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1版
针对这些挑战,标准化委员会将发挥重要推动作用。宋向清建议,标准化委员会推动行业发展需要多方协作、多管齐下。
综合来看,这些标准化组织的成立,对我国相关领域的技术创新、产业升级,以及国际竞争力提升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在技术创新方面,它们能够为技术研发提供明确方向与目标,避免资源的重复投入与浪费,提高研发效率。通过制定和推广先进技术标准,还可促进企业加大关键技术研发投入,推动技术创新与突破,加速科技成果转化与应用,提升我国整体技术水平。
在产业升级层面,统一标准能够规范市场秩序,提高市场准入门槛,淘汰落后和不规范企业,促进产业集中度提高。同时,标准化工作可促进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协同合作,加强跨行业、跨领域融合创新,形成产业集群和创新生态系统,推动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发展,提高产业附加值和竞争力。
从国际竞争力提升角度而言,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化工作,制定符合我国利益和产业发展需求的国际标准,能够增强我国在国际标准化领域的影响力和话语权,为我国企业和产品进入国际市场创造有利条件。我国企业可依据国内先进标准,提升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增强国际市场竞争力,降低国际贸易技术壁垒,推动产业国际化发展。
促进融合应用
聚焦关键领域的实质变革
当前,物联网行业内存在多种标准,导致设备之间难以实现无缝连接和数据共享,增加了企业研发和应用成本,阻碍了物联网技术的普及和推广。标准化工作在特定应用场景下确实能带来实质改变,且这些变化一定程度上会大大提高人们的心理感知和实际体验,给人们带来更大的舒适性、便利性和高效率。
对于物联网标准碎片化问题,宋向清认为有三大解决路径:
一是统一协议。参考Matter协议模式,制定智能家居设备互联互通的通用标准,消除品牌壁垒。
二是建立认证体系。如中国移动推出的智能家居安全认证,要求设备符合统一安全规范,已覆盖40余家企业的186款产品。
三是跨领域协同。例如在工业物联网中,结合ISO/IEC 27403标准,统一设备数据格式与接口,实现不同厂商生产线的无缝对接。
盘和林认为,在物联网领域,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的成立,对于整合现有物联网行业内的多种标准,以及提升不同物联网设备之间的兼容性和互联互通性,将发挥两大关键作用:一是整合现有标准,形成统一的标准体系,避免标准碎片化;二是提升不同物联网设备之间的兼容性和互联互通性,促进物联网应用生态建设。
“在智能家居领域,标准化工作将促进不同品牌、不同型号的智能家居设备之间的兼容性和互联互通性,实现设备间的无缝连接和智能控制。在工业物联网领域,标准化工作将提高工业设备的兼容性和互联互通性,实现生产过程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王鹏向中国工业报举例说道。
对于脑机接口产业,多位专家都表示,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在保障数据安全与伦理安全方面需制定一系列关键标准。
工业和信息化部安全应急装备标准化工作组的成立,将有力促进物联网和脑机接口技术在安全应急装备领域的融合应用。宋向清举例称,在灾害救援场景中,利用物联网技术可实现救援设备的智能感知与数据传输,通过传感器网络实时监测灾害现场环境信息、人员位置信息、设备状态信息等,并将这些数据传输到指挥中心。结合脑机接口技术,可辅助救援人员决策,通过脑机接口设备监测救援人员大脑活动,实时了解其身体和心理状态,为其提供决策支持和辅助指挥,提高救援效率和成功率。
标准化工作将通过制定统一的数据格式、通信协议、接口标准等,确保物联网设备与脑机接口系统之间实现无缝对接和数据交互,保障跨领域融合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同时,制定相关的测试标准和评估方法,对融合应用系统进行全面性能测试和安全性评估,确保其在实际应用中的可靠性和有效性。通过标准的宣贯和实施监督,促使相关企业和单位严格按照标准要求进行产品研发、生产和应用,提高整个行业的质量和安全水平。
工业和信息化部成立的这四个标准化组织,将在推动我国物联网、脑机接口、民用爆炸物品以及安全应急装备等领域的技术创新、产业升级和规范发展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它们将有效应对行业面临的各种挑战,促进不同领域的技术融合与应用,提升我国相关产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为我国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