奏响改革、创新、发展三部曲
——记浙江黄罐食品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吴晓冬
稿件来源:本报讯
在近日举行的 “2011浙江省企业领袖峰会”上,浙江黄罐食品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吴晓冬从浙江省长吕祖善手中接过 “2011年第十届浙江省优秀企业家”奖牌。全省35位优秀企业家中,仅黄岩一位获得这一殊荣。 原浙江黄岩罐头食品厂因各种原因于1989年以后连年亏损,到1994年累计亏损4763万元,成为浙江省轻工业系统最大的亏损企业,在濒临倒闭之际,吴晓冬不计个人得失,勇挑重担,1994年临危受命任浙江黄岩罐头食品厂厂长,对企业的改革和发展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围绕企业产权重组、狠抓制度创新和科技创新,经过十几年的努力,使一个濒临倒闭的国有企业经过改革、创新、发展,成为中国典型的集水果、水产加工的 “两水一加”企业,先后被农业部、国家林业局、省科技厅分别认定为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中国罐头行业十强企业、全国经济林产业化龙头企业、农业科技型企业。 改革 吴晓冬进入黄罐后,首先调整了企业领导班子,并从黄罐实际出发,打破统管统分的旧体制,实行“裂变分治”、 “划小核算单位”,建立起水果罐头、机修和制罐等5个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的分厂,把生产车间推向市场,使全厂生产力得到充分释放,1995年当年就实现销售收入1.06亿元,突破了亿元大关,实现利润202万元,一举摘掉了连续5年亏损的帽子,成为浙江省国有企业改制的典范。 经过几年的运行,黄罐有了新的面貌,但由于产权不清晰,企业在发展中还有阻力,缺乏长久的活力,吴晓冬考虑如何进行第二次改革,当时国有资产产权制度改革在黄岩没有成功的经验可借鉴,他与厂班子一起经过多次讨论,1997年最后定下来对黄罐一厂、二厂、三厂、印铁制罐4个分厂进行股份合作制改造,采取国家相对控股、经营骨干持大股、职工参与的办法,激活了企业,使黄罐每年以30%的速度发展,2006年黄罐总产值达4.08亿元,销售4.25亿元,税利2339万元,自营出口3658万美元,橘子罐头产量最高达5.31万吨,罐头总产量、出口销售量居全国同行业第一。 为了巩固企业的发展,黄罐还需进一步加强股份制改造。2006年黄岩区委、区政府终于下定决心,顶住压力,重新将 “黄罐总厂”改制提上议事日程,明确提出了以“出让企业产权,转换职工身份”为核心的改制方案。在黄罐的改制中,吴晓冬要求政府在改制方案制定中首先保护好企业职工的合法权益,解决好全厂在职和退休职工的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多渠道安置好全厂1300名职工,解决了他们的后顾之忧,赢得了职工对改制的理解和支持。 “黄罐总厂”产权于2007年9月整体拍卖,国有企业成功改制为股份有限公司,黄罐又一次实现了凤凰涅。 创新 吴晓冬十分注重技术创新,真正把科学技术放到了 “第一生产力”的地位。他多次到西班牙、日本考察橘子生产企业,回来后召集有关技术人员对橘子生产设备进行技术改造,改正烫橘机,使容量加大;对车间流槽进行加高加长,制造了大容量低温连续杀菌机,用于大听罐生产;制造瘪水器加汁定位器、枇杷分级机。并对出口橘子罐头工艺流程进行改进,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吴晓冬时刻关注着新产品的开发,他到日本考察发现一种集果汁、果肉、果冻三合一的软包装产品十分畅销,多年的经验使吴晓冬意识到这种三合一产品在我国市场上有着巨大的潜力,他回国后马上组织人员进行深入的市场调查和新产品开发,经过半年的攻关与试制,1995年在国内首家生产出梦之果果肉果冻。2002年又在国内首家开发出软包装罐头,由于国内软罐头生产关键技术的攻克、创新,吴晓冬获得国务院授予的科技二等奖荣誉? 发展 企业改制后,吴晓冬带领公司员工大力调整产品结构,进行产业转型升级。从2008年改制后的第一年到2010年这3年时间里,黄罐共投入4300多万元资金进行产品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吴晓冬首先抓住橘子罐头主产品的生产,同时又开发出橘子囊孢果肉饮料等生产线,进一步巩固原有的产业优势。二是开发新产品,大力发展水产品加工产品,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作出了对市场前景广阔的低值鱼类进一步开发及综合利用的决策。 通过产品结构的调整, “黄罐”摆脱了传统的生产模式,实现了季节性生产向全年性生产的转变,使企业得到快速发展。改制前总部产值只有7000万元,2010年实现总部产值1.7亿元,今年仍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连续多年被评为黄岩区百强企业。(戴法友 黄晓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