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谋下的第一次石油危机
《石油大棋局:下一个目标中国》 (6)
稿件来源:本报讯
阅读坐标 前言第一部分 精心布棋 第一章 本性难移 “大中东”狼烟四起第二章 弥天大谎 石油峰值论第三章 始料未及 第一次石油危机第四章 阴魂不散 马尔萨斯借石油还魂 第二部分 祸起石油 第五章 欲盖弥彰 洛克菲勒绑架石油第六章 借刀杀人 两伊战争启示录第七章 欲壑难填 海湾战争志在必得第八章 巧取豪夺 车臣战争与俄罗斯石油 第三部分 峰值之争 第九章 横空出世 俄罗斯石油新理论第十章 反攻倒算 石油峰值谎言死灰复燃 第四部分 棋局中国 第十一章 逐鹿中原 欧亚大陆的大棋局第十二章 兵临城下 下一个目标:中国
二战后美国的强权建立在两个不可或缺的支柱之上。 第一是独霸世界的军事垄断,1945年8月杜鲁门总统下令在广岛和长崎投放原子弹时,这一点就已确定无疑。 第二是美元作为世界储备货币的地位,美国当权派喜欢称之为 “美国世纪”。控制了世界储备货币就等同于控制了世界金融市场和经济,这将赋予华尔街和纽约的大银行无与伦比的优势,一个世纪前的英镑就有这样的魔力。 美国在20世纪50年代是世界当之无愧的头号工业大国,然而到了1971年8月,经济却已经黯然失色。出于二战需要,美国在40年代就实现了工业现代化,但此后江河日下。西欧和日本则在60年代以最先进的标准重建工业,效率远超美国企业,造成美国出口不断下降。越战的失利更是雪上加霜,让美国陷入国际贸易收支失衡的漩涡,外国央行纷纷要求美联储用黄金支付他们的贸易顺差。 到1971年夏,美国陷入二战后最严重的危机,在经济和货币领域风光不再。西德、法国以及诸多国家的央行纷纷发难,要求美国用黄金支付贸易顺差。随着对美元通涨的愈发担心,越来越多的国家加入了这一行列,美联储的黄金储备从250亿美元陡然降至1971年初的120亿美元。 整个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初,美元大幅外流。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美国对外军费开支增加,尤其是在越战泥潭中越陷越深;二是美国公司对欧洲和其他外国公司的股权收购。按美国官方数据统计,1960~1964年,驻外美军年均开支30亿美元,而1965~1970年升至每年40亿美元。1946~1970年间,美国的对外投资让人瞠目结舌,总额超过1600亿美元,大部分都投到欧日等美国的主要贸易伙伴国。 1971年8月,黄金挤兑危机愈演愈烈,尼克松总统焦急万分,幕僚们纷纷建议采取紧急措施,保罗·沃克尔更是一马当先。他1969年进入政府,任财政部负责国际货币事务的副部长,此前任大通曼哈顿银行副总裁。沃克尔等人信心十足地告诉总统,摆脱困境的惟一出路就是向世界宣布废除 《布雷顿森林协定》。尼克松在8月15日果然如法炮制。 从此,美元和日元、马克、法郎等主要货币之间变成浮动汇率。当时美国工业严重衰退,难以支撑美元,而美元与黄金之间又不能兑换,所以市场上出现了抛售美元的狂潮。美元在1971年底开始大幅贬值,到1973年初,对德国马克贬值已达40%。华尔街的特权乃至 “美国世纪”的美梦面临战后前所未有的威胁。 20世纪60年代末,美军在越南这个弹丸之地面临惨败,美元的统治地位也受到挑战,要想挽救这个腐朽的帝国,只有采取非同寻常的措施。 1973年5月,在美元急剧贬值的一片风声鹤唳中,84位世界金融和政界的实权人物聚集在瑞典的索尔茨约巴登,这个小岛是瑞典银行业瓦伦堡家族的秘密度假地。聚会由荷兰亲王伯恩哈德的彼尔德伯格俱乐部发起,美国人沃尔特·利维在会上提出一个让欧佩克(OPEC)石油收益增长四倍的方案。这些人举行索尔茨约巴登密谈,不是为了阻止即将到来的石油危机,而是筹划如何操纵随之产生的巨额石油美元资金。美国国务卿基辛格后来称此举为“石油美元资金再循环”。 参加索尔茨约巴登会议的有:大通曼哈顿的大卫·洛克菲勒;大西洋里奇菲尔德石油的罗伯特·安德森,该公司附属于洛克菲勒标准石油;洛克菲勒名下埃克森石油的副董事长科拉多;英国外交部门的负责人、BP董事长格林希尔爵士;皇家荷兰壳牌董事长格里特·瓦格纳;欧洲债券创始人、瓦伦堡集团的埃里克·洛尔爵士;华尔街雷曼兄弟的乔治·波尔;次年担任洛克菲勒三边委员会主席、1977年出任卡特总统国家安全事务顾问的布热津斯基;洛克菲勒家族密友、意大利菲亚特公司的吉安尼·阿涅利;三边委员会的创始人之一、德国工商总会主席奥托·沃尔夫·冯·阿梅罗根等。 基辛格是彼尔德伯格俱乐部的座上宾,准备本次会议日程的罗伯特·墨菲把他列为美国政府的代表。 参加瑞典会议的还有法兰西石油的老板利利亚克,以及罗斯柴尔德父子(伦敦)银行的董事长埃德蒙德·罗斯柴尔德男爵。 聚会极其隐秘,媒体毫不知情。会议的主题是即将到来的油价暴涨,幕后主使是洛克菲勒及其密友,出谋划策的则是他们在华盛顿的代言人基辛格。 在1973年5月的这次会议上,一切均已安排妥当,石油危机一触即发。(威廉·恩道尔/著戴健 李峰 顾秀林/译)(未完待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