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刘龙发在焊花四溅中埋头工作。
熊团根,我在江西南特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采访时的特别解说员,在南特干了十几年,从一线工人一直干到组装部车间主任。
9月14日,江西省高安市工业园区的室外温度达到35℃以上。当记者来到组装部车间时,身材瘦小的熊团根正在与其他部门的人商量工作。说明来意后,他便热情地带着记者在偌大的车间参观,并不断回答记者询问。 走着走着,一位裹得严严实实的电焊工引起了记者的注意,不禁问道:
“他叫什么名字?多大年龄?
“聂丁,28。”
对面另外一位身材高大、胖胖的焊工也正在四溅的焊花中埋头工作,一点不受干扰。熊团根介绍说: “他叫刘龙发,快40岁了。”
记者又问: “焊工的辛苦在哪?”
回答说: “脱皮。一干就是8个小时。”
“不是穿了长衣长裤,还有保护罩吗?”
“焊花四溅,无孔不入。”
……
在车间里边走边聊不知不觉就到了下班时间。熊团根说他还不能走: “下班前,我要检查装配线上产品所缺的配件,按6S现场管理标准,现场是否已整理,装配线上的工具、零部件、空压机是否整理好,电源是否切断;钣焊组的焊机、零部件、钻床是否摆好……
原来,作为车间主任的熊团根,每天都要与这些 “细节”打交道。如,早会点评每天工作中的问题;到车间督促产品生产进度,把生产中碰到的质量问题、技术问题能解决的解决,不能解决的则以书面形式反馈到质量部;安排生产需要的零部件采购下单计划及计划单落实到位,确保有序生产;消化并完成生产计划单,整理生产文件和处理质量部门反馈的产品质量问题;和员工沟通生产中碰到的问题;下班前例行检查等等。
在记者这个旁人看来,这种忙碌的工作似显单调而无趣,但从熊团根那又感觉他很充实。我想他应该是把自己融入到企业中了吧。(本报记者 金国军)
记者手记
之所以选择南特,一方面这是一个中小型民营企业,可以算是基层;另一方面这的确是一个叫得响的企业,通过20年的发展与积累,其生产的磨损零配件已成为知名品牌,位列小挖民族品牌出口三强。
通过这次采访,有一个词总是在记者脑海中盘旋,那就是南特人的敬业。熊团根,是这样的一个人,还有那两位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电焊工。正是这些平凡岗位上劳动者的默默工作,才有了南特现在的不凡业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