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工业人物

李峰:深耕不辍二十载 为风电运维注入创新动力

本文字数:2191

  编者按

  当制造业数智化转型的浪潮奔涌而来,无数工业人正以奋斗者的姿态,成为这场变革的“中流砥柱”。他们扎根生产一线,以“空杯心态”拥抱新技术,在自动化产线调试的深夜里坚守;他们深耕细分领域,将数十年积累的经验融入智能系统,让传统工艺焕发新生;他们用智慧和汗水推动各领域转型升级,为产业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在风电领域,李峰是躬行实践的开拓者。他以脚步丈量风机塔筒的高度,亲历戈壁滩机组调试的寒暑,推动跨国企业技术革新,更首创第三方技术服务模式。作为最早与风电机组结缘的中国工程师之一,李峰以其独特的技术基因与管理智慧,书写着属于风电服务领域的奋斗传奇。

  扎根一线砺初心

  这段扎根一线的艰苦实践,不仅让他深谙风机运行机理,更锤炼出坚韧意志与卓越领导力,为其构建高效服务体系、在风电行业持续深耕奠定坚实基础。

  在天津大学攻读电气工程硕士学位期间,李峰便展现出对新能源技术的前瞻视野。毕业后,他加入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担任电气研发工程师,投身于国家科技部863重点科研项目——1.0MW双馈风电机组主控系统。李峰主导的变频器研发工作,为国产风电控制系统的技术突破提供了关键支撑,有力地推动了国内风电技术的自主化进程。

  2005年加入GE风能,成为李峰职业生涯的重要转折。从现场工程师起步,他逐步晋升至现场服务经理、中国区服务副经理,乃至亚洲区技改服务经理,一步步成长为风电行业的佼佼者。

  初入GE风能,李峰凭借严谨的科研态度和扎实的理论实操经验,成为首批入选“现场工程师计划(FEP)”的精英成员。赴美培训归来后,他即刻投身中国北方多个风电项目1.5MW机组调试运维。在零下30度的严寒、沙尘暴肆虐的戈壁滩上,有他抢修设备的身影。这段扎根一线的艰苦实践,不仅让他深谙风机运行机理,更锤炼出坚韧意志与卓越领导力,为其构建高效服务体系、在风电行业持续深耕奠定坚实基础。

  2007年晋升为GE风能南方区服务经理,标志着李峰从技术专家向管理者转型。彼时,GE风能1.5MW机组正面临着故障率居高不下的挑战。面对这一困境,李峰挂帅组建南方区客户服务中心。他创造性地推行了一套全新的响应体系,将服务中心统筹调度、技术专家组远程诊断以及机动工程师团队现场处置等环节进行了有机结合。这套体系不仅大幅缩短了服务响应时间,提升了服务效率和质量,更在极大程度上降低了现场服务成本。在李峰的带领下,南方区客户服务中心团队仅用18个月就让机组可利用率跃居全球前列,创造了当时GE风能的服务奇迹 。

  破局拓新谋发展

  二十年时光,李峰完成了从实验室技术专家、跨国企业管理者到行业生态塑造者的三次跨越。他带领团队改造的风电机组,在中国北方戈壁与印度海岸稳定运转。

  2011年4月,李峰开始执掌GE风能亚洲区技改服务业务。无论是中国复杂多变的风况引发的叶片侵蚀挑战,还是蒙古高原极端寒冷气候导致的冬季停机困境,李峰总能精准把脉,提出富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并引领技术革新。通过深入市场一线调研,精准剖析客户需求,持续优化服务流程等措施,李峰带领亚洲区技改业务在三年内实现了从零到850万美元的飞跃式增长,为GE风能服务业务的利润增长作出了重要贡献。

  2012年9月,为了深耕蒙古国市场,GE风能决定组建当地首个风电服务团队。李峰接过了这一重任,成为了该项目的执行经理,远赴异国他乡开启了一段“拓荒”之旅。他将GE风能先进的技术理念与蒙古国的本土实际相结合,开创性地设计了一套人才培养新模式,并构建起一套完备的业务架构和管理体系。仅仅九个月,李峰就成功打造出一支具备独立运维能力的本土团队,不仅为GE风能的运行维护提供了更加贴合实际、高效优质的服务,有力保障了风机的卓越性能与高效利用,也为后续GE风能服务业务在蒙古国的长期健康发展运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016年8月,李峰出任北京金首能新能源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他带领企业深耕风电第三方技术服务领域,为GE风能提供技术支援、改造、备品备件及维修等一站式服务。

  李峰深谙技术改造对于风机性能提升、寿命延长以及运维成本削减的关键作用。凭借对风电行业痛点的敏锐洞察,李峰汇聚国内外技术精英的智慧与力量,共同向技术难题发起挑战,为客户提供高效、专业且贴心的服务。在他的努力下,金首能新能源技术有限公司的技改服务业务取得了瞩目成绩,市场份额获得了极大提升,公司在风电技术服务领域的地位日益凸显。

  在开拓印度市场的过程中,李峰针对性地制定了先技术移植、再本地适配、后联合创新等策略,成功将中国成熟的叶片修复技术转化为适应印度当地气候条件的解决方案。这些创新方案不仅助力印度运营商提升了业绩,更为当地培育了一支本土化的技术服务团队,成为了新能源技术成功转移的典范。

  二十年时光,李峰完成了从实验室技术专家、跨国企业管理者到行业生态塑造者的三次跨越。他带领团队改造的风电机组,在中国北方戈壁与印度海岸稳定运转。这些跨越国界的技术实践,见证中国风电服务业发展,也预示着行业开放协同的未来。

  (张 楠)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中国工业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新闻热线电话:010-67410661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7410661 广告招商电话:010-67410642
举报邮箱:jubao@cinn.cn   投稿邮箱:zbs@cinn.cn   服务邮箱:fuwu@cinn.cn
中国工业报社
微信公众号
中国工业报工业人物 08李峰:深耕不辍二十载 为风电运维注入创新动力 2025-06-30 2 2025年06月30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