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工业报 刘德炳
当前,我国正处在以新质生产力引领高质量发展、重塑全球竞争格局的关键阶段。“在这场事关未来的变革中,中小企业绝不是旁观者,而是主力军。”6月23日,在融链向“新”“一起益企”中工智库沙龙暨第十八届中国工业论坛启动新闻发布会上,工业和信息化部原总经济师许科敏表示,要深刻把握中小企业在培育新质生产力中的战略定位——中小企业是经济活力的“源头活水”,是激活新质生产力的“要素聚合器”;中小企业是创新发展的“硬核支撑”,是锻造新质生产力的“创新策源地”;中小企业是共同富裕的“民生底盘”,是构建新质生产力的“共享机制”主体。
许科敏表示,在全球科技变革和产业升级的背景下,在培育新质生产力的关键阶段,中小企业作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在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取得一系列新成就。
一是我国中小企业成为促进经济发展的生力军。2024年末,全国登记在册企业数量6122.6万户,其中中小企业数量超6000万户,较2012年末增长约3.6倍。2024年,规模以上中小工业企业营业收入达81万亿元,实现利润总额超3.8万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的52.3%。
二是我国中小企业加快专精特新发展。截至2024年末,我国累计培育科技和创新型中小企业超60万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超14.1万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46万家。有347家“小巨人”企业荣获国家科学技术奖。
三是中小企业在吸纳就业、改善民生等方面作用显著提升。2024年全国规模以上中小企业用工人数超1.28亿人,全年1179万高校毕业生主要到中小企业就业。中小企业发展有力促进了人民群众收入的增加,2023年全国城镇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超6.8万元,比上年增加3103元,名义增长4.8%。
当前,全球经济格局深度调整,我国中小企业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复杂局面。一方面,国际形势风云变幻,世界经济复苏乏力,贸易投资放缓;另一方面,国内经济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
许科敏表示,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环境,必须以更高站位、更实举措,为中小企业纾困解难、赋能提质,筑牢高质量发展的根基。要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坚定发展信心,奋力推进政策惠企、环境活企、创新强企、人才兴企、法律护企等,不断激发广大中小企业爱拼会赢的精气神,促进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
2025年“一起益企”中小企业服务行动正在如火如荼地开展,今年6月,“中小企业服务月”系列活动相继落地。许科敏表示,服务中小企业就是服务发展大局,要以“一起益企”行动为依托,把政策力度转化为企业“体感温度”,把服务诚意转化为发展实效,让更多中小企业“心无旁骛办大事、敢闯敢干成伟业”,为中国经济巨轮破浪前行注入不竭动力。
新时代新征程,面对新质生产力发展良机,面对创新驱动、数字赋能、开放合作的发展动能,中小企业发展前景广阔、大有可为。
为此,许科敏对广大的中小企业提出三点希冀:
一是在积极拥抱新型工业化大潮中乘风破浪。在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的战略背景下,中小企业要积极拥抱新型工业化,大力推进数转智改,大力推进绿色发展,通过数字技术和绿色技术赋能,厚植企业发展根基,做时代的弄潮儿。
二是在着力创新中实现高质量发展。中小企业要在新质生产力发展中实现突围,必须坚持科技创新驱动发展,必须走专精特新发展道路,应聚焦细分领域突破,培育差异化竞争优势。
三是在内拓外联中大力培养人才。 全方位、多层次地增加中小企业内创新人才的数量,是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策略。中小企业需要采取内部培养与外部引进相结合的策略,增加企业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储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