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制图)
据新华社北京7月26日电 继中国载人深潜5000米级海试21日成功完成第一次下潜试验并成功突破4000米水深后,北京时间26日上午,海试现场再传捷报。 “蛟龙”号在第二次下潜试验中成功突破5000米水深大关。
26日3时38分,第二次下潜试验任务正式开始。参加下潜任务的潜航员为叶聪、杨波、付文韬。4时46分,下潜深度达到2000米,5时40分达到4072米,6时07分成功突破5000米级水深大关,6时17分下潜至最大深度5057米。6时48分,潜水器抛弃压载铁后开始上浮,于9时30分安全浮出水面。
10时许, “蛟龙”号成功回收至“向阳红09”船,整个过程各项仪器指标及通讯正常。经现场指挥部及海试领导小组最终核实确认,此次下潜试验完成了既定目标,最大下潜深度达到5057米,创造了中国载人深潜新的历史。
整个过程历时6个多小时,潜航员在5000米水深时对潜水器水下各项功能进行了验证,多次进行坐底试验,同时拍摄到海底生物照片。此次下潜成功,为后续第三次下潜——开展海底观测和取样等水下作业奠定了良好基础。
阅读延伸
“蛟龙”号此次5000米级海试是国家863支持项目,国家海洋局是组织实施部门。
“向阳红09”船16日到达海试区域后,国家海洋局领导在北京通过视频形式对 “蛟龙”号海试队进行了慰问。“蛟龙”号两次下潜期间,科技部和海试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的领导和相关人员非常关注海试进展,通过各种方式表达对海试的支持,并参加国家海洋局24小时在海试陆基保障中心安排值班,及时协调解决海试中的问题。
国家海洋局副局长、中国大洋协会理事长、 “蛟龙”号5000米级海试领导小组组长王飞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强调,对于海洋科研装备来说,能作业才是最根本的。5000米也好,7000米也好,只是 “蛟龙”号发展中的一个个深深的脚印。对 “蛟龙”号这样的海洋高科技装备,我们的目标是 “既要下得深,还要用得好”,这样才能真正为深海勘探科研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