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信部首发产业报告 预期发展条件将有深刻变化
稿件来源:本报讯
7月25日,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国社会科学院在京共同发布 《中国产业发展和产业政策报告 (2011)》 (以下简称 《报告》)。 工业和信息化部党组成员、总工程师、新闻发言人朱宏任出席发布会,介绍了 《报告》发布的背景、主要内容及意义,并与全国人大常委、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学部主任、学部委员陈佳贵一起,就 《报告》涉及的内容回答记者提问。工信部产业政策司司长郑立新以及相关部门人员出席了此次发布会。会议由工信部办公厅副主任陶少华主持。 据了解, 《报告》是工信部自成立以来针对中国工业发展和产业政策首次发布的最系统、最权威的报告。朱宏任指出, 《报告》的出版,对于今后进一步加强产业发展和产业政策研究,协助各级政府部门、广大企业及社会各方面全面了解产业发展动态,深入理解国家产业发展战略和政策,推动国家产业政策的贯彻落实,将发挥积极作用。 把握趋势积极发挥产业政策指导作用 工业是现代化的基础,是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的主力军,是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领域。 朱宏任指出,在日益复杂的客观环境下,相关部门必须深刻认识和准确把握我国工业经济发展的国内外形势新变化新趋势,科学分析工业发展的结构特点和发展趋势,积极探索新形势下产业政策发挥作用的规律,使产业政策在调整优化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国民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这也是工信部、中国社会科学院组织编写 《报告》的初衷。 陈佳贵指出,当前中国经济以及工业增长速度都是比较合适的。通常来讲,GDP增长速度在8%~9%之间是最优区间,而9%~10%则是次优区间。GDP增长过快,企业就会忽视发展方式的转变,调整结构的内在动力显得更加不足。为此,一定要保持合理的增长速度,只有这样我国经济才能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 据了解, 《报告》以 “加快工业转型升级、推进工业强国”这一目标为主线,坚持 “刻画主要事实、做出基本判断、传递政策信息”的宗旨,采取政府部门和科研机构分工合作、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组织形式,具有内容全面、信息丰富、观点鲜明、创新点多、政策性强的特点。 同时, 《报告》首次从生产效率、可持续发展水平、技术创新、国际竞争力和工业增长等五个维度构建了工业发展指数,对我国工业发展的总体水平和各个行业的发展水平进行了评估。并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系统对 “十二五”时期我国工业发展和产业政策的演进趋势进行了展望。 本 《报告》的编写采取了政府部门和科研机构分工合作、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方式,是一个集思广益的过程。《报告》分为概览、行业和政策三个部分,既包括我国工业总体发展情况的介绍,也包括重点行业发展水平的评析;既包括产业政策总体实施情况的总结,也包括具体产业政策的深入解读,具有较高水平和参考价值。 据介绍,今后工信部、中国社会科学院,将根据每年产业发展和结构调整以及产业政策工作情况,出版发布年度报告,力图使 《报告》成为一份持续观察和记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型工业化道路历程的重要参考资料。 亮点突出五维系统构建工业发展指数 据了解,工信部对 《中国产业发展和产业政策报告 (2011)》非常重视,在报告内容的安排与设计上也是多方征求意见,数易其稿,力求做到系统全面、重点突出。 从报告具体内容来看,整个报告由“概览、行业和政策”三大部分构成。概览部分主要回顾了 “十一五”时期中国工业发展取得的辉煌成就,建立了工业发展指数,对 “十一五”时期中国工业发展水平进行了全面评估,并对 “十二五”时期中国工业发展的趋势进行了分析和判断。 行业部分主要是分别描述了原材料工业、机械装备工业、消费品工业、电子信息产业以及工业相关服务业共16个行业的发展现状,分析了存在的问题,预测了未来发展趋势。政策部分主要是从 “调整振兴、行业规制、行业整合和产业培育”四个方面,介绍了 “十一五”以来国家产业政策的实施调整情况,评述了政策特点和政策实施效果,并对未来的政策取向进行了简要分析。 据了解,在报告编制过程中,编写人员在理论上、方法上和内容上进行了创新,并最终形成一份有新意、有观点、有深度的报告。 具体来说, 《报告》有以下几处亮点值得关注:一是从生产效率、可持续发展水平、技术创新、国际竞争力和工业增长等五个维度系统构建了工业发展指数,运用这一指数对我国工业发展的总体水平和各个行业的发展水平进行了评估,并得出了一些独特结论。 二是对 “十二五”时期我国工业发展的趋势进行了判断,提出了工业发展条件将发生五个方面的深刻变化,工业发展将呈现四个方面的趋势,并分析了如何处理好四对关系。 三是针对16个行业发展中最突出的特点、问题和挑战进行了详细研究与分析,并建立了每个行业发展所涉及的关键指数数据库,置于报告的附录部分,便于读者阅读与使用。 四是系统性地梳理和分析了 “十一五”以来重要产业政策,对产业政策的特征、重点、效果都进行了全面剖析,特别是提出了产业政策的未来走向。 转型升级工业发展方式将发生重大转变 据了解,在工业运行逐渐进入平稳轨道的情况下, “十二五”时期,工业发展的主题将逐渐转向 “转型与升级”。《报告》分析认为, “十二五”期间,工业发展的动力、结构、模式和绩效都将发生重大转变。 从工业增长动力看,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的转变将是工业发展的最大亮点。从结构优化内容看,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以及工业结构由 “重型化”向 “高技术化”和 “服务化”转变将成为产业结构调整的新特点。从工业发展模式看,技术进步对于解决工业增速和效益质量之间的矛盾、对于解决要素成本上涨压力和资源环境约束的作用将更加突出。从工业发展绩效看,生产效率对工业发展水平提升的贡献将显著增强,生产效率提升将成为增强产业竞争力、实现工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障。 “十二五”时期,产业政策的着眼点将是推动形成结构优化、技术先进、清洁安全、附加值高、吸纳就业能力强的现代产业体系,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是未来产业政策的主线。 从政策体系看,统一顶层设计与因地制宜相结合。一方面,产业政策将紧紧围绕由工业大国向工业强国转变的目标,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政策体系,明确产业政策体系构建和实施的规划与路径,加强产业政策协调管理体制机制创新,提高产业政策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另一方面,在制订实施产业政策过程中,需因地制宜,充分考虑不同区域的不同特点,形成既有统一顶层设计、又能适合区域差异化要求的产业政策体系。 从结构政策看,淘汰落后与发展先进协同推进。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推动结构优化升级是 “十二五”时期中国工业实现由大变强的关键。这要求相关部门必须将结构调整和转变发展方式置于产业政策更加突出的位置,必须把加快淘汰落后产能与大力发展先进生产力紧密结合起来,协同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从组织政策看,推动兼并重组与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并举。长期以来,行业集中度低、无序竞争现象严重是我国许多行业共同存在的弊病,导致大企业不大不强,小企业不精不专,与建设工业强国的要求有非常大的差距。对此,产业政策将会把优化产业组织、提高产业集中度作为产业政策制定和实施的重要着眼点,推动企业兼并重组与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相结合,形成以产业链为纽带,骨干企业为龙头,大中小企业协作配套、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共同发展的产业组织结构。 从技术政策看,加强自主创新将会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而从布局政策上看,我国将更加重视推动产业集聚发展。 “十二五”时期,产业政策将在推动产业集聚化发展方面下更大功夫,不断优化产业布局。(本报记者 杨明)(相关报道详见今日A2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