敲定十大工程 新材料产业发展“十二五”提速
稿件来源:本报讯
编者按
据工业和信息化部消息, 《新材料产业 “十二五”发展规划》 (以下简称 《规划》)已原则通过,重点发展的新材料产业十大专项工程浮出水面,分别是 “高强轻型合金材料专项工程、高性能钢铁材料专项工程、稀土及稀有金属功能材料专项工程、碳纤维低成本化与高端创新示范工程、高性能膜材料专项工程、先进电池材料专项工程、新型节能环保建材示范应用专项工程、电子信息功能材料专项工程、生物医用材料专项工程、新材料创新能力建设专项工程。 在 《规划》发布前夕,本报记者就规划编制背景、新材料产业重点发展方向、产业发展中存在问题等专访了工信部原材料司副司长高云虎。
独立产业 竞争焦点 中国工业报:随着世界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迅猛发展,新材料产业群雄逐鹿,已成为各国产业竞争的焦点。请您从宏观层面谈谈当前我国新材料领域的相关发展背景及基本情况。 高云虎:2010年10月,国务院做出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提出了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在我印象中,这是国家层面首次将新材料作为一个独立的产业,提到如此重要的地位加以培育和发展。我想,这主要是由新材料产业的特殊地位决定的。 大家都知道,材料工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产业,新材料是材料工业发展的先导,也是其他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基础和保障。在国民经济重大工程建设和国防科技工业发展中,我们可以发现,很多发展瓶颈或制约因素归根结底都是材料问题。因此,相对其他产业来说,提高新材料产业发展水平显得更为迫切。 为了摸清新材料产业发展现状,我们作了两年多的调查研究,也邀请了大量专家学者研讨论证。总的来说,我国新材料产业经过几十年的奋斗,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为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具备了良好的发展基础。一是新材料产业体系初步形成。我国新材料研发和应用发端于国防军工领域,经过多年发展,新材料在国民经济各领域的应用不断扩大,逐步形成了包括研发、设计、生产和应用,品种门类较为齐全的产业体系。二是新材料产业规模不断壮大。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国内技术进步和国家重大工程的实施,我国新材料产业发展迅速,经过初步统计,2010年我国新材料产业规模超过6500亿元。三是部分关键技术取得重大突破。如,我国自主开发的钽铌铍合金、非晶合金、高磁感取向硅钢、超硬材料、间位芳纶和超导材料等生产技术已达到或接近国际水平。当然,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当前我国新材料产业还依旧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
中国工业报:请您谈谈 《规划》的总体考虑?以及新材料产业的战略地位和发展思路。 高云虎:新材料涉及领域广泛,一般指新出现的具有优异性能和特殊功能的材料,或是传统材料改进后性能明显提高和产生新功能的材料,其范畴随着经济发展、科技进步、产业升级不断发生变化。 《规划》是7个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之一,是有关新材料产业内容的深化和细化,是引导企业决策和配置政府公共资源的重要依据。 《规划》主要突出了指导性和可操作性,提出具体的发展目标,将发展重点细化到具体的产品、技术和装备,落实到重大工程。 新材料的分类方式多种多样,各有优劣。为了突出重点,结合材料的物理化学属性、功能结构特征和未来发展趋势, 《规划》将新材料分为六大领域:高端金属结构材料、特种金属功能材料、先进高分子材料、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高性能复合材料、前沿新材料。 新材料是带动传统产业升级的革命性力量。我国是工业大国,目前已有220种工业产品产量居世界第一位,粗钢、煤、水泥等产量已连续多年稳居世界第一。但是,受材料、技术、装备的制约,工业发展总体水平处在国际产业链低端。产能过剩,发展方式粗放,高端产品滞后,资源、能源和环境约束等问题正日益突出。 新材料产业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支撑和保障。新材料产业是重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也是其他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基础。