续孕育追求卓越、精益求精的工匠文化基因。
(作者单位:湖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课题名称】本文系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外语教育工作委员会课题2023年度职业院校外语教育改革专项课题“职业院校中药学专业英语教师创新团队协作的模块化教学模式研究”,编号:WYW2023B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