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博会能否拉长长沙工程机械短板
稿件来源:本报讯
配套件盛会 8月23~25日,2011中国长沙国际工程机械配套件博览会 (以下简称配博会)如期举办,全国首个以工程机械配套件为主题的国际大型展会取得预料中的成功。之所以说是预料中的成功,是因为展会举办方刚刚萌动办展念头时,中国工业报记者就曾预言:在工程机械配件需求量最大的城市举办配博会,效果一定不会差到哪里去。 8月23日上午,在长沙市市长张剑飞主持下,配博会在湖南省国际会展中心举行了盛大的开幕式,中共湖南省委常委、长沙市委书记陈润儿宣布展会开幕,来自国内外的273家企业在这里精彩亮相。本届配博会展区面积达6万平方米。走进展会现场,可以充分感受到展会鲜明的国际性、专业性特色。由博世、卡特彼勒、道依茨等7家世界500强企业领衔的外企方队,通过“声、光、电”结合的多媒体方式,全方位展示着工程机械零部件行业最新研发成果;由中联重科、三一重工、山河智能等20多家企业组成的整机军团,占据了近4万平方米的室外展位。印度工业联合会、北爱尔兰麦奎德设备有限公司、德国泰科思有限公司等国外客商纷纷前来参展。中国工程机械配套件产业发展高峰论坛、中国工程机械主机和配套件对接洽谈暨项目推介签约会等主题活动在配博会上掀起一个又一个高潮。正如中共湖南省委常委、长株潭实验区工委书记陈肇雄在开幕式上说的,本届配博会为国内外优秀工程机械及零部件企业搭建一座通往成功与合作的友谊之桥。 缺口有多大 在配博会举办的项目推介签约会上,长沙市人民政府副市长文树勋,长沙市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党委副书记、副主任刘志辉介绍了长沙的投资环境和工程机械产业发展情况。2010年,长沙市工程机械总产值突破1100亿元,从业人员超过10万人。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的统计报表则显示,长沙已经成为全国最大的工程机械生产基地。长沙工程机械不仅规模大,而且效益好。尽管遭遇美国主权债务危机后的全球股市暴跌,目前长沙3家上市公司三一重工、中联重科、山河智能的A股市值仍高达2300多亿元,接近全国工程机械上市公司总市值的2/3。按长沙市的规划,到2015年,其工程机械总产值将突破3000亿元,成为全球重要的工程机械研发和制造基地。 尽管长沙已经成为全国甚至全球重要的工程机械产业聚集区,但是工程机械配套件产业却仍然薄弱,尽管这些年已有很大改善,但一些关键零部件依然严重依赖进口。据记者对中联重科、三一集团和山河智能的统计,2010年仅这3家企业的零部件采购量就达643亿元。这643亿元的配套蛋糕是怎么分割的呢?其中湖南省内主机企业自配和零部件企业供货209亿元,约占32.5%;省外国内市场采购251亿元,约占38.9%;国外采购 183亿元,约占28.5%。其中有近60亿元的底盘、46亿元的液压件基本购自国外。一位企业高管告诉中国工业报记者,现在精密液压件等关键技术控制在国外少数几个厂家手里,不仅价格高,订货周期长,而且很难订到货。采自国内其他地区的一些重要零部件,近年来不仅价格大幅提升,而且越是市场形势好越难拿到货,零部件一直是企业发展的瓶颈。 能否拉长短板 本届配博会承办方之一国家级长沙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一位领导告诉中国工业报记者,举办配博会的主要目的就是想拉长配套件产业这条短腿,提升长沙工程机械产业的核心竞争力。配博会能起这么大作用吗?按应用经济学的逻辑分析,专业展会对相关产业是有带动效应和资源配置效应的。区域间或国际间的企业缺乏交流与合作,供求双方的交流不畅,导致了市场的稀缺性和产品的互补性得不到有效解决,通过举办展会,可以充分发挥市场的资源配置作用,促进信息、技术与产品的流通,实现产业优势互补。记者就在这次配博会上看到,长沙经开区与香港恒进集团有限公司的博世力士乐服务中心等60多个建设及配套服务项目在现场签约。从这点讲,长沙市和湖南省相关部门抓工程机械发展是抓到了点子上的。 怎么来拉长配套这块短板?配博会上专家、学者开启智慧的观点为现实提供了良方。湖南省政协原副主席、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副会长龙国键在配博会论坛上提出,工程机械产业需走出一个死区,即主机企业不敢买,零部件企业就不敢做;零部件企业不做,主机企业就没得买。主机企业和零部件企业要联合起来解这个套,形成产业联盟一起走出怪圈。中联重科和三一重工的做法似乎正好给这一观点作了注脚。中联重科在自身快速发展的同时十分重视带动产业链的共同繁荣,高度关注整个产业链的共生共赢、协同发展。他们一方面优化外包外协模式,加强与上游配套、物流等合作方在技术攻关、海外拓展等方面的战略合作,加快各配套厂商与公司国际化发展的步伐;另一方面,其在质量管理输出、先进生产模式指导等多个层面与配套企业展开战略合作,提高配套企业内生增长力,已经形成一批具有竞争实力的战略合作伙伴。三一重工在整治商务环境中则更多地考虑了供应商的利益,加强与供应商的战略合作,出台了商务环境整顿30条,正在形成供应商投诉机制,准备在 “十二五”期间重点培植一批战略核心供应商和优秀供应商,形成有三一特色的供应商集群。中联重科、三一重工和山河智能都携带了大批供应商参加这次配博会。(本报记者 冯济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