新能源、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往往取决于关键材料的突破。 新材料产业是建设重大工程、巩固国防军工的重要保障。新材料是建设国民经济重大工程的支撑和保障。载人航天、大型飞机、高速列车、青藏铁路、跨海大桥、三峡工程、西气东输等重大工程的顺利实施都需解决一系列材料问题,进而带动一大批工程技术的发展和进步。 新材料产业的发展一要紧紧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所需,着力提高关键技术和关键品种的保障能力。二要紧紧围绕国民经济建设重大工程,着力提高关键材料自给能力。三要紧紧围绕结构调整和升级换代,着力提高材料工业持续发展能力。四要紧紧围绕世界新材料科技革命发展方向,着力引领材料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思路清晰 目标明确 中国工业报:请您介绍一下 《规划》的编制过程和主要内容以及发展重点?在新材料产业布局上有什么考虑?请您谈谈 《新材料产业 “十二五”重点产品目录》的编制情况? 高云虎:结合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文件起草分工,我们在2009年下半年即启动了新材料产业发展思路研究,明确了新材料产业的概念内涵、发展思路、主要任务等,主要内容已全部纳入国务院 《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中。 2010上半年,会同有关单位起草了《规划》框架,并组织新材料领域的院士、专家,以及科技部、财政部、国防科工局等部门进行论证。为深入研究规划编制中的重大问题,2010年下半年,分领域、地方和用户三个层面开展了一系列专题研究工作,形成了200余万字的研究报告。 2011年5月,国务院领导就新材料产业发展做出重要批示,结合规划编制及保障政策落实,2011年6月,邀请了百余名行业代表分专题召开会议,再次讨论修改 《规划》,特别是就政策措施和重大工程做了进一步细化,形成征求意见稿。2011年6月,征求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等部门、各地工业主管部门、有关行业协会及重点企业等120余家单位意见。2011年8月,经部长办公会研究,原则通过规划。 《规划》明确提出,到2015年,要建立起具备一定自主创新能力、规模较大、产业配套齐全的新材料产业体系;突破一批国家建设急需、引领未来发展的关键材料和技术;培育一批创新能力强、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骨干企业;形成一批布局合理、特色鲜明、产业集聚的新材料产业基地;新材料对材料工业结构调整和升级换代的带动作用进一步增强。 《规划》也提出了一些具体的目标。新材料总产值达到2万亿元,年均增长率超过25%;重点新材料企业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比重达到5%。建成一批公共服务平台;10个超150亿元的综合性龙头企业,20个超过50亿元的专业性骨干企业,若干年产值超300亿元的基地和集群;新材料产品综合保障能力提高到70%,关键新材料保障能力达到50%;推广30个重点新材料品种,实施若干示范推广应用工程。 考虑市场需求、技术水平、战略意义等因素,立足发挥已有优势,加快弥补薄弱环节,提高材料保障能力, 《规划》提出了6大领域、20个重点发展方向,从研发、产业化和市场应用等环节对每一个重点的发展途径、发展方向、主要产品、关键应用等进行了详细安排。并在附件 《新材料产业 “十二五”重点产品目录》中做了进一步细化。 在产业布局方面,按照国家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和主体功能区定位,立足现有材料工业基础,结合各地科技人才条件、市场需求、资源优势和环境承载能力,大力发展区域特色新材料,加快新材料产业基地建设,促进新材料产业有序、集聚和快速发展。 推进区域新材料产业协调发展。巩固扩大东部地区新材料产业优势,瞄准国际新材料产业发展方向,建设综合性新材料产业集群。充分利用中部地区雄厚的原材料工业基础,发展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精深加工产品。积极发挥西部地区资源优势,加强与东中部地区经济技术合作,培育一批特色鲜明、比较优势突出的新材料产业集群。 《规划》还提出,要有序建设重点新材料产业基地。特种金属功能材料要立足资源地和已有产业,促进资源综合利用,着力提高技术水平;高端金属结构材料要充分依托现有大中型企业生产装备,加快技术改造和产品升级换代,严格控制新布点项目;先进高分子材料应坚持集中布局、园区化发展,注重依托烯烃工业基地,围绕下游产业布局;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应在现有基础上适当向中西部地区倾斜;高性能复合材料原则上靠近市场布局,碳纤维等增强纤维在产业化和应用示范取得重大突破前原则上限制新建项目。 