诱饵科威特
《石油大棋局:下一个目标中国》 (16)
稿件来源:本报讯
阅读坐标 前言第一部分 精心布棋 第一章 本性难移 “大中东”狼烟四起第二章 弥天大谎 石油峰值论第三章 始料未及 第一次石油危机第四章 阴魂不散 马尔萨斯借石油还魂 第二部分 祸起石油 第五章 欲盖弥彰 洛克菲勒绑架石油第六章 借刀杀人 两伊战争启示录第七章 欲壑难填 海湾战争志在必得第八章 巧取豪夺 车臣战争与俄罗斯石油 第三部分 峰值之争 第九章 横空出世 俄罗斯石油新理论第十章 反攻倒算 石油峰值谎言死灰复燃 第四部分 棋局中国 第十一章 逐鹿中原 欧亚大陆的大棋局第十二章 兵临城下 下一个目标:中国
经沙特调停,伊朗和伊拉克在1988年停战。按理说美国没必要再给萨达姆军事援助,可是终于当上总统的老布什却另有打算。他在1989年10月签署 《国家安全指令》 (NSD)26号,又给伊拉克划拨了10亿美元的 “粮食贷款”。 签署国安26号令可不是一时冲动,更不是可怜萨达姆财政上入不敷出。 两伊战争之后继续给伊拉克提供军援,这是五角大楼的长期战略考虑,也是洛克菲勒石油帝国和控制军工企业的美国精英们大战略的一部分,美孚、雪佛龙、埃克森、哈里伯顿、柏克德等大公司都在其列。他们在地缘政治上的核心考量就是控制中东地区,确切讲是伊朗、伊拉克、沙特、科威特、阿联酋构成的三角地带。那里的石油储量居世界之最,开采价格却最为低廉。给萨达姆提供军援,就是为下一阶段美国军事控制中东地区做好铺垫。其实早在20世纪70年代任中情局局长时,老布什就已开始和萨达姆打交道。 对美国政府和华尔街利益集团而言,要想完全控制世界石油市场,依然存在一定变数。伊拉克曾在1972年和苏联签署了友好合作条约,双方建立了密切的经济和军事关系;伊朗则一度试图把油田收归国有。这些做法其他欧佩克国家完全有可能效仿,如果听之任之,战略风险实在太大。 老布什先是扫清一切障碍,为重新武装萨达姆提供必要的资金,接着就是确保伊拉克按美国的意图行事——对邻国科威特发动进攻。 老布什等人精心策划,怂恿盟友科威特大幅增加石油出口,以此打压欧佩克石油价格,让饱受战争摧残和财政拮据之苦的伊拉克雪上加霜。1989年初两伊战争停火后,伊拉克的外债高达400亿美元,而且还不包括利息,债权国多数是西方国家。科威特在1989到1990年间违反欧佩克生产配额,给伊拉克造成的出口损失估计达140亿美元。这笔钱对伊拉克缓解财政困难至关重要,因此两国关系高度紧张。然而这一切正是美国想要达到的效果。 老布什在1989年给了萨达姆不少甜头,在此期间,美国美伊商务论坛代表团于6月悄悄访问了巴格达。这个组织手眼通天,成员有基辛格事务所的阿兰·斯托加,以及美孚石油、东方石油、信孚银行等跨国公司的高级执行官,他们都和洛克菲勒家族有密切的联系。伊拉克向代表团介绍了一个400亿美元的计划,准备在5年内完成巴达斯大坝的灌溉项目,实现粮食自给自足。此外,伊方还建议美方大力投资其炼油厂、化肥厂、钢铁厂、汽车组装厂,以便发展国民经济。 但是,代表团成员告诉萨达姆,他必须首先解决外债问题,并且把国家石油资源私有化,或大部分私有化。根据英美地质学家的最大估值,就原油储量而言,伊拉克可能居世界第一,惟一有望超过它的就是苏联。 显然,萨达姆拒绝以石油的国有权来换取美国的空头支票。到了年底,联邦调查局突然搜查了意大利国民劳工银行亚特兰大分行,该行经手的23亿美元对伊贷款随即终止,而最初这些贷款正是老布什政府授权的。 美伊商务论坛代表团访伊无功而返,随后意大利国民劳工银行亚特兰大分行又遭联邦调查局搜查,这直接导致西方银行在1990年初全面停止对伊贷款。在这个关键时刻,有人却让科威特国王增产来冲击石油市场。 1986年至1987年石油危机之后,欧佩克为稳定世界油价制定了产量的最高限额,科威特增产无疑违反了该协议。到1990年夏,原油价格从每桶19美元左右降至13美元多点。表面看科威特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但这却是各方角力的结果。 早在1899年,科威特萨巴赫王朝就被迫与英国签订 《科英协定》,穆巴拉克·萨巴赫国王在石油开采上完全受制于英国。20世纪60年代,英国在海湾的实力不断衰落,而科威特王室在国内并不受民众拥护,伊拉克对它更是冷眼相待,故而科威特又投靠华盛顿来寻求保护。 伊拉克和其他欧佩克成员国不断采取外交努力,希望萨巴赫君臣停止增产,以缓解由此带来的经济压力,但这无异于对牛弹琴。伊拉克不但无力还贷,甚至缺乏资金来进口急需的粮食。同年7月,所有人都认为油价会降至每桶10美元,1986年的石油危机将再次上演。 1990年2月,海湾阿拉伯国家合作委员会在约旦首都安曼召开会议。萨达姆告诫其他领导人,东欧剧变后美国成为惟一的军事超级大国,其战略后果必将对阿拉伯世界构成特殊的威胁。 萨达姆忧心忡忡地指出,尽管两伊战争在一年前就已经结束,但美军在海湾地区没有任何撤离的迹象。而且, “美国多次表示要继续留下”。他还说: “现在两伊战争已经结束,苏联又被国内事务搞得焦头烂额,美国没有什么外部威胁,可偏偏在这个时候反复强调要留在海湾地区,这不能不让人疑心。” 萨达姆的结论是,盛产石油的阿拉伯国家应该联起手来,利用 “无可匹敌的能源……与欧洲、日本、苏联建立关系,以便尽快获益”。 自然无论对老布什还是华尔街和石油巨头来说,萨达姆的这番话都引起了他们十足的反感。(威廉·恩道尔/著戴健 李峰 顾秀林/译)(未完待续)
|