为了进一步突出重点,充分体现《规划》对社会特别是企业的引导作用,经多次征求各有关协会、企业、下游用户及专家意见,我们围绕高端金属结构材料、特种金属功能材料、先进高分子材料、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高性能复合材料、前沿新材料6大领域,研究提出了 《新材料产业 “十二五”重点产品目录》,包括400种重点新材料产品及其性能指标、关键技术装备、主要应用领域等,拟作为附件与 《规划》同时发布。 抓住机遇 创新发展 中国工业报:作为新材料产业的主管部门,加快培育和发展新材料产业是工信部的重要职责。请您从国家 “十二五”规划的角度谈谈新材料产业未来5年将面临怎样的机遇和挑战? 高云虎:简单地说,未来5年对于新材料产业来说是机遇与挑战并存。 从机遇上来说,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将带动新材料产业的市场需求。举一个简单的例子,一台1.5兆瓦的风机,其叶片、机罩等用的复合材料约需要高性能玻璃纤维12吨、高性能树脂材料20吨,如果采用稀土永磁电机的话,则还需要稀土永磁材料1.5吨。按照 “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的到2015年要新建风电装机7000万千瓦时这一目标,简单地按1.5兆瓦风机计算,大约需要47000台,很显然,这些风机对材料的需求量是非常可观的。如果是3兆瓦甚至是更大的风机,那么对碳纤维等新材料的用量和性能则将提出更高的要求。 同时,我国传统产业的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也为新材料产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的钢铁、有色、石化等原材料工业已具备很大的市场规模,但是长期以来的粗放式发展导致效率偏低,产品附加值不高,面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需求,这些行业迫切需要以新材料来作为新的增长点。此外,随着我国装备制造、交通运输、纺织轻工等其他产业的发展,对高技术含量、高性能材料品种的需求也将日益扩大,这些都为新材料产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 挑战则来自两个方面。从国际方面看,金融危机以来,发达国家高度重视新材料等新兴产业发展,积极抢占新一轮国际科技经济竞争的制高点。发达国家的新材料产业起步较早,其研发、产业化和市场推广应用等体系较为完善,竞争优势比较突出。我国新材料产业则在技术、装备、专利等各个方面均面临着全球性的竞争与挑战,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在大多数新材料领域,我们的优势并不明显。另一方面,国内目前对新材料产业的认识尚未完全统一,基础管理工作比较欠缺,产业发展的盲目性有所显现,这对我国新材料产业的健康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中国工业报:站在国际化的视角,在新材料领域,我国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哪些方面的差距?接下来从行业管理方面又将如何推进新材料产业的创新发展? 高云虎:我国新材料产业总体发展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产业发展面临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首先,新材料产业是一个基础性行业,上下游密切相关,需要产学研用紧密结合。目前,我国新材料产业产学研用相互脱节,新技术研发停留在实验室阶段,不能得到有效产业化和市场推广,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我国新材料产业的健康发展。其次,企业创新动力不足,从国际成功经验来看,发达国家主要是以企业为创新主体,有相对完善的投融资保障机制,而我国大型企业自主创新动力较弱,引导企业加强创新能力建设的体制机制不够健全。再其次,国内缺乏支持新材料产业发展的专项政策。 新材料产业发展任重而道远,作为行业主管部门, “十二五”期间,我们将会同国家发改委、财政部、科技部等部门加快建立和完善新材料产业政策体系,加强新材料产业政策与科技、金融、财税、投资、贸易、土地、资源和环保等政策的衔接配合;制定和完善行业准入条件,实施新材料产业重大工程;会同相关部门建立健全新材料产业统计检测体系,把握行业运行动态,及时发布相关信息,引导和规范新材料产业有序发展。此外,我们还将按照即将发布的 《规划》的相关要求,在财税扶持、创新能力、技术标准、军民结合、资源保护和国际合作等方面不断开拓创新,引导新材料产业健康持续快速发展。(本报记者 陈祎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